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药山寺纪胜》发表于《佛教文化》的那年秋天,津市市委和统战部领导两次进京汇报情况,争取到国家宗教局的拨款,翌年建成啸峰山腰的惟俨禅师化城新塔。大约三年前,住持谷泽师亲口告诉我:古历十月廿六日晚(阴历12月14日),惟俨墓塔的小圆窗内闪现红光,历时四个多小时,住

  • 标签: 天人共泰 白云山 佛教文化 钢筋混凝土柱 小圆窗 大雄宝殿
  • 简介:虚白室诗拾虞愚高野山金刚峰寺召开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竞书大会,愚添列为审查委员。会毕,自大阪至东京大谷饭店候机返国。林锦洞书家持诗枉顾并留影为别,赋此报谢

  • 标签: 高野山 虚白室 虞愚 大谷 林清 文殊菩萨
  • 简介:《三宝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次选登这首佛教歌曲,有其特殊因缘。去年十一月,夏宗禹先生带了一盘录音带到北京医院看望赵朴老,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演唱的弘一法师歌曲,当时就放了一段《三宝歌》。这首歌所用的音调有别于传统梵呗,带有较强的群众歌曲风格,经合唱队一唱,很难令人有聆听佛教歌曲的感受,由

  • 标签: 梵呗 弘一法师 上海音乐学院 歌曲风格 录音带 钢琴演奏
  • 简介: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皈依佛门后,法名妙通,自署“双居士”。湘西凤凰人。戊戌变法时,他参与过议革政治;入民国时,为财政总长,既罢去,起为热河都统,擢任国务总理,解组后充煤油督办、赈务督办。绝意仕途后,则以佛教济世之精神,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他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名人,夙有声誉。

  • 标签: 熊希龄 居士 民国时期 戊戌变法 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
  • 简介:主持寄语家振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汉传佛教常用唱诵规范课本》编辑小组,经过近两年的收集研究,已将佛教朝暮课颂的谱子整理完毕,并在天宁寺、普陀山、龙华寺、九华山、南普陀等寺庙录了音,年内规范课本以及相应的录音带将可推出。为此,我们原拟在《佛教文化》上刊登的唱赞,暂停发表。这次梵呗歌发表的《拜香曲》是读者的来稿,曲调简单,很易上口,容易学唱,现将浙江嘉善徐承浚先生的这封来函摘登于下:“《拜香曲》流行于浙北、苏南一带民间,孩提时,故乡浙江长兴县每当迎神赞会,农村往往以村社为单位组织“拜香队”(队员以少年为主)身穿黄衣白裤、背朝山敬香佛袋,一步一拜,在丝竹和钟磬木鱼声中,循节奏歌唱前进,真是至敬至诚。这祥和厚朴的歌声,至今还历历在耳。”

  • 标签: 天宁寺 中国佛教文化 神赞 汉传佛教 历历在耳 浙江长兴
  • 简介: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驱使下,卿希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注重经典、以史见长;宏观构建、微观探索;注重学科交叉、引领学术前沿,一路披荆斩棘,贡献卓著。填补了道教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使道教研究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道教研究不在中国"言论不攻自破;开创"中国道教思想史"和"中国道教史"的学科体系,使道教研究具有中国风格;培养了众多的研究人才,形成"卿氏学派",使道教研究具有中国特点、中国气派。

  • 标签: 卿希泰 中国道教思想史 中国道教史
  • 简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道友:我本来18号去了云南大理,到那里看一座有说是南诏王朝与唐王朝盟约时期的道教建筑,有说是大理王朝灭亡后明朝洪武年间建筑的七开间城隍大殿。据说南诏王朝的文化是与道教天师道的信仰有关,唐开元年间南诏王朝归附唐王朝据称也以“三官手书”方式与唐王朝订立盟约。

  • 标签: 唐王朝 开元年间 卿希泰 南诏 洪武年间 道教建筑
  • 简介:福建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唐代。宋、元时期曾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在古代是座繁华的城市,那时的泉州港,云帆遮天,海船穿梭。来自南洋、印度,阿拉伯等国商人,游历者络绎不绝。

  • 标签: 化名 南洋 泉州 唐代 阿拉伯 商人
  • 简介:关于“一气化三”的文字表达形式,现在主要有四种。一是“一气化三”,一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一是“元始一气化三”。还有一种是“老子一气化三”。

  • 标签: 气化 表达形式
  • 简介: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相传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

  • 标签: 禅师 社会文化
  • 简介:作为中观派思想家,辨完全承续了龙树以“空”范畴为核心的批判哲学。所谓“空”即“无自性”,它由原始佛教的“无我”概念发展而来,是佛教反对各种“自性”、“神我”观念进而对世界作出统一性解释的集中表达。“空”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概念。围绕着这一概念,中观派营建了一套关于人生痛苦和解脱的宗教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在龙树那里以否定的形式有了基本的展开,而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正面赋予“空”以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逻辑形式,以巩固和完善中规派关于“空”的哲学构架。时代恰恰为辨提供了这样一种逻辑——三支逻辑。辨吸收、融汇和改造了由唯识学者也是因明大师的陈那创建的这种逻辑,并完成了关于“空”的逻辑证明。

  • 标签: “空” 逻辑分析 逻辑证明 有为法和无为法 中观派 因果关系
  • 简介: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是他在海洋上奠定了大地,是他在江河上建立了全世。谁能登上上主的圣山?谁能居留在他的圣殿?是那手洁心,不慕虚幻的人,是那不发假誓,不行欺骗的人。他必获得上主的降福和拯救者天主的报酬。这样的人是寻求上主的苗裔,追求雅各伯天主仪容的子息。

  • 标签: 虚幻 大地 天主 万物 圣殿 雅各
  • 简介:卿希先生对于我在师友之间,年高德劭,是我的榜样。我们都长期从事道教学研究,曾一起参加多次学术交流,结成深厚友谊,我又不断研读他的论著,从中受益非浅。他去世后,许多往事从心中升腾,不表达不能安心,所以要写篇回忆小文,纪念他的功绩,

  • 标签: 卿希泰 学统 道教史 中国道教 学术交流 教学研究
  • 简介:2005年4月26日至31日,上海城隍庙法务团一行21人,以上海城隍庙庙管会主任吉宏忠道长为团长,应香港青松观邀请参加“青松观乙酉年太平醮”仪式。

  • 标签: 上海城隍庙 2005年
  • 简介: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的缺失,以季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的社会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 标签: 边政学 清季 民国 汉人社会 主体文化
  • 简介:题记:我于80年代初,经四川大学哲学系张儒义先生引荐,得以向卿希先生请教。1985年,我考入宗教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蒙卿先生不弃,忝列门墙。1991年,又考取卿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任教,得先生提点、教益良多。先生著述丰赡,而《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乃其研治道教文化的成名作。在我本科、

  • 标签: 道教思想 卿希泰 《太平经》 宗教学研究 成玄英 道教学者
  • 简介:冬天的普陀山,天空是纯净的。尤其在黄昏时分,带有几分寒冷的天空静静地呈现少有的亮丽色彩,护送太阳归去。是时,在通往梵音洞方向的山道上,便会出现几位一边散步一边观赏黄昏落日的出家人。

  • 标签: 黄昏 纯净 空静 出家 呈现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