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的对象有时要以运动的观念来理解与转化,才能直观地领略题意;“动”的对象有时要从代数的角度来刻画与计算,才能更精确地掌握运动规律与特征.这种“动”与“”的转化、形与数的互助,有助于学生解题时捕捉灵感、优化思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几个例子一起来探究与体验一下如何“动”“”结合求最值!

  • 标签: 最值 学生综合能力 运动规律 转化
  • 简介: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土体残余强度模型,以液限、塑性指数、粘粒含量和偏差等为输入变量,通过改变输入变量的结构建立2个LSSVM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设定模型参数,分别预测残余摩擦角值,并与实验值、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作比较,得出LSSVM模型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对LSSVM的输入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偏差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印证文献中结论并说明模型的合理性。

  • 标签: 残余强度 模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简介: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历年R&D强度及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R&D强度的灰色预测模型和增长型曲线外推模型,并利用它们构建了组合预测模型,同时以全国平均水平为依据构建了预警系统,得到2008—2010年的R&D强度预测值分别为1.0321%、1.1186%、1.2115%,预警结果3年都是巨警。结果表明,福建省的R&D强度在2010年达不到1.7%的水平,这与福建省“十一五”R&D投入强度的既定目标相去甚远。随后,文章提出了福建省实现“十一五”科技投入强度目标的条件要求,为政府制订和调整科技投入政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决策科学 科技投入强度 预测 预警
  • 简介:电场强度是描述静电场性质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对求解电场强度几种方法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并在变通和迁移中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抽象思维品质.

  • 标签: 电场性质 电场强度 矢量 公式法 图象法 叠加法
  • 简介:设计了一套利用成像法结合长脉冲能量计测量高重频激光强度时空分布的测量系统,给出了测量原理,简要叙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重点介绍了系统模型设计、高精度靶面定位技术、电控机械/光学快门、大口径分束与缩束光学组件、长脉冲kJ能量计的设计与实现、多类信号采集与同步控制技术研究等,给出了激光强度时空分布测量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测量系统兼具成像法测量分辨力高和量热法功率测量准确的优点,可应用于高重频激光强度时空分布的测量。

  • 标签: 高重频激光 光强分布 空间分辨 时间分辨
  • 简介:利用632.8nm连续激光辐照以KAI-1020型IT-CCD为图像传感器的BaslerpiA1000-48gm相机,观察了CCD相机输出视频中通过光斑中心区域贯穿整个画面的均匀串扰线现象。实验发现,当成倍改变相机的积分时间时,与光斑及环境杂光亮度产生明显变化不同,串扰线宽度及亮度几乎不变。通过对IT-CCD激光光斑均匀串扰线产生机制的进一步分析,对串扰线强度与积分时间的无关性进行了解释。

  • 标签: IT-CCD 激光光斑 串扰强度 积分时间
  • 简介:给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提高测量磁场强度信噪比的方法,采用多环线圈提高测量探头的灵敏度,从罗氏线圈测量磁场强度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了由测量结果还原出待测磁场强度的一般公式,并给出了由待测信号的基本特征确定线圈最佳环数的估算方法。将该测量方法应用于“闪光二号”进行的实验中,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磁场强度测量 信噪比 罗氏线圈 灵敏度
  • 简介:核磁共振陀螺作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导航级陀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核磁共振陀螺通过检测磁场中原子核自旋进动频率的改变确定载体角速度,核磁共振陀螺的陀螺精度与磁场的均匀性、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核磁共振陀螺磁系统往往存在端口漏磁,形成杂散磁场,在长期工作过程中会磁化磁屏蔽罩,最终干扰陀螺精度。从核磁共振陀螺磁场分布的理论分析出发,通过数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研究了磁系统的端口漏磁,并对磁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的核磁共振陀螺磁系统端口漏磁在1.5倍螺线管直径范围内较传统方案平均减小45.4%,满足了核磁共振陀螺的使用需求。该工作为核磁共振陀螺仪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陀螺仪 静磁系统 端口漏磁 双层螺线管
  • 简介:分析了基于同轴磁波荡器的自由电子激光中,电子束电流对辐射频率、辐射功率和所需的束波互作用腔长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该类型自由电子激光中的电子束平均半径、波荡器磁感应强度等参数的选取原则,分析了束波互作用腔及其输出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辐射频率为107GHz的基于同轴磁波荡器的自由电子激光,获得了辐射功率为35MW的TE01模。

