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孔子一生重"行",说"行有余力,然后学文"。"行"即践履、实践,但也包含了行走、行路、游历等几层意思。"行",无论是践履、实践,还是行走、游历,都须有乐相伴。无乐的行,是"行行重行行"的沉重之行;有乐的行,是如行山阴道上美景多至目不暇接的轻松愉快之。孔子的"乐山""乐水""乐学"之,浸润在乐之中,是真正的乐行、乐。这是孔子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 标签: 孔子 乐山 乐水 乐学
  • 简介:朱熹是否为《正》写过注解,在学界存在争议。那么,现行所谓《正》朱熹注解从何而来,便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通过考察《正》朱熹注之源流,对朱熹是否为张载《正》作过注解予以解答。朱熹在解说《正》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张载的思想,那么,朱熹对张载思想的继承如何?我们对此做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朱熹 张载 《正蒙》《正蒙解说》
  • 简介: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卦的主旨在于讲述《周易》的教育理念,并较为完整地将易学教育模式展示出来。《》卦所指向的教育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学,而是追求“本天道以立人道”的落实天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占筮的形式为主导,以天理为规则,以谦虚为手段,通过正其位、明其理、重其仪、尊其德来实现最理想的教化,其中既有探究占筮作为一种求知方式在教化之中的运用问题,也有探讨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观念等内容。同时,《》卦还针对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避免教育误人歧途的方法。今天审读《》卦,无疑对我们的当代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蒙》卦 占筮 教育 帛书《周易》
  • 简介:对本体历来有多样化的诠释和理解.本文力图从现时代社会文化生态与的关联点上对卦作多重含义的透析,旨在体察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生机、发展机缘和社会生态.

  • 标签: 周易 蒙卦 童蒙 困蒙 击蒙
  • 简介:关于《庄子》一书,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其一为分段注释,其二为系统的解释。第一种方式主要流行于清代以前,第二种方式主要流行于民国以后。前一种方式往往失于支离,后一种方式则常常失于空疏。《虚已以世——〈庄子〉哲学研究》一书则力图找到一种居中的路径: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确立的解释框架给予《庄子》一书以一系统的哲学解释,但是同时又力图将这种解释建立在对文本的全面、系统、严谨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之上。为此,作者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即:打破《庄子》原书的形式,将其中的所有相关的段落重新排列于作者的解释系统中的相关的部分,并在这样的系统中给其以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 标签: 《庄子》 哲学研究 解释系统 哲学解释 解释框架 写作方式
  • 简介:作为对《周易本义》具有注疏性质的《易经引》,其对于理解朱子的《本义》,到底有多大帮助?蔡清的理解与朱子《本义》原义是否贴切?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引》是对朱子主要易注的宏观审视与抉择,其对《本义》与《程传》的承传与不同有清醒的分判与吸取,并融会宋元诸易家研究《本义》之释,择精存义,且以历史的、礼学的阐释具化对《本义》的疏解。《易经引》是蔡清在对朱子易说进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是研究朱子《本义》不可或缺的材料。

  • 标签: 《周易本义》 《易经蒙引》 蔡清 朱熹 《程氏易传》
  • 简介: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文通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毂梁》才是成熟今文学。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不仅丰富了对道咸学术流变的认识,更呈现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多元路径。近代今文学的疑古思潮为整理国故与古史辨运动变经学为古史学,以史代经提供思想资源;然文通弘扬廖平《春秋》学,由廖平以今古讲两汉,进而以《春秋》论先秦,志在复古求解放,为其以史证经,以经御史埋下伏笔。

  • 标签: 蒙文通 今文学 毂梁
  • 简介:根据《世本》、《孟子》等文献记载,夙沙氏和胶鬲是我国最早从事海盐生产的部落,本文经过梳理考证认为,他们应分布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北部沿海。通过相关考古遗存的分析,本文认为,夙沙氏制盐应是在距今5500-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文化中期或略早,制盐地域应在现今的山东北部寿光至广饶一带。在稍后的距今4300-3900年龙山文化晚期,鲁西北的阳信至滨州一带也兴起海盐生产,由此成为商代胶鬲的远祖。总的看,当时的制盐活动只能在海边进行,制盐技术也比较原始,这是符合其时代特点的。

  • 标签: 夙沙氏 胶鬲 山东北部 海盐业起源
  • 简介:通行本和《集解》本卦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中的“告”,帛书本和汉石经皆作“吉”。自帛书《周易》出土以来,有许多学者开始脱离传统的看法,而越来越倾向于以帛书本和汉石经的“吉”字作为正解。然而,从卦卦辞的文意来看,还是以作“告”字是;从赞同以帛书作“吉”为长的各种观点来看,他们其实也并没有提出可以站得住脚的论据。虽然帛书《缪和》的确已将卦卦辞的“告”解作“吉”字,但这种解法实际上是对卦卦辞的篡改、曲解或误读;就笔者有限所见,在各种主要传世文献中,至少从西汉时代起,就基本上是将卦卦辞解作“告”,而非解作“吉”的。说明作“吉”解读的帛书本和汉石经本并非主流版本。

  • 标签: 通行本 《集解》本 帛书本 汉石经 周易 蒙卦
  • 简介:<正>值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在此开幕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孔子是在中国诞生的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一位教诲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地生活的人,他在人类的历史上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孔子的教诲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着。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极大的影响,获益颇深,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振兴为基础,近年以来孔子的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的推崇。而这些情况恐怕不止是在日本存在吧!

  • 标签: 孔子 学术讨论会 日本 江户时代 周年纪念 思想家
  • 简介:文章介绍评述了美国汉学家罗(DonaldJ.Munro)的学术成果.阐发了中国人性论中自然平等的观念和道德典范的作用,并发现了中国哲学中的行为主义倾向.侧重分析朱熹人性论中事实与价值的混合.研究了本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对人性的看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罗着重分析了'帝国式的探索方式'的起源、弊端.

  • 标签: 人性论 中国哲学 认识论 朱熹 事实 道德
  • 简介:<正>江苏省社科院建院已有十年,文学所建所也有十年。从最初的只有研究人员2人发展到现在共有研究人员16人。十年来,由于路子对头,只有两人、几人、十几人的文学所,却出版了专著26本,编书18本,编辑《明清小说研究》12期、《台湾与海外华文

  • 标签: 社科院 道家道教 明清之际 台湾 新文学史 研究人员
  • 简介:文通通过探讨今文经学的革命说,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评了晚清《公羊》学讲改制而不讲革命之说,并对晚清《公羊》学的思想渊源——西汉董仲舒今文学亦提出批评。从中可以看到清末民初以来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对经学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蒙文通 晚清《公羊》学 董仲舒 革命说 政治 经学
  • 简介:狩猎呆集民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她往往处于周边民族的边缘地带。本文在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狩猎采集民的研究在人类学的学术定位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共同的社会、生态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中国大小兴安岭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为研究对象,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讨论了清朝和伪满洲国时期的近代以来的政策,包括日本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对鄂伦春族的负面影响。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的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荣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人的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笔者把此研究提升为对于“进步”和文明的表述问题的讨论。

  • 标签: 开发 国家政策 狩猎采集民 鄂伦春族 定居化 进步
  • 简介:非营利部门研究是“公民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这“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非营利部门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称谓,比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等等。在当前林林总总对非营利部门的研究著述中,《全球公民

  • 标签: 《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角》 莱斯特·M.萨拉蒙 社会公益事业 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