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碳酸酯(DMC)是一种具有多种反应功能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及聚碳酸酯等的生产,在国外被誉为绿色化学品。随着全球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要求的日趋严格,硫酸酯、光气、氯甲酸酯、氯甲烷等化学品将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淘汰。DMC化学结构中含有甲基、羧基和氧羰基,在化学合成反应中可以起到上述化学品的功能,仅代替上述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已相当可观。而且DMC通过了非毒性化学器的注册登记,这为DMC在医药、光电子材料以及其它特殊应用领域打开了通道。

  • 标签: 碳酸二甲酯 生产 市场分析 酯交换法 甲醇碳化氧化法
  • 简介: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当今化学工业的主要方向。碳酸酯作为一种绿色无毒环保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综述了碳酸酯的非光气法合成工艺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酯交换法、氧化羰基化法、尿素醇解法和CO2直接法4种工艺的原理、特点,并对各合成工艺的优缺点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碳酸二甲酯 生产工艺 酯交换法 氧化羰基化 尿素醇解 CO2直接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常用双胍,作用较多,本文从本品影响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影响脂肪代谢、对血管保护机理、治疗多囊卵巢作用等方面论述双胍的药理作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药理作用 疾病
  • 简介:摘要:由于酮光化釜搅拌系统的搅拌混合效果不理想、搅拌器的耐用性不长和检维修频率过高一直困扰用户单位。本文通过借助计算机模拟和大量的生产试验实践,来探讨原料的消耗、搅拌器的型式、搅拌的转速、搅拌系统的振动、搅拌器材料的腐蚀速度、机封的使用寿命的安全、技术、经济的平衡点与研究。

  • 标签: 光化釜 搅拌系统 耐用性 耐磨 耐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石杉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服用,观察组给予石杉治疗。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MSE(13.26±0.20)分、SF-36(13.25±0.21)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20.16±0.35)分、SF-36(89.11±1.45)分、治疗有效率97.5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石杉应用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石杉碱甲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观测石杉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原位杂交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石杉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石杉溶液灌胃,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石杉甲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P<0.01),其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mRNA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石杉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与其恢复海马低水平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mRNA有关.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石杉碱甲 小鼠 海马区 MR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采用卡前列酯联合马来酸麦角的出血预防效果。方法:选取5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分别给予宫缩素、卡前列酯联合马来酸麦角治疗,观察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387.32±18.32)ml、(612.47±24.34)ml,对照组分别为(422.63±23.97)ml、(648.62±28.36)ml,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优势显著、宫底高度比较低(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术后及时采用卡前列酯、马来酸麦角治疗的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症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甲酯 马来酸麦角新碱 瘢痕子宫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酯联合马来酸麦角新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一年(2021.1-2021.12)收治的瘢痕子宫剖宫产人员1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黑白球)分组,对照组(马来酸麦角新,50例),观察组(卡前列酯联合马来酸麦角新,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宫底高度、产后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宫底高度、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更低,比较有差异(P<0.05);但两组产后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酯联合马来酸麦角新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剖宫产后出血,其能明显减少出血量,联合用药下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甲酯 马来酸麦角新碱 瘢痕子宫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文献报道鬼臼脂素在@H3)3SiCl/Nal/MeCN反应体系中得到氧化产物4-氧-C环芳构化鬼臼脂素.而本文作者采用α-不饱和苦鬼臼脂素在同样的反应体系中却得到了部分还原产物C环氧化鬼臼脂素.根据鬼臼脂素和苦鬼臼脂素的结构差异,作者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 标签: 鬼臼 CH CN CI 反应体系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双氧基姜黄素(bisdesmethoxycurcumin,BDMC)对小鼠乳腺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分为Control组及不同剂量(3、9、27 μM)BDMC组,通过CCK8法检测BDMC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BDMC对4T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MC对4T1细胞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Control组及不同剂量(10、30 mg/kg)BDMC组,检测BDMC对小鼠肿瘤体积及体质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MC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9、27 μM BDMC均能明显抑制4T1细胞增殖(均P<0.01),促进其凋亡(均P<0.01),同时上调细胞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P<0.01);10、30 mg/kg BDMC均能明显抑制乳腺癌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均P<0.05),同时明显上调肿瘤组织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P<0.05),但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BDMC对乳腺癌小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 标签: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熊氧胆酸与水飞蓟宾葡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熊氧胆酸组(56例)和水飞蓟宾葡胺组(40例),2组在抗病毒和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熊氧胆酸与水飞蓟宾葡胺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比较2组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时,2组患者肝功能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熊氧胆酸组降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的幅度与水飞蓟宾葡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熊氧胆酸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降幅较水飞蓟宾葡胺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氧胆酸组总有效率优于水飞蓟宾葡胺组(75%vs.70%,P=0.02)。结论熊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优于水飞蓟宾葡胺。

  • 标签: 胆汁淤积 乙型肝炎 慢性 熊去氧胆酸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氯氮平及其代谢物氯氮平血药浓度,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pH5.0)-甲醇(45∶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乙醚为提取剂。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氯氮平及氯氮平血药浓度在10.02000.0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在102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相同剂量下个体间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氯氮平与氯氮平比值为0.230.88,氯氮平、氯氮平比值与氯氮平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性别与氯氮平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与氯氮平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氯氮平及其代谢物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 标签: 氯氮平 去甲氯氮平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 简介: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抑瘤谱广,对人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胆囊癌、肺癌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较为明显,血药浓度迅速衰减,6h后药物浓度明显降低,24h后大部分被消除,使肿瘤病灶区血药浓度很快就低于理想的有效治疗浓度。为加强其抗肿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延长作用时间,近年来对斑蝥素的缓释和靶向载药的研究进展异常迅速。

  • 标签: 去甲斑蝥素 肿瘤 靶向给药系统(TDD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研究了柳蓝叶(PlagioderaversicoloraLaicharting)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越冬成虫寿命15-30d,卵期4-6d,幼虫期7-10d,蛹期5-7d。第1代卵期仅4d,幼虫期7-9d,蛹期4-5d,第1代成虫以上午7-10点为交尾盛期,交尾历时3h左右,并可以多次交尾。成虫白天产卵,且以下午13:00-14:00和17:30-18:30为产卵盛期,约占全天产卵量的80%,单个卵块最多有卵34粒,平均15粒,每雌虫20d内产卵48-115粒。第1代卵块的孵化率平均达65.5%,孵化幼虫的成活率达81.0%,幼虫的化蛹率达89.3%,蛹的羽化率达80.1%。

  • 标签: 柳蓝叶甲 生物学特性 生长和发育 产卵行为
  • 简介:该赤芝菌体三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mg/ml,说明该赤芝菌体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ml,在赤芝菌体三浓度为60mg/ml时

  • 标签: 三萜抑菌作用 中三萜 抑菌作用研究
  • 简介:从丝瓜(Luffacylindrica(L.)M.Roem.)叶中分得一种新的五环三皂苷和芹菜素,用光谱学和化学方法确定该皂苷的结构为21β-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命名为丝瓜皂苷Q。

  • 标签: 丝瓜叶 三萜皂甙 丝瓜皂苷Q 芹菜素 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