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各组均常规治疗外,A组并接受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B组并接受早期高压氧治疗;C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其它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及进行GCS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结果A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伤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和C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太小之故)。伤3个月GCS及残疾分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外伤 纳络酮 早期高压氧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中枢性低钠血症和相关激素的分泌异常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和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二者能加重病情的危重程度,增加死亡率.中枢性低钠血症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性盐耗综合征两种.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由于病因不同,因而诊断和治疗原则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异常分泌的激素包括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性腺激素等,临床上可以通过激素的异常分泌水平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同时可以据此作出正确的治疗.

  • 标签: 中枢性低钠血症 分泌异常 相关激素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 诊断和治疗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因素,导致不能有效地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常因呼吸道梗阻而加重原发性损伤或死亡,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Frenst等分析116例入院时神志尚清的头部损伤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发现74%死于低氧血症、低血压及延误治疗等.而导致低氧血症最常见的因素之一是呼吸道不畅.本文分析了94例(1998年至2004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情况,认为早期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气管切开若无手术禁忌证应持积极态度,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 简介:病例患者,男,68岁。2011年7月10日16:00左右在马路上骑电动车不慎摔倒,被一棒状硬物从右眼的眶上缘刺入颅内,当即昏迷,急诊送来我院。检查:神志昏迷,GCS评分5分,血压137/85mmHg,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双眼上眼睑皮肤挫伤,右眼眶上缘有木质棒状异物外露,右眼结合膜、球结膜外露,眼球外突,右侧瞳孔直径2.5mm,无光反射,左侧瞳孔直径2.5mm,光反射迟钝。鼻腔及外耳道无出血。

  • 标签: 颅内损伤 大脑中动脉 刺入 树枝 瞳孔直径 GCS评分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24h、移植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周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BMSCs经静脉移植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分化,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静脉移植
  • 简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来院时即已处于脑疝期,病情危重,往往存在血凝、生化等多项指标异常,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对手术耐受性差,因此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术后部分患者死于严重并发症。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理念1983年由Stone^[1]首先提出,主要针对严重创伤患者,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损伤控制外科
  • 简介:目的运用心肌超声造影技术、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急性脑损伤时心肌功能、心肌各节段微循环灌注情况。方法建立18只犬急性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前及伤6h、1d、3d利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应变率显像技术检测动物模型左室长轴方向各节段心肌应变率和由心肌再灌注的时间-密度曲线得出的心肌显像峰值强度、平均斜率及局部心肌血流量等指标。结果3只犬于伤6h即出现节段性心肌应变率、心肌显像峰值强度、平均斜率及局部心肌血流量等指标的减低,另有12只犬均在3d内出现相应指标的改变。结论急性脑损伤,应激状态下中枢性心功能不全易导致心肌损伤继而并发脑心综合症,且多于伤3d内发病。声学造影技术及应变率显像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心肌损伤及心肌功能异常提供有效指标。

  • 标签: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应变率成像 心肌缺血 脑心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孕龄8~10d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扩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分别于缺血不同时间窗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缺血半暗带和梗塞中心,移植4W比较不同移植部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差异。结果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可表达nestin的神经球,其在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GFAP的胶质细胞和表达NSE的神经元。神经干细胞移植4W可见所有移植动物的细胞都存活,梗塞中心移植的细胞存活、增殖水平明显低于半暗带移植的细胞。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梗塞中心和半暗带均可长期存活,其增殖能力与移植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半暗带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应高度重视。

