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经TGF-β1/Smad2/3介导MMP/TIMP表达,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IVD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IVD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PRP组:腰椎间盘(L4/5、L5/6)内注射10 μl PRP;PRP+TGF-β1抑制组:10 μl PRP+10 μl TGF-β1抑制剂混合物;TGF-β1抑制剂组:10 μl TGF-β1抑制剂;生理盐水对照组:10 μl理盐水。各组治疗后2、4周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RT-qPCR检测TGF-β1,Smad2/3,MMP1、3,TIMP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椎间盘内TGF-β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丰度;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组间、不同时间椎间盘内各种指标的变化,评估大鼠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HE、Masson染色观察发现PRP组优于另外3组;免疫组化检测PRP组TGF-β1表达优于另外3组,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少于另外3组;治疗2周后RT-qPCR检测PRP组大鼠椎间盘内TGF-β1(2.14±0.11),Smad2(3.47±0.18)、Smad3(1.77±0.09),TIMP1(2.80±0.1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MMP1(0.70±0.07)、MMP 3(0.67±0.0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TGF抑制剂组(P<0.05);在治疗4周后PRP组TGF-β1(2.45±0.23),Smad2(3.82±0.06)、Smad 3(3.22±0.15),TIMP1(2.96±0.06)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MMP1(0.39±0.05)、MMP3(0.51±0.07)的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TGF抑制剂组(P<0.05)。结论PRP通过TGF-β1/Smad2/3介导MMP/TIMP表达,改善退变椎间盘理化指标,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椎间盘退变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显微内镜下减压术(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到2021年1月UBE与MED治疗LSS的所有研究。获取文献的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受试者特征、样本大小、手术方案、年龄、性别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腰部、下肢VAS评分、ODI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6篇为英文文献,1篇为中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5篇为病例对照研究。UBE组纳入251例患者,显微镜组纳入224例患者。相较于MED组,UBE组住院时间更短(MD=-2.28, 95% CI: -3.42~-1.14, P<0.001),术后早期腰痛VAS评分更低(MD=-0.80, 95%CI:-1.44~-0.16,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腰部VAS评分,术前、术后早期和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ODI、硬脑膜扩张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ED,UBE治疗LSS术后早期腰痛缓解及住院时间更佳,但在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椎管狭窄 内镜手术 Meta分析 显微内镜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TP敏感性钾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KATP-H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经遗传学确诊为KATP-HI的患儿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过程、致病基因突变情况和后期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KATP-HI相关致病基因ABCC8和KCNJ11进行测序分析。结果45例KATP-HI患儿中,新生儿期发病34例(75.6%),21例(46.7%)首发症状为抽搐。39例应用二氮嗪治疗,其中12例(30.8%)有效,16例(41.0%)无效,11例疗效不明确。对二氮嗪治疗疗效不确定或无效的患者中18例进一步应用奥曲肽治疗,其中13例(72.2%)有效,3例无效,2例疗效不明确。10例因药物治疗无效或18氟-左旋多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DOPA PET)明确为局灶型病变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2例行次全胰腺切除术治疗,术后均继发糖尿病。45例KATP-HI患儿中1例同时携带ABCC8和KCNJ11突变;10例携带ABCC8复合杂合突变;34例携带ABCC8或KCNJ11单基因突变,其中父系遗传的KATP-HI患儿21例,母系遗传的KATP-HI患儿3例,新生突变的KATP-HI患儿6例。结论二氮嗪治疗对多数KATP-HI患儿无效,而奥曲肽治疗有效率更高。局灶型病变的患儿行胰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次全胰腺切除术后有继发糖尿病的风险,故术前明确患儿的胰腺组织学类型极为重要。ABCC8和KCNJ11基因突变是KATP-HI的主要致病基因,携带ABCC8或KCNJ11单个基因突变的KATP-HI患者中,以父系遗传者占多数。部分KATP-HI患儿低血糖症状可自行缓解。

