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2 个结果
  • 简介: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份玉米自交系和1份大刍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分析.21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475条不同位置的带,平均22.6条;多态带469条,平均22.3条,百分率高达98.7%;不同引物的多态信息指数(PIC)在0.84~0.94之间.6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48之间.经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组,共9个亚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血缘和系谱是一致的,也存在一些例外.结果表明,ISSR标记尽管可以用于进行遗传多样分析,但并不是最好的分子标记类型.综合考虑不同的分子标记类型的优缺点,认为ISSR标记在遗传研究较少的作物上应用潜力较大.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玉米 自交系 种质资源 ISSR ISSR分子标记技术
  • 简介: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

  • 标签: 杧果 AFLP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 简介:细胞电生理学对细胞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开发是极其重要的,美国普度大学的波特菲尔德等人新近开发了一种集成微电子器具(MEMS)系统,与目前的电生理学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将对药物开发带来巨大影响。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电生理学 药物发现 革命性 芯片 药物开发
  • 简介:绿豆是一种具有强抗逆性、适应广的作物。本研究选取19对多态丰富、条带稳定的引物用于全部参试样品的遗传多样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19对InDel引物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幅介于1.100~1.996之间,平均为1.750;期望杂合度(He)变幅介0.0918~0.5049之间,平均为0.421;Nei’s基因多样指数变幅介于0.0907~0.4989之间,平均为0.41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幅介于0.0866~0.3744之间,0.25

  • 标签: 绿豆 INDEL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简介: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一般的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作者采取口服氟康唑分散片联合中药汤剂外洗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炎
  • 简介: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 标签: 光滑念珠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12%、52.50%和51.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 夏播生态区 农艺性状评价 适应性
  • 简介:当前侵袭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危害日益增大,其诊断和治疗存在严峻挑战,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主办,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和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联合承办的此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临床侵袭真菌病学专家就临床侵袭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讨。会议将围绕以下重点议题展开:(1)临床常见侵袭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鉴定技术。(2)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3)侵袭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4)侵袭真菌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室诊断 侵袭性 真菌病 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30余年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取得的成就,指出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开展种质资源基础工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 标签: 果树 种质资源 回顾 建议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通过研究接种量、培养基、碳源、氮源及激素组合等生物学因子对薰衣草胚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可快速生长的薰衣草胚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0.05mg/L2,4-D、0.5mg/L6-BA、30g/L蔗糖及0.5g/L水解酪蛋白的MS培养液中,以50g/L的接种量进行薰衣草胚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其生长速率可达24.14g/(L·d).

  • 标签: 薰衣草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接种量 培养基 碳源
  • 简介: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2年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比)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John Sulston),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程序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做出的贡献^[1]。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 2002年 诺贝尔奖 生理学奖 医学奖 研究成果
  • 简介:被称作T细胞的免疫细胞在身体抵抗感染和癌症的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几十年来,导致T细胞活化的分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详细信息仍然是一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T细胞受体识别一种抗原(如病毒蛋白)从而触发导致一种免疫反应的前几个步骤发生的机制。

  • 标签: 细胞信号转导 免疫反应 Nat T细胞活化 T细胞受体 免疫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组(n=23)、地塞米松治疗组(n=23)、干细胞治疗组三组(n=23),正常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组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大鼠治疗后1d、3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氨气致大鼠吸入型肺损伤 疗效
  • 简介:报道1例枝孢样枝孢霉所致囊肿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丝孢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mg/d口服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轻度瘢痕。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孢霉病
  • 简介:为了解光秃山不同海拔下天然油松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及探求遗传多样与土壤因子的关联,为油松种源筛选和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ISSR技术,对位于河北承德辽河源光秃山4个不同海拔油松天然居群共118个植株个体的遗传多样进行分析。13个引物共扩增出177条清晰的条带,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0.2775%,Nei's基因多样指数(h)为0.21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222;不同种群遗传变异水平随海拔差异呈规律变化,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低-高-低的分布规律,其中1354~1274m范围的遗传多样水平最高;在物种水平上油松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PPL=98.33%,h=0.38142,I=0.5550),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6562。利用AMOVA软件对遗传变异的等级剖分结果表明,种群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约2/5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种群内占3/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油松居群内遗传多样与海拔、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一定的相关关系。Mantel检验结果显示,油松居群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土壤养分因子的分异存在一定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区域的生态因子、低基因流等对油松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影响较大。

  • 标签: 油松 海拔 遗传多样性 ISSR 土壤因子
  • 简介:大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属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基因测序法,利用叶绿体DNArpl16序列对10个大百合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和遗传结构分析,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rpl16序列矩阵长度为699bp,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Hd)为0.604;总的遗传多样(HT)为0.660。该居群间遗传变异(71.53%)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28.47%),说明居群间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居群间遗传分化很高(Gst-=0.677,Nst-=0.614,Fst=0.71531),基因流较低(Nm=0.0995)。失配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快速扩张,中性检验支持上述结果:Tajima'sD=-1.74368(P>0.05);FuandLi'sD=-2.69366(P<0.05);FuandLi'sF=-2.79896(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百合居群遗传多样较高,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主要与其生活史特征相关。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

  • 标签: 大百合 rpl16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卵巢癌组织,4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的相关。结果:卵巢癌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且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P〈0.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HIF-1α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01)。结论:卵巢癌中HIF-1α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HIF-1α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卵巢癌 HIF-1Α 免疫组织化学 化疗耐药
  • 简介:目的:研究三种神经源细胞中,缺氧条件下Apobec-1的表达与COX-2表达水平及细胞缺血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H-SY5Y细胞,NG108-15细胞和PC12细胞分别施以无氧-无糖刺激,进而检测刺激前后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以及Apobec-1的表达量,以研究缺氧对Apobec-1表达的影响。在这三种细胞中分别过表达Apobec-1,检测细胞中COX-2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果:1在三种神经源细胞中,随着无氧-无糖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程度加重,同时Apobec-1和ACF的表达量升高。2过表达Apobec-1可加重无氧-无糖刺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活力降低及LDH释放量增加。3Apobec-1可在此三种神经源细胞中提高COX-2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论:Apobec-1在神经源细胞中与细胞缺氧损伤程度及COX-2表达密切相关。

  • 标签: Apobec-1 COX-2 神经源性细胞 缺氧 脑缺血
  • 简介: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分析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内容。

  • 标签: 高粱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