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20%样本资料,本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流入北京市的时间分布进行了自相关和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入时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别是当间隔期为1个月、半年左右和1年时,这种周期性表现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未来流动人口流入人数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流入时间 流动人口 北京市
  • 简介:前不久,都昌县蔡岑镇计生办一行四人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扛着新年年历画、日历书、一次性宣传纸杯等宣传品,冒着凛冽的寒风细雨走访了全镇61个一孩户、二女户家庭.每到一户都嘘寒问暖。送上一份制作精美的人口计生宣传年历画、日历书及50个一次性纸杯。

  • 标签: 主管领导 计生宣传 一次性 计生办 都昌县 宣传品
  • 简介:本文利用"深圳市龙岗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状况"调查数据,设计了4个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生育子女数、初婚初育、初婚二孩生育和初婚三孩生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婚和多育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它和生育意愿有一定的关联.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它对三孩生育的影响最强.经济收入水平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很复杂,收入水平提高产生的短期效果可能是促进生育率增长.

  • 标签: 深圳 流动育龄妇女 生育行为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义乌市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人口频繁流动已成为义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之产生的计生管理、社会治安、劳工纠纷等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为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综合管理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从计生管理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几点对策和措施。

  • 标签: 义乌市 人口流动特征 计划生育 人口管理 户籍制度 工作机制
  • 简介:<正>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的CPR/P50项目协议,我所于1986年下半年在广东省特大城市—广州市,中等城市—肇庆市,经济特区—珠海市,小城镇—德庆县德城镇等四个不同类型的市镇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抽样调查,共抽取样本户2000户,8310人(其中家庭户1981户,8234人,集体户19户,76人)。调查时限从建国以来至1986年6月30日止。本文拟就广州市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 标签: 人口迁移 广州市区 流动人口 抽样调查 人口研究 非移民
  • 简介:<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对广东的社会、经济和控制人口增长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现就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一、流动人口的增长与流向、分布(一)流动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 标签: 流动人口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人口普查资料 广东省 控制人口增长 东莞市
  • 简介:流动人口一直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研究议题。随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以省际流动人口的比例更是持续增长,其中经济因素为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动主因,因此他们在流入地面临的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省际流动人口受其个人特征、区域特征及流动特征等方面对其失业产生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省际流动人口失业型态以结构性失业表现居多,其成因与个人能力及区域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为此提出缓解省际流动人口失业的相关建议。

  • 标签: 省际流动人口 失业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文章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福建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社会性别差异的视角动态考察流动人口流动模式的变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有44.34%的流动人口实现了向家庭化流动模式的转变,其中女性流动人口的转变程度更为突出。流动人口从独自流动演化至家庭化流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流动特征与居留意愿和生命历程变动等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分性别来看,在影响流动人口流动模式变动的诸多因素中,仅有婚姻状况变化,职业为自营劳动类别对流动模式变动的影响存在性别共性;其他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本次流动滞留时间、本地家庭月收入和流入地类型,以及成年状况变化对流动模式转变的显著影响作用仅限于男性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增强和子女数量的增加则仅对女性流动人口发生家庭化流动转变的概率有更明显的提升效用。

  • 标签: 流动模式变动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流动人口
  • 简介:<正>自从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北京市吸引了众多的流动人口,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压力。流动人口是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的。根据流动人口停留时间的长短,又分为暂住人口和过往人口两部分,其中暂住人口是主要的。近年来,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1987年底为115万,1988年又有增长,预测至2000年将突破200万,而且70~80%的流动人口集中在市区。面对汹涌而来的流动人口洪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它给城市带来的实际影响和问题,并加以妥善处理,以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 标签: 流动人口 暂住人口 健康发展 北京市 人口问题 妥善处理
  • 简介:廖正华,社区群众亲切地称她廖大姐。在担任驷谢社区计生干部的三年间,她和育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5年3月,她竞选为成都市首批12名“市民观察员”之一,这也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计生干部;4月,又竞选为八里社区的支部书记。

  • 标签: 流动人口 工作岗位 社区 成都市 干部 业绩
  • 简介:文章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原工资收入和在厦滞留时间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在外打工年数无关.通过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除性别外)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笔者得出提高受教育水平是切实有效地解决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关键.

  • 标签: 流动妇女 工资收入 性别差异
  • 简介:金峰开发区在我区流入人口最多,有近2万多人。金峰开发区计生办切实强化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对外来妇女实行了与本区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三年来还免费为流动人口体检并建卡6980人。调动起流动人口在我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建立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和谐氛围,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

  • 标签: 流动人口管理 人性化服务 计划生育管理 服务措施 经济建设 和谐氛围
  • 简介:<正>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其来势之猛,数量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究竟怎样看待这股洪流?如何按照流动人口变动规律来调节这股洪流?这就是本文试图探索的问题。

  • 标签: 城市流动人口 调节机制 经济发展程度 相适应 变动规律 人口流动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之间的壁垒日益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长很快。白80年代以来,中国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五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242万人,但据估计目前跨省流动人口已达7000多万。从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看,育龄人群占所有流动人口总数的80%,15-39岁人群占所有流动人口的75%,也就是说,生育旺盛期的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体。

  • 标签: 艾滋病 流动人口 中国 预防措施
  • 简介:<正>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城镇流动人口显著增多,加大了城镇、特别是小城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以广东河源县城关镇为例,一九八○年,全镇居民才31,000多人,到一九八五年激增到52,774人,五年增加了21000多人。由于各类人口进城增多,一时造成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上的困难,超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和多孩的人数增多,节育率、一孩率下降。不但直接影响了城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影响城镇的正常社会秩序,群众很有意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 标签: 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 节育率 小城镇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为深化对城市空间与犯罪关系的认识,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个案分析.结合报纸报道、社区警务数据和实地研究发现,多发犯罪具有较强的流动群体空间指向性,涵盖了流动人口直接居住和活动的邻近区域、与流动人口消费和出行习惯相联的场所.要改善犯罪阻遏的效果,应增强流动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防御能力,强化流动人口和各方常住预期和长期责任感,从治安短板入手提升总体社会管理水平.

  • 标签: 犯罪 环境 流动人口 东莞
  • 简介:本研究在对上海各区县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家庭随迁流动人口的住房性质、居住社区类型和居住区位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综合探讨了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及制度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海流动人口家庭随迁特征明显;流动人口仍以租赁住房为主,主要聚居在远郊、近郊的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家庭随迁流动人口在住房拥有率方面凸显优势;由流动人口自身素质所形成的社会分层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制度性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住房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分析结论,本文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家庭随迁 流动人口 住房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正>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与人口流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分析和研究这一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它们彼此间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一、庞大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城市以流动人口状态而存在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农村庞大的女性劳动力与男性一样,为改变自己贫穷状况而流入城市,并以流动人口状态存在。

  • 标签: 女性流动人口 外来妹 人口流动 打工妹 珠江三角 市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