  • 标签: 高胰岛素血症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钾通道 点突变 二氮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EOEE)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患儿,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家系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拷贝数变异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不同电压门控钠通道α1亚基(SCN1A)突变类型间癫痫发作控制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35/52例,67.3%)诊断为Dravet综合征、3例(3/52例,5.8%)婴儿痉挛症、14例(14/52例,26.9%)非综合征类EOEE。脑电图提示多量多灶性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发放。45例(45/52例,86.5%)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正常,1例双侧额叶脑沟稍增宽,1例双侧颞极、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余5例脑外间隙增宽、脑室稍大。后期13例患儿复查头颅MRI,其中3例患儿轻度脑萎缩。52例患儿中SCN1A突变43例(43/52例,82.7%),其中28例(28/52例,53.8%)为错义突变、5例(5/52例,9.6%)无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7/52例,13.5%)、3例(3/52例,5.8%)剪切位点突变。SCN2A突变3例(3/52例,5.8%),其中2例(2/52例,3.8%)错义突变,1例(1/52例,1.9%)移码突变。SCN3A突变1例(1/52例,1.9%),为错义突变。SCN8A突变5例(5/52例,9.6%),均为错义突变。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发作控制1年以上者13例(13/52例,25.0%),其中发作控制2年以上者6例(6/52例,11.5%),3年以上者4例(4/52例,7.7%)。分析SCN1A突变类型与癫痫发作控制程度,发现SCN1A错义突变较SCN1A截断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易控制(P<0.05)。5例SCN8A突变患儿中,2例添加奥卡西平后,发作控制1年以上,智力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患儿中,SCN1A、SCN2A、SCN3A、SCN8A的遗传变异是EOEE遗传学病因的重要因素,以SCN1A最为多见,突变率高达82.7%。Dravet综合征是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最常见临床表型。SCN1A错义突变患儿较截断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容易控制,提示基因突变类型与发作控制程度相关。奥卡西平添加治疗SCN8A脑病患儿有效,提示EOEE依然可根据基因功能类型选择联合用药。

  • 标签: 早发性癫痫脑病 钠离子通道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胰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胃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NT/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钠通道Nav1.3和功能性钠电流的影响。方法建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根据注射溶液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注射组(注射生理盐水)和BoNT/A注射组(注射BoNT/A),每组9只;另取9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分支,但不做神经结扎手术。术后第5天在一侧足底皮下注射BoNT/A(7 U/kg和15 U/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大鼠机械撤足阈值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观察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BoNT/A对各组大鼠DRG神经元中Nav1.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电生理膜片钳检测BoNT/A对各组大鼠功能性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的影响。结果足底皮下注射BoNT/A可显著升高外周神经损伤后下降的机械触痛阈(P<0.001),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术后DRG神经元中Nav1.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BoNT/A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的Nav1.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oNT/A可降低SNI术后增大的TTX-S钠电流(P<0.05)。结论BoNT/A可调控Nav1.3钠通道蛋白表达,影响功能性TTX-S钠电流,发挥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 标签: 外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A型肉毒毒素 钠通道 背根神经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NU)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 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年龄(63.8±11.4)岁,体质指数(23.6±2.5)kg/m2。术前均诊断为局限性UTUC,肾盂癌8例,输尿管中段癌3例,输尿管下段癌10例;左侧11例,右侧10例;高危患者20例(95.2%)。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全麻下采用75°健侧卧位、整体15°头低足高位。穿刺套管布局:患侧脐旁两横指向下2 cm处为镜头套管C,患侧腹直肌外缘距C>8 cm近肋缘处、C与患侧髂嵴连线中点下2 cm处分别为1号、2号机械臂套管,腹中线脐上2 cm和脐下4 cm处分别为1号、2号辅助套管,右侧病变需在腹中线剑突下增加1个辅助套管用来挑起肝脏。游离输尿管至髂血管水平并于肿瘤远端用Hem-o-lok夹闭后,将患肾行根治性切除;无瘤原则下切除输尿管及距管口1 cm范围的膀胱壁全层后连续缝合膀胱。游离肾、输尿管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拔除导尿管时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更改体位,无围术期输血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21例手术时间(205.2±57.3)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20~120 ml)。术后中位引流管留置时间4 d(3~7 d),中位尿管留置时间7 d(5~8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7 d(6~12 d)。术后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7例(33.3%),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2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UTUC,切缘均提示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4~22个月),1例术后7个月死于车祸,3例(14.3%)分别于术后6、8、10个月出现复发,予肿瘤电切+膀胱灌注化疗、化疗栓塞等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结论单一体位、原通道经腹入路RANU安全、有效,术中无需更改患者体位、增加穿刺套管以及重新定泊和连接机械臂,节省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复发率低,控瘤效果佳。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单一体位 原通道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肾输尿管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女,11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0 d”于2020年3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入院时右眼无光感,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首次磁共振成像(MRI)见颅内多发病灶、右侧视神经增粗、胸5~6脊髓病变,诊断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静脉输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视力无改善,且出现左眼视物不清。给予免疫吸附后双眼视力改善,复查MRI病灶吸收好转,免疫吸附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免疫吸附治疗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课程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胸外科教学内容和本科室教学经验,建立具有特色的微型学习资源库,随机选取2014级本科生20人编为实验组,使用微型学习资源库教学;选取2013级本科生20人编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面向课程教学,授课教师不变。通过问卷调查及答题考核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分11个模块建成了胸外科微型学习资源库,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接受度都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解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胸外科基础知识和临床能力方面都高于对照组[(85.3±10.6)vs.(72.5±9.6)、(87.3±11.5)vs.(75.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适合胸外科的微型学习资源库与教学应用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 标签: 胸外科 微课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使用范围广、难降解等特点,加上如今塑料制品的生产及使用量大幅增长,导致环境中塑料数量持续增加,进而导致塑料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在塑料生产行业、合成纺织等行业,由于塑料的职业暴露,工人的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增加。本文对塑料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同时对我国塑料污染的现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塑料污染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及各级政府立法控制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

