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山川景物、民风民俗、生活情况、习惯心理和特定心态。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对金华电视台方言室内轻喜剧《二十分可乐》的热播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其栏目品牌的差异化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保证。本文试图通过金华电视台方言轻喜剧《二十分可乐》来探讨电视娱乐节目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 标签: 电视娱乐节目 地域文化 电视台 可乐 金华 民风民俗
  • 简介:20世纪80年代鼎盛期的中国动画喻示后人的,向来是"民族化"之特征与遗产。然而拨开历史的幔幕可以发现,中国动画史从来就没有缺席过海外动画的塑造和影响。围绕这些域外动画在中国动画建构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梳理分析其细节和重要性便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国动画界向海外动画片的模仿和学习是空前的,而日本等部分国外专家在中国直接参与的工作延伸到了建国之后;整个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及东欧动画的交流,让中国动画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产业架构和风貌;80年代之后,无论是艺术家的创作还是其个人的海外关系网,让中国与世界动画的交流更加紧密,同时,全球动画产业的同质化和艺术动画的退潮,使得中国动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历史发展轨迹中总结得失,是中国动画融入世界动画版图的必经之路。

  • 标签: 中国动画 跨文化交流 他者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朱石麟"联华时期"的电影创作,认为其创作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立场的坚持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同时艺术和传统又是他的影片吸引观众、提高票房的商业策略;这种将艺术、传统来做商业经营的电影创作正是"联华精神"的典型表现.

  • 标签: 传统文化立场 朱石麟 电影创作 经营意识 “联华时期” 中国
  • 简介:1、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深圳六地卫视联合举办《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受灾同胞大型赈灾晚会》,两岸三地近百位明星携手共倡同胞手足情。

  • 标签: 电视节目 文艺 文化 两岸三地 晚会
  • 简介:进入新时期以来,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军人形象的类型和典型,他们以各自的审美形态,阐释着当下时代关于民族精神、历史意识、英雄主义的想象,其变化的轨迹清晰的折射出时代与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我是特种兵》中的故事和情节,让我们鲜明的感觉到编创者深沉的文化领悟和独到的审美发现,感受到创作者的激情和情怀。中国传统文化和军队革命文化的双重建构铸就了庄焱一代新的战士,也打造了新一代军人形象的灵魂。

  • 标签: 《我是特种兵》 审美特质 文化内蕴 浪漫主义
  • 简介: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文艺栏目《粤韵风华》创办于1997年7月,旨在借助电视手段传承和振兴粤剧粤曲文化。正因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制作理念,使得节目不断与时俱进、焕发生机,成为广东广播电视台最长寿的电视文艺栏目。

  • 标签: 粤韵风华 粤剧粤曲 文化类节目 创新
  • 简介:李安导演的电影作品大多拥有国际化的素材,从影片的语言上来看,不仅有华语影片,也有英文影片;从作品的背景上来看,既存在东方文化,又存在西方文化。所以说,李安导演的作品成为了华语影片进军世界影片领域的桥梁,同时也建立了自身电影视听语言的特有风格。观众在观看同一部电影的时候会产生一样的反响,但是每位观众的文化背景是各不相同的。

  • 标签: 视听语言 美学分析 国际影坛 《卧虎藏龙》 中国影片 理智与情感
  • 简介:刘基是明初词坛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其咏物词最大的特色是别有寄托,在"物"与"我"的关系上则表现为二者紧密相依。在表现手法上则以一系列象征性意象的运用为主要特色

  • 标签: 刘基 咏物词 寄托 “物”“我”关系 象征性意象
  • 简介:陈明的剧作,通过对方言词、地域称谓及歇后语的展现,以通俗化的语言再现了苏北水乡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贴近土地农民。其作品与乡土亲缘性的另一重表现在于其剧作采用了喜剧这一符合时代与民众需求的艺术形式。陈明的剧作在轻快诙谐中寓藏着一种冷峻思考。他对淮剧作出的基于方言本位与时代要求的创新为当代戏曲的活态保护提供了样本范例。

  • 标签: 陈明 淮剧 方言俗语 喜剧风格
  • 简介:苏州市滑稽剧团始建于1950年。50多年来,在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指引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坚持出入出戏,在各个不同时期都创造了与时俱进的业绩。上世纪50年代,《苏州二公差》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誉满艺坛;60至80年代,《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等风靡全国。90年代以后,《快活的黄帽子》、《小城故事多》、《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新版《钱笃笤求雨》、《姑苏一家》等等屡屡获得国家级和江苏省最高奖项;更为可贵的是苏州滑稽戏深入人心,受到各层次观众的欢迎。2009年度又是苏州市滑稽剧团的丰收之年:《青春跑道》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7—2008年度)“十大精品剧目”;《顾家姆妈》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二三,起步走》荣获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本刊特刊载原中国《剧本》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评论家齐致翔先生评论顾芗老师在滑稽戏《青春跑道》、《顾家姆妈》中的表演—兼评苏州滑稽戏的创新之路的文章,以飨读者。

