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发育大鼠骨骼肌内GAP-43与CGRP、突触小泡标记物分布关系DistributionofGAP-43inrelationtoCGRPandsynapticvesiclesmarkersinratskeletalmusclesduringdevel...

  • 标签: 骨骼肌 GAP-43 CGRP 突触小泡 标记物 发育
  • 简介: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NOS阳性神经元分布,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结果显示,大量NOS阳性神经元见于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SO)和室旁核(Pa);出现较多NOS阳性神经元部位是视前大细胞核,见到少量NOS阳性神经元部位是室周核,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和下丘脑前区,结论: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许多核团。

  • 标签: 下丘脑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阳性神经元 分布
  • 简介: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I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与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腹侧份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著者推测在SCN至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加压素(VP),催化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又一原因。

  • 标签: 视交叉上核 传出纤维 视上核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标记法
  • 简介: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所收治46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方法,将两组阴道分娩产妇防治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2,P=0.032)。对比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SUI(压力性尿失禁)与POP(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SUI与P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力,减少SUI与POP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防治作用显著,在临床上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阴道分娩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在基层医院开展适应症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6例TVM均获成功,手术所需平均时间为96±48min,出血量平均为138±71.6ml,术后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21.45±3.75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80±1.36d。术后原有症状均消失,B超复查未发现子宫肌瘤。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TVM在基层医院开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复杂设备,是一种安全可行子宫肌瘤剔除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阴道剔除术 适应症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数字散斑法测试钢板螺钉位移,为临床上分析螺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取6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并使用10孔钢板加压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丝钉固定。设计成10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是:a.模拟骨折愈合后受力状态(钢板固定后,未锯断);b.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c.在b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d.在c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e.在d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f.在e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g.在f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h.在g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i.在h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j.在i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在200N、5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测量,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1)螺丝钉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选择6孔以上钢板,以减少由于钢板强度损失所引发螺钉断裂。

  • 标签: 股骨干 骨折 钢板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在胃穿孔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治疗104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性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术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用于胃穿孔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加快胃肠动力恢复,促进胃溃疡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 微创手术 开放性修补术 临床疗效 胃肠动力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情况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6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及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58,32.27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缓解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心理状态,降低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UEX)影响。方法将2016.6~2017.6我院收治92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7~2018.6收治92例患者归为观察组,给予六西格玛管理体系护理。比较其UEX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UEX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常规组16.30%(P<0.05),观察组UEX

  • 标签: 六西格玛 重症监护 非计划拔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与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指标。

  • 标签: 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DSDNA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果胶铋四联和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9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果胶铋四联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更高Hp清除率,可促进溃疡愈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炎 消化道溃疡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染色结果。用pH值6.0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成因也有解释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检测是一种更好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变化规律。方法Karn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不同动物和不同组织内AchE灰度值从死后0h至24h逐渐递增,即酶降解加重。三种组织内死后同一时间AchE比较,总是大脑皮质灰度值最大,坐骨神经干内次之,腓肠肌内值最小。同种动物三种组织内AchE灰度值在动物死后同一时间与不同时间比较,P〈0.01;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死后同一时间上比较,P〉0.05。结论AchE在不同动物死后脑、周围神经干和骨骼肌内降解具有死后时间依从性;骨骼肌内AchE稳定性高,降解缓慢;不同种动物同一组织内AChE在同一时间上降解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法医学推断人死亡时间检测指标。

  • 标签: 大脑皮质 周围神经 骨骼肌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中枢神经系统又是解剖学教学重点和难点.此部分教学复杂、抽象,名词繁多,学生学习时负担重、压力大,难懂且易忘.而目前高校学生扩招和教学时数缩减等更增添了这部分内容教学难度.

  • 标签: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枢神经系统 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兰索拉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复发率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54例予以阿莫西林+兰索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50/54),高于对照组73.58%(3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3/54),对照组为11.32%(6/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85%(1/54),低于对照组15.09%(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阿莫西林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生活质量,且预后复发率低。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阿莫西林 兰索拉唑 不良反应 预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