  • 标签: 自由电子激光 同轴静磁波荡器 电子束
  • 简介:基于一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案,给出了载体加速度和角速度的解算公式,并分析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粗对准原理。在基座下,针对系统初始对准前得不到载体角速度初始值而导致地球自转角速度在载体坐标系上的分量无法获得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非完全自主式粗对准方案。依靠外部航向设备得到初始方位姿态,通过加速度计敏感的重力矢量输出获得初始水平姿态,进而解算出载体初始捷联矩阵。误差分析表明,方位粗对准精度不超过2°,水平粗调精度在0.3°以内。

  • 标签: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 粗对准 加速度计 角速度
  • 简介:摘要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文章就当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管理的策略。

  • 标签: 电力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措施
  • 简介:网格生成技术是CFD复杂工程应用的重要环节,网格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准度,因此其已成为CFD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张涵信院士的指导下,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展非结构网格、混合网格技术和相应的计算方法研究,并逐步发展至动态混合网格技术及非定常计算方法.在张涵信院士80华诞之际,对近年来作者及团队在网格生成技术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别介绍了动态混合网格生成、定常/非定常计算方法、网格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最后,就网格生成技术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谨以此文表达对张涵信院士25年来的培养、关怀和帮助的崇高敬意.

  • 标签: 网格生成技术 非结构网格 混合网格 动态网格 计算方法 数值模拟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建立简单实用的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强度损伤弱化模型,应用于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与软土地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数值计算,为解决防波堤软土强度弱化计算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创新点:1.基于不排水强度循环损伤弱化机理,得到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应力水平的变化规律;2.结合Tresca屈服准则进行数值开发,应用于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与软土地基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方法:1.引入累积塑性变形相关的损伤变量表征土体结构性的损伤和重塑对软黏土不排水强度弱化的影响(公式(3)和(11));2.建立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应力水平变化的损伤弱化模型(公式(14));3.结合Tresca屈服准则,实现软黏土不排水强度损伤弱化的数值计算过程(图9);4.针对烟台软黏土动三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模型及其数值开发过程进行验证(图1l和12);5.将模型应用到软土地基上沉箱式防波堤数值运算,分析软土地基响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图15~18)。结论:1.在临界循环应力比以下,损伤变量和归一化最大孔压比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随循环应力比增大逐渐增大。循环后不排水强度折减系数随着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和循环应力比的增加而减小。2.有限元数值开发过程是正确的,不排水强度损伤弱化模型是合理的。3.该模型简单实用,可应用于波浪等循环荷载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与软土地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数值计算,且能模拟循环荷载下软土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增长以及不排水强度弱化等响应。软土地基的响应主要分布在基床两趾及正下方的软土层上部。

  • 标签: 饱和软黏土 不排水强度 循环弱化模型 损伤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500kV变电站初期仅建设1台主变压器时,站用电源通常只设1台工作变和1台备用变。但对于1000kV变电站,考虑到变电站在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站用变压器轮换检修的要求,其站用电源的配置应高于常规500kV变电站,其一次接线和二次保护配置等方面的设计与500kV站亦有不同之处。本文针对的已投产8年的荆门1000kV变电站站用电系统一次接线特点,对站用变回路电流互感器参数选择、站用变保护范围及其配置、备用电源投入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特高压变电站站用变压器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相关运行方式。

  • 标签: 特高压 变电站 站用电系统 设计 运维
  • 简介:摘要做好电力系统基础建设工作,不仅事关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而且与整个电力系统的持续快速发展也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我国各项建设的快速推进,做好配网基建工程并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这项事关国计民生工作,更是显得特别的重要和迫切。正是基于此,对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配网 基建工程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当前,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方兴未艾,这代表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智能变电站及其继电保护调试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及其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调试方法 应用
  • 简介:金刚石(110)表面具有不同方向上抛光速率的强烈不对称的特征,用第一性原理全能量平面波赝势方法模拟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表面的结合强度与摩擦性能,确定了相互作用模型以及排斥力作用范围,研究了范德华排斥力在摩擦表面上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表层感受到的力在〈001〉和〈110〉2个方向上表现明显不同,而且〈110〉方向上摩擦力一直高于〈001〉方向上的摩擦力.

  • 标签: 类金刚石薄膜 结合强度 摩擦性能 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