  • 标签: 苏州市 滑稽戏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青春跑道》 《钱笃笤求雨》 “五个一工程”
  • 简介:秦皇岛电视台在当地经历过“一家独大”的辉煌,品味过被围堵的苦痛。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秦皇岛电视台虽然依旧无法摆脱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若干瓶颈,却在收视率、广告收入、品牌形象上大有斩获,而且,整体运营状态正在从大卖广告时间,损害整体形象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根据央视一索福瑞的调查显示:在秦皇岛地区,

  • 标签: 地市级电视台 秦皇岛地区 品牌节目 路径 维护 2009年
  • 简介:五年前无锡广电集团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频道、频率作为传播通道所具有的垄断地位将被新技术、新传媒所打破,广播电视市场竞争目渐激烈,资源占有相对有限的城市台必将面临更多重的压力。在同质化产品的正面交锋中,城市台的弱势显而易见。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城市台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如长期以来作为党委和政府喉舌所积累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等,以及在地域、文化背景等方面与当地受众的贴近性,

  • 标签: 无锡广电集团 城市台 核心竞争力 品牌建设 同质化产品 垄断地位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城市电影中的空间影像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生产的城市、技术员的城市到个体户的城市和消费的城市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空间呈现中地域性因素的突出和越来越明显,这在有关“北上广”的影像表现中尤其如此。这种状况表明,80年代的城市电影中城市空间的呈现常常处于城乡、中西和内外之间多重关系的交叉点上,因而有关城市空间的呈现某种程度上就是这多重关系变迁的反映。

  • 标签: 80年代城市电影 空间呈现 文化政治
  • 简介:引言:喜剧及风格娜塔莉·克雷森斯和亚历山大·德霍斯特在两人新近发表的论文“喜剧品位:高雅/低俗喜剧和文化资本”中总结了对大众流行媒介中所谓的“高雅文化”喜剧和“低俗文化”喜剧之间异同所做相关研究的学术脉络。文章中,二人以喜剧电视为研究对象,在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代表作《区隔:品位判断的社会批判》一书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之内,对喜剧的所谓“高雅文化”传统和“低俗文化”传统进行了分析解读。

  • 标签: 高雅文化 喜剧 艾伦 霍尔 安妮 低俗文化
  • 简介:Ann·卡普兰在美国主要从事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研究,1987年夏曾受中国影协的邀请到北京作过讲演,《当代电影》也发表过她特地为本刊寄来的文章。应该说,她是西方的左派学者。当前,跨文化分析,特别是对第三世界文化的分析已经成了很多西方左派学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他/她们把研究第三世界文化、特别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看成是更加深刻地研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这种研究中,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个人与社会是对抗的,如果这个社会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那么女性与男性的对抗就有了政治意义;而在第三世界文化中,个性是被社会替代的,因此,它们的文化只是一种“民族寓�

  • 标签: 中妇女 令人困惑跨文化 分析近
  • 简介:<正>近年来,娱乐类节目的"乱炒作、搏出位"等不良风气使电视娱乐节目的"道德严肃性"不断地丧失,与当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导文化之间的冲突加剧。为了规范过度泛滥的娱乐节目,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限娱令"。"限娱令"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强制性地限制娱乐节目的播出,对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确实带来了"硬着陆"的调控效果,有评论称"中国内地电视选秀节目正在经历七年之痒",电视娱乐节目进入"冷却期"。2012年夏天崛起的《中国好声音》以其高收视率、高关注度,被称为是"中国内地娱乐节目的复活"。浙

  • 标签: 电视娱乐节目 主导文化 商业主义 中国内地 电视节目 声音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阿根廷电影登临舞台。二十多年之后,以回溯的目光来看,人们难以赞同所谓新阿根廷电影的代表作分享着近似的美学立场,其共性更多地体现在这些作品所共有的低成本、长周期的拍摄模式以及与此前阿根廷民族电影美学的差异之上。本文以《晕眩的瞬间》《披萨、啤酒、香烟》《西尔维娅·普列托》等影片为例,分析新阿根廷电影给当代阿根廷带来的富于洞见的文化表达。

  • 标签: 新阿根廷电影 后危机时代 外部性 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