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经过三年的磨砺,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著述,美国佛蒙特大学王觉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滕琚副教授等联合翻译的《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英文版于2014年1月由荷兰博睿(Brill)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 标签: 文化基础 中国教育 出版 英文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中国高校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中国高校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本文依据相关理论和教育部有关要求及2008年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30所有代表性的高校调研数据统计分析、访谈情况,按照功效系数法、顾客满意度法、模糊综合评分法等绩效评价方法及专家访谈意见,在高校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从三大维度(投入、产出、风险)和七大指标(人力资源效率、固定资产效率、经费效率、社会声誉、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战略成本风险)及32个子指标,初步构建了中国高校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及评分标准。

  • 标签: 中国高校 战略成本管理 绩效评价 研究
  • 简介:中国初期,高校政治课教师极其缺乏,教师队伍亟需建设。无论是政治教授还是政治助教,都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因而极其重视其政治素质。教师建设以强政治干预的方式影响了知识分子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作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高校教师接受了国家对其教师身份的塑造,并保持与国家理念一致。

  • 标签: 新中国初期 上海高校 政治课教师 塑造教师
  • 简介: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本土化理论根基的缺失表现为对西方音乐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崇尚,相对忽视中国百年来音乐教育理论的自我挖掘和总结,忽视对西方理论的本土化转变.为此,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认识到中西音乐教育在时、空、向度方面的内在差别;其次,在行为上要加强对百年中国音乐教育理论根基的梳理、总结,包括:考察音乐教育的学术人物谱系,加强对近代人物个案的研究;研究中国特有的“美育”思想;结合西方研究理论实现音乐教育理论的创新,实现研究范式和方法论上的多边整合.

  • 标签: 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本土化
  • 简介:卢卡斯认为,逻辑是全世界通用的东西,墨家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都是同一个逻辑.但是中国古代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墨家逻辑及中国古代逻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路径,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同时,伦理和政治等文化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墨家逻辑及中国古代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墨家逻辑 中国逻辑 语言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实行改革和开放的年代,是中国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的年代。尤其是80年代的后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在中国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教育已经发生了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巨大的变化。

  • 标签: 农村教育 长足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 技术教育 教育事业 办学条件
  • 简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任何一种社会伦理所要处理的核心关系。强调群体或整体的原则,主张整体的至上性;承认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依赖关系,主张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且神圣不可侵犯,一直是中国社会对待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两大伦理传统。长期以来,在两大伦理传统中,整体或集体成为一个超个体的存在,个人利益被看作整体利益或集体利益的对立物,因而受到否定和批判。

  • 标签: 社会伦理 现代中国 个体 the 个人与集体 变迁
  • 简介:1941年9月,延安中央研究院设立中国教育研究室,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国教育研究室总体上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党在革命时期教育方针政策制定;第二,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第三促进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从更深远意义上看,中国教育研究室的设立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教学研究之先河。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是它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准备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中央研究院的创设,旨在培训党的理论干部,同时也造就了各方面的人才包括学术人才。

  • 标签: 延安 中央研究院 中国教育研究室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 简介:中国近代商人是近代中国教育重要参与主体,商人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了教育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梳理近三十年来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领域研究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危机,进而提出了要进一步扩展史料,注重个案研究,强调分层分类研究,加强跨学科研究等观点。

  • 标签: 近代商人 教育活动 回顾与反思
  • 简介:高等教育理论框架的构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喻岳青自去年组织开展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课题的研究以来,迄今已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围绕这个主题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比较深入地开展了起来,并且取得了一批成果,加深了对一些问...

  • 标签: 高等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学 德智体全面发展 社会自主办学 教育工作 辩证关系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 标签: 文化传播 中国教育学会 百年历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启事
  • 简介:各位来宾,各位专家:非常感谢池州市领导的热情邀请,以及九华山管委会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为期两天的中国屈原学会九华山(陵阳)国际学术讨论会已经接近尾声。两天来,在池州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钱征教授的亲自陪同下,我们先后考察了古陵阳县城遗址,屈原在陵阳的有关人文遗迹。我们还参观了青阳县博物馆,仔细观看了在陵阳出土的周秦时期青铜器等礼器。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九华山 屈原 学会 中国 党组副书记
  • 简介:现代大学制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学术与行政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对孪生基因,两者并非完全的矛盾对立,而是在彼此制衡中共同推进大学发展。高校去行政化去的不是维系组织系统运转的行政管理,而是依附在行政事务中的"官本位"思想。完全去除所有和行政有关的因素,只会走入另一个认识极端:"泛学术化"。学术权力无限膨胀的危害甚至比"泛行政化"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理应从大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关切中寻找内在基点,厘清行政与学术的权力边界,协同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式发展。

  • 标签: 去行政化 泛学术化 现代大学制度 建设误区
  • 简介: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不仅对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此,高校应加强共产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标签: 高校学生 政治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途径
  • 简介:200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9届学术年会暨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召开。本届由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年会,恰逢我国教育史学科诞生100周年,盛况空前,与会人数多达200多人,是历届教育史年会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大专院校和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也有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研究生约占与会者总人数的40%),提交论文近百篇,

  • 标签: 教育史学 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科研 学术年会 教育科学 博士后
  • 作者: 陈洪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6-16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本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但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的认同程度总体不高,并且存在着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以上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讲授质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同程度。
  • 简介:学术自治与科层制的矛盾在不同国家与文化中的表现既有相同点也不同点,其矛盾根源于韦伯官僚制理论,两者矛盾冲突的历史表现形式包括四种类型。目前我国学术自治与科层制协调治理的实现路径应以未来为导向、理性和法制为基础、负面清单管理为突破口、激活基层学术组织为动力,不断调整、优化学术自治与科层制的关系。

  • 标签: 学术自治 科层制 大学治理结构
  • 简介:2013年7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国家民委教科司田联刚司长、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公室教育处孟宁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川生书记以及国内外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 民族教育 多元文化 中国 专家学者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