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75次/min;RHR2组,75次/min-84次/min;RHR3组,≥85次/min。分析息心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高(P均〈0.05)。结论息心率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 标签: 高血压 静息心率 颈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PICC导管出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则组间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指导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随访期间观察组导管脱落率与穿刺点感染率分别为1.67%、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15.00%的脱落与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带管出院的患者,采取构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指导延续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 PICC带管出院患者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G+OEC管理模式降低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前)和 2022年5-10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后)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差错率、质量管理评分以及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药品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G+OEC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调配差错率 质量管理 满意度
  • 简介:糖尿病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对于临床上出现的并发症局部性组织坏疽,目前手术截肢占50%。近年糖尿病脚患病人数明显上升,我们采取中药与654—2点收到满意的效果。糖尿病中医理论是消渴症,是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

  • 标签: 末梢神经炎 654—2 大拇趾 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 中医理论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2016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min(T0)、麻醉诱导后10min(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认知功能(空间表现效率、计算能力、再记忆能力、图片识别能力)情况,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HR、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试验组患者HR、PeTCO2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两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试验组患者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计算能力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空间表现效率、再记忆能力、图片识别能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影响小,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认知功能 七氟烷 吸入麻醉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选取72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纯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两组持续训练6月。结果:观察组减肥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减肥效果更好。

  • 标签: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 有氧运动 减肥效果 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
  • 简介:目的:评价纳洛酮与醒脑辅助抗结核药物联用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左氧氟沙星)标准化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斟础上加用纳洛酮及醒脑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症状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各指标(蛋白质、氯化物、葡萄糖)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症状(恶心呕吐、体温、头痛、抽搐等)复常时间早于治疗前(P〈0.05),脑脊液各指标(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水平测得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76.67%(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与醒脑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果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脑脊液各指标水平,加快了症状的恢复。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抗结核药物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吸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麻醉在1岁以下幼婴儿肠套叠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肠套叠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麻醉采用吸全麻,观察组患儿麻醉采用吸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中T2和术毕T3的心率(HR)、血糖,以及术中麻醉药用量,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出室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的心率(HR)、血糖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2、T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出室时间,术中麻醉药品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岁婴儿在进行肠套叠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不仅能够提高术中麻醉效果,并能减少对患儿心率的影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缩短,麻醉药品用量减少,还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吸全麻联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 1岁以下婴儿 肠套叠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达拉非联合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共3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1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他达拉非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EF)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EF)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他达拉非联合低能量脉冲式超声波对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确切,优于他达拉非单一药物治疗。

  • 标签: 他达拉非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20mL醒脑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40mg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3.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3M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3MS、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3MS、BI评分及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醒脑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和股四头肌肌张力强化训练联合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膝骨关节炎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和股四头肌肌张力强化训练疗法,对照组行常规物理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3%,比对照组78.38%高,P<0.05。 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于膝骨关节炎中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和股四头肌肌张力强化训练方案,不良反应少,且利于疗效的提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低强度脉冲 疗效 股四头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醒脑、依达拉奉联合的效果。方法:择106例HICH患者,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53例,前者单纯用醒脑治疗,后者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GCS、NIHSS评分相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P<0.05),GCS评分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ADL评分相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相比观察组ADL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HICH患者治疗中,依达拉奉、醒脑联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值得推崇。

  • 标签: 醒脑静 高血压脑出血 依达拉奉
  • 简介: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与醒脑注射液对患者心肺脑复苏(CPCR)的作用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参附注射液与醒脑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对CPCR的作用及SIRS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1(再灌注后30min),如(再灌注后60min)时CK、CK—MB及cTnl水平均高于如(复苏即刻时间)时,但观察组患者且心跳与血压恢复正常及呼吸循环系统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72h(t3)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氏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醒脑注射液用于心肺脑复苏患者,可有效预防CPRC后再灌注损伤,也降低SIRS的发生率。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醒脑静 心肺脑复苏 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计算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 瑞 芬太尼吸复合七氟烷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2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 72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6 例,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组( 36 例,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吸复合 七氟烷 麻醉),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12h 和术后 48h 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采用丙泊酚与 瑞 芬太尼吸复合 七氟烷 麻醉方法,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瑞 芬太尼 静吸复合麻醉 靶控静脉麻醉 老年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认知功能 七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