  • 标签: 职业病 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 健康危害
  • 简介:摘要针灸疗法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方便、有效、不良反应少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环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多种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针灸对人体的治疗作用为始于环境(腧穴),又终于环境(病灶)。许多关于针灸机制的研究报道是从针灸对不同系统或者不同部位环境的影响角度对其进行阐述,选择骨关节炎、脊髓损伤、肿瘤等几个近年来研究报道频率较高的疾病来作一综述。

  • 标签: 针灸疗法 微环境 综述
  • 简介:摘要乳酸作为肿瘤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代谢物,主要由进行有氧糖酵解的肿瘤细胞产生。乳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不仅可作为底物为肿瘤细胞供能,还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多种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以及免疫逃逸。深入研究乳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有利于寻找治疗肿瘤的药物作用靶点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乳酸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肿瘤逃逸 侵袭转移
  • 作者: 范梦科 王玲 齐莉莉 陈伟 张英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创伤诱导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浸润,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局部损伤的清除和修复。随着创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系统在骨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到深入研究。骨折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先后到达骨折区并参与骨折吸收与修复。若骨创伤环境免疫失调,将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协调作用紊乱,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骨创伤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细胞、成骨或破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机制相当重要。笔者就骨创伤后死骨的清除与骨修复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骨创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 免疫调节 炎症 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波和黄金针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不同程度的腋臭患者116例,分别用miraDry微波仪(56例)和黄金针(60例)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经12个月随访,微波组有效率为94.64%(53例),复发率为5.36%(3例);黄金针组有效率为93.33%(56例),复发率为6.67%(4例),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0.088,P值均为0.767)。但是,微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黄金针组为6.67%(2例皮肤烫伤和2例瘢痕形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49)。结论黄金针与微波治疗腋臭临床疗效相当,但微波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臭汗症 微波 脉冲射频术 黄金微针
  • 简介:摘要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进化保守非编码单链RNA,能够与mRNA结合抑制目标mRNA翻译或促进其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miRNA几乎在所有生理过程和大多数病理改变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综述miRNA参与调控的过程,重点阐述miRNA在反映切口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和内脏疼痛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基于miRNA对疼痛治疗的前景。

  • 标签: 微RNA 疼痛 围手术期 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节在骨肉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进展率以及进展为肺转移的肺结节特征。方法使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对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改良Newcastle-Ottawa量表评估文献质量,回顾骨肉瘤肺结节的发生率、进展率及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的文献,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证据等级均为Ⅲ级、高质量研究。分析文献中肺部结节在骨肉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进展率以及进展性肺结节特征等。结果骨肉瘤肺结节的发生率为36.0%[95%CI(14.6%,57.3%)]。骨肉瘤肺结节进展为肺转移的比例为52.5%[95%CI(37.7%,67.2%)]。相对大的肺结节(直径≥5 mm)发生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HR=2.40[95%CI(1.06,5.42,P=0.035)]。肺结节的进展在其数量、成分和边界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在骨肉瘤患者中十分常见,其进展为肺转移的比例高。肺结节进展与多种因素相关,除考虑其影像学特点外,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肺结节作出早期诊断。

  • 标签: 骨肉瘤 肺疾病 肿瘤转移 疾病恶化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龚佳静 韩楠男 阮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 2001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成纤维网状细胞(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s,FRCs)是淋巴结内一类特殊的基质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FRCs通过构建导管网络支撑淋巴结的三维结构,还产生细胞外基质,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调控淋巴结环境的免疫稳态。FRCs在炎症、肿瘤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FRCs在淋巴结内的分化、分布及功能,阐述了FRCs调控淋巴结环境的相关机制及意义。

  • 标签: 成纤维网状细胞 发育分化 淋巴结微环境 免疫调控 导管系统
  • 简介:摘要研究证明使用全程交换球囊(OTW)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可降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房颤复发率,但OTW球囊的缺乏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开展。本文报道2例以导管+快速交换球囊行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的操作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有效,可替代OTW球囊。

  • 标签: 心房颤动 微导管 快速交换球囊 Marshall静脉 无水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