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与其他贸易壁垒相比,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更具隐蔽性和有效性。美国“337调查”作为美国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典型手段,经常以知识产权权保护为由,限制或禁止进口中国机电产品,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总之,我国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因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先简单介绍我国接受美国337调查的背景,接着就知识产权壁垒的含义以及中美贸易中美国实施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进行阐释。最后,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美国对华实施的知识产权壁垒的确会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并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本文梳理了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从出口的目标市场、细分商品分类以及贸易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外需冲击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1:2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外需求对于我国总体出口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2.1和3.1,说明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2)汇率和融资成本因素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外需冲击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类别以及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国外需求是我国出口贸易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 标签: 欧债危机 出口贸易 贸易方式 商品类别
  • 简介: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可以用于衡量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转型。从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视角,深入制造业内部结构探究不同能耗行业和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贸易结构碳排放效应差异性,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高端技术行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出口结构转型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将制造业按照技术研发度和能源消耗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类型行业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总体上,出口结构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不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出口结构转型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和外资流入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不同。(2)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增加行业总体碳排放,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对于高技术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和高能耗行业来说,结构效应更加明显。(3)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外商资本流入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但行业间存在差异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是限制制造业碳减排最主要的原因。

  • 标签: 出口结构 技术复杂度 碳排放 全球价值链 中国制造业
  • 简介:经济转型需要生产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改变。生产率提高带来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这种优化配置的出现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数据采用份额转换方法测定了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生产率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然后,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出口等因素对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其中出口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中、高技术的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中有较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结构变迁 生产率 制造业 生产者服务业
  • 简介:自2005年我国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较稳定。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本文以浙江服装产品出口为例,通过查阅年鉴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2008-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的对浙江省服装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浙江省服装产品的出口,企业应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贸易出口结构,规避贸易风险。

  • 标签: 人民币 汇率 出口贸易 SDR
  • 简介:运用48个经济体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本土市场需求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供给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同时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中的收入差距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发现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收入差距存在适度范围。适度收入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相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适度收入差距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对于发达经济体,培育中产阶级强大的市场需求更为重要;对于发展中经济体,适度收入差距所激发的产品质量分化更为有益。因此,旨在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收入差距优化方向对不同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有差别化的政策含义。

  • 标签: 收入差距 本土市场 市场需求 出口 质量升级
  • 简介: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级,各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与产业内升级同向变化,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内升级作用最大,对资本密集型的作用次之,对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作用最小。最后,对上述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未来制造业升级的建议。

  • 标签: 中国制造业 国际分工 垂直专业化 产业升级 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