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者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特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性;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性与(非)本族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本族语特性 可理解性 英语作为通用语 中国英语使用者 跨文化交际体验 语言态度
  • 简介:本文首先区分英语中的无灵句与无灵主语句,然后以韩礼德一项相关研究中的实例为语料,对比分析无灵句和无灵主语句在书面与口头篇中的分布状况和语用特征。对比分析发现:(1)无灵句在书面和口头篇中分布均衡,不受篇类型差异的影响,而无灵主语句则主要存在于书面篇中,能体现书面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2)无灵句在书面篇中以被动结构占绝对优势,在口头篇中则以主系表结构最具代表性,而无灵主语句则无论在书面还是口头篇中都以主谓宾结构为主;(3)无灵主语句是由生命性概念跨域映射而形成的隐喻句。由于生命性存在强弱之分,隐喻性也有程度之别,因此,无灵主语句既大量存在于书面篇中,也少量出现在口头篇里,但各自的语用特征不同;(4)书面篇中的无灵主语句,因用词具体和造句新颖独到而生命性较强、隐喻性明显,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而口头篇中的无灵主语句,则因用词笼统和注重习惯搭配而生命性较弱、隐喻性不明显。具有通俗易懂的特征。

  • 标签: 英语无灵主语句 英语无灵句 书面语篇 口头语篇 对比分析
  • 简介: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虽学习英语多年,但他们在阅读稍有难度的、涉及政治、生活、时事等内容的英文篇章时,或在阅读有关某一热点问题的英文议论文时却时常感到吃力,感到对所读内容不甚理解。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虽然他们对产生目的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还不足以使他们能够使其在阅读中发现的文化知识点产生正确的对应。实践证明,若方法得当,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对篇章中文化知识点的理解偏差。

  • 标签: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阅读 文化知识 知识对应
  • 简介:通过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不同机构对同一事件在同一时间的英文报道进行篇分析,可以反映两篇报道的不同点,并可以揭示不同点中所蕴含的不同语义。从及物性系统的过程类型出发分析篇有利于阐释各过程类型中的动词内涵,有助于读者准确、系统地了解语篇的实质及理解其内涵,对篇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丹麦枪击事件 语篇分析
  • 简介:2012年6月8-10日,“全国第二届语言认知神经与二习得高层论坛暨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举行,四川外语学院董洪川副校长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魏景汉教授、四川外语学院王寅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等应邀在开幕式上致辞。本次论坛,出席代表共100余人,代表全国40余所高校。论坛共举行大会发言12场,分2个会场进行了分组讨论。会议紧紧围绕“语言认知神经与二习得”主题进行研讨,论题广泛,横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 标签: 四川外语学院 语言学研究 认知神经 高层论坛 二语习得 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