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亦是中国西部第一座博物馆,在中国近代博物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华西传教士运动的产物,由戴谦和1914年创办于华西协合大学,是一所服务于大学教育和公众的人类学研究机构。开创时期(1914-1932),戴谦和联合华西各差会传教士积极开拓进取,为博物馆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时期(1932-1941),葛维汉秉承科学理念,形成按学科分类陈列展示的思路,规划出博物馆未来走向。他致力于扩大博物馆事务,在中外学术机构及中外教内外人士的支持下,博物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 标签: 传教士 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 戴谦和 葛维汉
  • 简介:1994年夏天我有幸参加在英国赛里橡树园联合学院举行的夏令会。参加夏令会的人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瑞典、加拿大和美国。他们是教会工作人员,神学教授、神学生和信徒领袖。这次夏令会讨论总题是"正视一个多种信仰的世界。"赛里橡树园是一个小镇,离英国第二大

  • 标签: 犹太教 拉比 基督教 罗门 工作人员 犹太会堂
  • 简介:本文原载《文艺通讯》第16卷4、5、6期,经该刊及作者同意,转载于此。一、引子二、赵紫哀的家庭1979年春,笔者有机会重返阔别了二十赵博士生于1888年2月14日。他的老家二年的上海。一星期后飞往从前从未踏足过在浙江省杭州城外德清县新市镇。父亲赵辅的北京。第二天是复活节,当时全国尚未有云是一位小商人,生性侠义,朋友有困难总一间教会恢复礼拜。只有在北京有一间专为是奋力

  • 标签: 博士 民众 东吴大学 基督教 复活节 作者
  • 简介: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北京法源寺会见了著名美籍科学家沈家桢博士及夫人居和如居士,在和谐的气氛中宾主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会见时在座的有佛协副会长李荣熙居士、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副馆长周绍良居士、佛协理事郭元兴居士、中国佛学院教务长传印法师、本刊主编净慧法师等。六年前,赵朴初居士和李荣熙居士等赴美出席“世宗和”三届大会时,曾受到沈家桢夫妇的热情接待。时隔六年,又在故乡的

  • 标签: 赵朴初 沈家桢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学院 净慧 法源寺
  • 简介:文幼章博士的逝世,使我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极亲密的国际老朋友。文博士的国籍是加拿大。他生在中国四川,能讲一口四川话。父亲是在华传教士,他自己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从一位传统的也是正统的拥护蒋介石的传教士,转变而为一位同情中国人民的斗争,最终站到中国人民一边的传教士。他突破传统和正统的束缚,同我国青年学生交朋友,接受他们的思想影响。他同我国基督教领袖吴耀宗先生等建立了友谊,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他们认同。

  • 标签: 文幼章 纪念会 吴耀宗 加拿大长老会 抗日战争时期 四川话
  • 简介:北魏太和二十年《姚伯多兄弟造道像碑》,道像附刻长篇造像记,是研究我国道教历史和早期道教造像极为重要的材料。原石今存陕西耀县博物馆,风化剥蚀已很严重。数十年来,研究者或未见善拓,或不识碑字别写,释读未确,以讹传讹,导致论说多误。今据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泐蚀较少之早期拓本,参考道书文献及有关材料,重为考释隶定。本文为作者研究该碑之部分内容,综合论说将另文发表

  • 标签: 四川大学博物馆 《道藏》 原拓 《龙龛手镜》 道教造像 拓本
  • 简介:以色列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持守着其独特的善恶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传统。这种主要通过"智慧人"和家长传递的传统,同律法和先知的传统一样,对维系和加强以色列的社会生活,增进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修养和处事能力,都起到巨大作用。家庭长辈和智者在后来的时代中发扬光大的人生哲学教育,可谓源远

  • 标签: 智慧文学 以色列人 信仰 文学背景 社会生活 个人道德
  • 简介:基督教,英文为Christianity,公元一世纪源于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及一些小的教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早期的《圣经》包括《圣经旧约》、《圣经后典》和《圣经新约》。1520年后,基督教分为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新教的《圣经》只包括《圣经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除此之外,还包括《后典》。《圣经》的前一部分为希伯来文,后一部分为希腊文。及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统一的拉丁文译本。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西方文学 宗教改革运动 文学规模
  • 简介:什么东西叫佛性?我们先看印顺老的评价。若依印公的研究,从中观学角度看“空就是佛性”,“一切凡圣众生以空为其本”;若依唯识论者,《大涅盘经》说如来藏名为佛性,佛性就是真我。依印老自己的研究,释尊出在人间,所以是即人成佛的,是净化人性而达到正觉解脱的。释尊是人,

  • 标签: 古典文学 佛性 《庐山远公话》 《红楼梦》
  • 简介:本书作者张培锋先生以宋代“士大夫佛学”为研究重点,于广阔之文化背景下,对宋代士大夫佛学之特质及其与文学之关系做综合贯通之研究,实为独具特色者。全书由导论、宋代士大夫佛学的政治背景、宋代士大夫佛学的社会背景、宋代士大夫佛学的思想、背景、佛教对宋代士大夫影响个案研究及宋代士大夫佛学诗文与著述五章构成。笔者通读全书,既为作者深邃之思想、从容之谈辩所折服,更时为书中具体之结论而击节。全书有三个特点,即一、独具只眼别开生面。二、宏观烛照微观探研。三、严辨名相析义精微。

  • 标签: 士大夫 宋代 文学 出版 文化背景 政治背景
  • 简介:醮联是道教举办醮仪布置坛场所用的对联,在道教世俗化的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至今存有《九阳醮联》一类的仪式文本。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学,醮联具有重要的仪式功能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不失古雅、精巧、华丽的一面。通过对醮联的分析,可以透视宗教与文学之间微妙的互渗关系。

  • 标签: 醮联 仪式功能 宗教文学
  • 简介:(一)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极少。但女娲,却是位远远超越于男人的英雄。天破时,是她炼成五彩石将天补好;擎天柱折断时,是她砍下鳌足,重又将天撑起。屈原的《九歌》中,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少司命。她"竦长剑兮拥幼艾",挺举长剑护着怀中的幼儿。中国妇女的这两个原型,似乎早已决定了中国妇女支撑苍天、护卫弱者的母爱形象。尽管历史充满曲折与反复,个人命运也各异而不尽相同。

  • 标签: 母爱 母亲 中国妇女 妇女神学 少司命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