  • 标签: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所致脑损伤和痴呆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诱导脑卒中。再灌注1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糖尿病对脑缺血梗塞灶体积以及皮层神经细胞内淀粉样蛋白(Aβ)及其生成关键酶β-分泌酶(BACE)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实验动物梗塞灶体积增大,且皮层存在大量神经元样及活化的胶质细胞样细胞内表达Aβ和BACE。结论糖尿病加剧脑缺血损伤及皮层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卒中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产生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想的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3根组、4根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3根组、4根组分别结扎3根、4根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手术/结扎30min、2d、7d记录诱发电位;麻醉清醒、手术/结扎2d、7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手术/结扎7d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3根组动物结扎30min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2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根组动物结扎30min、2d、7d3个时间点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手术/结扎30min、2d、7d3个时间点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诱发电位波幅变化一致。结论结扎3根腰动脉可以造成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结扎4根腰动脉可以造成不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腰动脉
  • 简介:神经元凋亡在未成熟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中占有重要比例.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在未成熟脑组织中的活性远高于成人脑组织.细胞内与凋亡执行期发挥关键作用的caspase有关的参与凋亡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和内质网.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内质网应激两条通路最终激活caspase-3导致神经元凋亡.

  • 标签: 未成熟 神经元凋亡 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脑损伤 线粒体 缺氧性损伤
  • 简介: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创伤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应激障碍对睡眠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根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根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根较前根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根.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根而不伤及硬膜囊.

  • 标签: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 简介:卒中疲劳是卒中恢复期的常见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及远期预后。本文就卒中疲劳的药物治疗与康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进行药物与康复治疗之前,应全面识别引起疲劳的可能原因,包括精神心理、躯体疾患及药物的潜在因素。迄今尚未有药物被证实对卒中疲劳确切有效。认知及分级活动训练是目前唯一经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脑卒中 疲劳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PHH)的预测方法.方法67例原发性及幕上脑出血继发侧脑室出血患者,分别用Graeb标准和修改Graeb标准给脑室出血评分,以CT复查及侧脑室外引流有无急性梗阻性脑积水(PHH)为金标准,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各积分区段的敏感性(Se)与特异性(Sp)值,以及诊断界点值时各统计学参数的效度,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各积分点与PHH发生的关系.结果按修改Graeb标准其诊断界点时、Se、Se、Kappa值、诊断效率与诊断指数值分别为0.90、0.87、0.74、0.88与1.77;而从3~12相应各积点并发PHH的概率分别为0.011、0.031、0.083、0.204、0.418、0.669、0.850、0.941、0.978与0.993.结论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合修改Graeb标准,对侧脑室出血PHH的预测是可取的,而且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标签: 侧脑室出血 急性脑积水 预测方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女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绝经女性脑梗死患者70例和绝经正常对照组妇女30例的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血清E2均低于对照组(P分别小于0.001和0.01),T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之间E2、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2、T对脑梗死的贡献率分别为67.1%和32.9%.E2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正相关(r=0.22,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负相关(r=-0.32,P<0.01).结论雌激素低落、雄激素水平升高是绝经女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雌激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低雌激素的致病作用部分通过对血脂的不利作用实现.

  • 标签: 脑梗死 绝经女性 性激素 雌二醇 睾酮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内点滴氯丙嗪治疗脑出血呃逆的疗效。方法将98例脑出血呃逆的患者分为鼻腔点滴治疗组(60例,鼻腔组)和肌肉注射组(38例,肌肉组),分别点滴和肌肉注射氯丙嗪,比较观察疗效。结果鼻腔内点滴治疗组有效者56例,有效率93.33%:肌肉注射治疗组有效者25例,有效率为65.79%。两组疗效相差显著(P〈0.01)。结论鼻腔内点滴氯丙嗪治疗脑出血呃逆起效快、疗效佳、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呃逆 氯丙嗪 鼻腔点滴
  • 简介:目的讨论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脑缺血变化规律并观察瑞香素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平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分离双侧总动脉,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双侧总动脉15min,然后恢复血流再灌注60min;再夹闭15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缝合切口,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总动脉,不予夹闭,余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瑞香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每日用瑞香素灌胃。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取脑制作β-APP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β-APP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呈递减趋势。假手术组的β-APP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对照组β-APP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瑞香素对阻止β-APP的过度表达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瑞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