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及股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治疗股骨、胫骨干骺端骨折30例相关资料。结果30例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1±2.5)W;随访12个月临床评分,优19例(63.3%)、良8例(26.7%)、可3例(1.0%)、优良率90.0%。结论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及股骨干骺端骨治疗中,应用阻挡钉技术可有效矫正成角畸形,增加骨钉复合体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 股骨干骺端骨 交锁髓内钉 阻挡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小鼠成骨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LigandofreceptoractivatorofNF-JB,RANKL)的表达,观察成骨细胞RANKL/OPG比值的变化,探讨成骨细胞与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合成4条RANKL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用Liopfectamin2000转染成骨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的表达,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并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RANKL、OPG的表达,观察RANKL/OPG比例的变化,采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技术探讨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对由结核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合成的4对siRNA中有一对可使小鼠成骨细胞的RANKLmRNA水平下降80%,蛋白表达下降72%;同时OPG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RANKL/OPG比例明显下调,破骨细胞的生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RNAi沉默RANKL基因表达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RANKL/OPG的比值,抑制由结核因子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

  • 标签: 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 RNA 干扰 小鼠 成骨细胞 基因沉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06月至2012年06月266例全内窥镜椎板间隙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中医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护理,功能锻炼护理,饮食、药膳护理,用药护理,中医其他技术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在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技术中的探讨和运用,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全内窥镜下 椎板间隙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进行盆腔CT检查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固定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分别进行CT扫描,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自动管电流扫描相比固定管电流扫描,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距,而其辐射剂量有较大程度降低。结论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进行盆腔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大大降低患者盆腔所受电离辐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与钛合金相结合,制作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方法(1)应用数字化技术获得下颌骨缺损的三维重建模型;(2)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钛合金置换。结果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准确地获得与下颌骨缺损相匹配的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与钛合金相结合可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满足下颌骨缺损的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及医学与工科相结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于下颌骨的重建,其中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中心于2010年起,将数字化技术结合钛合金应用于下颌骨缺损个体化修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采集左室心尖长轴三个切面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室长轴各切面室壁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I技术测量的高血压病组左室心尖三个长轴切面的SL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收缩功能,为无创检测早期诊断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张功能减退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高血压 斑点追踪成像 左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不孕育龄妇女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以及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581例不孕妇女和162例正常妊娠妇女,取尿液样本进行Ct和Uu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的检测。结果研究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24%和33%;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8%和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Tχ2=18.91P<0.05;UUχ2=15.63P<0.05;Ct+Uuχ2=6.7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和Uu的感染是引起不孕的因素;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病原体的检测技术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不孕症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BcAg18-27表位肽-HLA-A*0201五聚体(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以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同时对HLA-A2等位型进行鉴定。结果18例非HBV感染患者中12例HLA-A2-(对照组)特异性CTL数为0.33%-3.90%,中位数为1.04%。HLA-A2-的CHB、LC、HLA-A2+的CHB特异性CTL数为分别为0.25%-10.69%、中位数1.60%、n=24,0.34%-12.20%、中位数1.85%、n=13,0.20%-29.90%、中位数1.41%、n=24,三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A2-的PHC、HLA-A2+的LC、PHC特异性CTL数分别为1.27%-20.30%、中位数6.69%、n=5,0.14%-18.40%、中位数2.88%、n=18,0.72%-39.22%、中位数1.33%、n=7,三者显著高于对照组。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数显著高于相应未抗病毒治疗者。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DNA<103copies/mL、ALT<40IU/L者特异性CTL频率有增高趋势。结论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 标签: HLA-A2抗原 MHC-五聚体 CD8+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