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促进患者会阴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探讨光子治疗仪与红外线治疗仪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接诊的171例分娩时出现会阴裂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光子治疗仪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患者会阴伤口愈合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通过护理促进患者会阴伤口愈合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使用光子治疗仪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会阴伤口愈合效果。

  • 标签: 光子治疗仪 红外线治疗仪 会阴伤口愈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采取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3~2022.3期间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WHOQOL-100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MHD中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重症监护室(ICU)中预见性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在临床成效上的区别。方法:从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临床ICU中挑选了48名重症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小组,每组24人。一组被指定为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策略;而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常规护理。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护理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略有提升,且观察组的病死率显著降低,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ICU中的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通过提前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清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更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ICU重症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在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间,共收治ICU重症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配,形成两个各含30人的组别,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了标准的护理流程,而后者则接受了预见性护理的干预。通过对比研究,我们评估了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措施后的临床心理学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并且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这种护理策略极具潜力在更广泛的临床环境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常规护理 ICU重症患者 心理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金山文档程序的护理指标月报表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护理部的护理管理质量指标情况,将2022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每月人工统计的护理指标月报表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开始实施基于金山文档程序的护理指标月报表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前后,两组护理监测指标每月制作耗时、各病区护理单元满意度、护理部工作效率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理监测指标每月制作耗时为(1.54±0.38)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9±0.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金山文档小程序 指标月报表 护理质量管理 满意度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于提高骨科疼痛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疼痛评估正确得分为(8.54±1.41)分,高于常规组的(6.43±1.58)分;镇痛效果得分为(8.94±1.25)分,高于常规组的(6.42±2.54)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36%,高于常规组的76.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因此值得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应用于老年非细胞肺癌病人化疗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晚期老年非细胞肺癌患者44例,通过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22例。对照组行肿瘤基础评估和干预指导,观察组行老年综合评估,记录两组EORTCQLQ-C30量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各项因子和总体健康状况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护理价值
  • 简介:先天性耳畸形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畸形,其特点是耳廓先天发育不良,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及颌面部畸形[1]。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再造耳廓和听力重建。由于再造耳廓(自身肋软骨)的痛觉、温觉不敏感,软骨支架与正常耳廓软骨相比弹性较差,受压后易发生皮瓣血运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支架外露,所以再造耳的术后保护非常关键。临床观察发现,耳畸形患者及其照顾者常因对术耳受压(尤其是入睡后不自觉的头位变动所致的压迫)的担忧,

  • 标签: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医用耳罩 3D打印 护理
  • 简介:厄洛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I),其分别在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和2007年3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及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SFD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一种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治疗。该药最大的副反应是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50%)。然而,皮肤毒性作用(如痤疮样皮疹)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与癌症的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皮肤不良反应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治疗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欧洲药品评价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于提高骨科疼痛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疼痛评估正确得分为(8.54±1.41)分,高于常规组的(6.43±1.58)分;镇痛效果得分为(8.94±1.25)分,高于常规组的(6.42±2.54)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36%,高于常规组的76.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疼痛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因此值得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将综合护理应用在非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时所致皮疹的护理中,其临床护理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11月接受治疗的非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6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各43例),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非细胞肺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总有效率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经数据分析,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无论在护理满意度还是总有效率及皮疹消退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详见表2、表3、表4),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在患者康复环境、饮食、皮肤护理及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分子靶向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皮疹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对晚期非细胞癌肿瘤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58例非细胞癌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安宁疗护,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安宁疗护效果确切,使护理更加人性化,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不适症状,使患者平稳度过生命最后时期,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晚期非小细胞癌肿瘤 临终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统计学数据分析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时段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数据研究基础,参考均等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0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研究方案,优质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研究方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质护理 放化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路径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80例(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随机分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观察组(40例)与常规护理路径的对照组(40例),观察患者急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提高急救效率,且并发症少,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路径,值得借鉴。

  • 标签: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路径 急诊 小儿高热惊厥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94例纳入研究,计算机随机均分后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两组分别实施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基础护理相比,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原发性肝癌应用放射性粒子或射频消融( 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收集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96例,运用抽签法将其分为 A组与 B组,各 48例; A组患者应用 TACE+RFA治疗, B组患者应用 TACE+125I放射粒子治疗,术后 1月 MR、动态增强 CT复查,使用 TACE对病灶碘油聚集不佳患者再次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研究显示, A组治疗 1月后肿瘤控制率、客观有效率与 B组对比( P> 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 TACE+125I治疗或 TACE+RFA治疗,均可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临床中对于单纯 TACE治疗无效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上方法接受治疗。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肝癌应用放射性粒子或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收集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运用抽签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8例;A组患者应用TACE+RFA治疗,B组患者应用TACE+125I放射粒子治疗,术后1月MR、动态增强CT复查,使用TACE对病灶碘油聚集不佳患者再次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研究显示,A组治疗1月后肿瘤控制率、客观有效率与B组对比(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125I治疗或TACE+RFA治疗,均可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临床中对于单纯TACE治疗无效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上方法接受治疗。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PICC置管中采用盲穿与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于2019年5月/2021年12月(开始/结束)94例PICC置管患者,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盲穿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