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眼科手术场景预适应在恐惧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眼科收治的局麻下行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 200 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成预适应组( 100 例)和对照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适应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模拟眼科手术场景进行预适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预适应组手术前后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手术后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加快,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适应组患者术中出现中断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并且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预适应组患者手术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眼科手术的恐惧症患者进行术前手术场景预适应,能够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力,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

  • 标签: 眼科手术 场景预适应 恐惧症 患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室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高手术室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带教老师带教水平。方法自2016年至2017年在手术室实习护士的带教中从带教老师的资质,带教计划,带教目的及方法,带教的时间及临床实际工作,实习同学个体差异等几个方面,总结带教过程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与分析,并拟定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能够找出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制定了带教老师准入制度及考核标准;教学组根据眼科手术室的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和带教计划;强调眼科手术室特殊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各核心制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做好实习护士的考评工作等有效对策。结论通过对带教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加以制定符合眼科手术室带教的一系列对策,规范了手术室临床带教管理,并且切实有效的解决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带教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眼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关系到护理人才的培养,每一位带教老师都能做好带教工作,使每位毕业护士经过实习后都能胜任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为培养优秀护理人员奠定基础,以此推动眼科护理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 标签: 眼科手术室 临床带教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视觉电生理技术在中医眼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状况。方法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视力色觉障碍患者随机选取68例作为本研究病例,所选68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两组,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接受假同色图测验,研究组接受视觉电生理技术检查,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确诊率,研究组94.12%明显比对照组79.41%要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视力色觉障碍疾病上,可考虑将视觉电生理技术检查方式作为首选诊断方式,此方式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疗效 色觉辨别力 色觉障碍 视觉 电生理技术 中医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眼科门诊中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180例。机分为常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77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患者3例,护理满意度为98.9%,对照组满意52例、比较满意25例、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85.6%,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为(14.5±2.2)分、SDS评分为(13.1±2.2)分,对照组分别为(14.2±2.4)、(13.4±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10.2±1.1)分、SDS评分为(10.3±1.2)分,对照组分别为(12.6±1.2)、(12.6±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门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就诊时不良心理状态,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眼科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全麻对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间收治的87例ASAⅠ级手术儿童,应用氯胺酮+异丙酚进行复合静脉麻醉。根据手术时间及术中患儿情况追加异丙酚1~2mg/kg静脉缓慢注射完成术后手术。结果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术中血压和心律平稳,麻醉苏醒快,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及麻醉并发症。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的应用,是小儿眼科手术安全有效的的一种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异丙酚 小儿眼科 复合麻醉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眼科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需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病情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率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眼科老年白内障 手术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眼科疾病患者手术前后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60眼眼科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结果2型糖尿病眼科疾病患者入院后血糖升高,与入院前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基本接近术前水平(P>0.05),与手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作为紧张性生活事件影响血糖升高,眼科局麻手术操作本身对血糖影响较小。

  • 标签: 糖尿病 眼部手术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取我科室 2017.10 至 2019.11 时段内诊疗的眼科白内障患者共 240 例,随机划分为传统组( 120 例)和综合组( 120 例) 。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组为传统护理模式,综合组为综合护理模式,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传统组 SAS 评分、 SDS 评分较高于综合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综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50% ,传统组为 4.17% ,数据间比较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眼科白内障患者而言,于手术期间联合综合护理模式,既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增强视力恢复,可推广。

  • 标签: 眼科白内障 手术护理 综合护理 心理状态评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诊负责制的概念及其在眼科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从探讨首诊负责制的概念出发,剖析首诊负责制内容,通过适当的病例深入分析其对于眼科临床工作者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结果正确贯彻首诊负责制是确保眼科临床工作有序规范进行的强有力保障结论眼科首诊负责制对于医师发挥临床思维提高首诊准确率,规避医疗风险以及协调医师关系有重要作用,其贯彻和实施应引起进一步重视

  • 标签: 首诊负责制 眼科临床 临床思维
  • 简介:眼科门诊临床见习是眼科学课程内容学习的一部分,虽然见习时间较短,但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眼科疾病基础的检查,进一步加深对眼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临床见习的带教老师往往又都是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方法掌握利用的较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见习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使得学生从影像学习到动手自己操作,从发现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保证每一个同学参与到临床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了眼科学基础知识.

  • 标签: 眼科 临床见习 带教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护理模式在眼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 年 6月 -2019 年 6月于眼科实施 PDCA护理模式患者 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将 2018 年 6月之前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 100例作为对照组,参与研究的科室护理人员 20名,分别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各项,包括文件书写、病房管理、专业操作、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 99.00%( 99/1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 90.00%( 9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中应用 PDCA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科室护理质量,进而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借鉴。

  • 标签: 眼科护理  PDCA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BL教学法在眼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科的50例护士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护士实习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结果50例护士实习生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眼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PBL教学法 常规教学 眼科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眼科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针对眼科白内障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 临床疗效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对眼科临床教学活动,应用PBL联合CBS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42例,利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各71例,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临床教学学生,接受PBL联合CBS教学模式方式时,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眼科临床教学;PBL;CBS教学模式;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