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海事条约的适用方式是指一国如何援引国际海事条约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目前,中国采用直接适用还是间接适用的方式适用国际海事条约尚无定论,必须结合国际海事条约自身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国内适用的局限性,深入剖析中国采用直接适用方式和间接适用方式的利弊,才能够减少司法中的矛盾和混乱,弥补中国海事立法的不足,促进海事立法的完善.

  • 标签: 国际海事条约 国际条约 直接适用 间接适用
  • 简介:贿赂外国官员罪是一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国际腐败犯罪,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对其作出规定,并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以预防和惩治该种犯罪.贿赂外国官员罪的构成具有跨国或涉外因素,行贿方是一国的国民、法人或者其代理人,受贿方是另一国家的官员,且本罪的构成只涉及行贿方的行贿行为,而不包括受贿方的受贿行为.本罪的犯罪目的是为使外国官员不履行其法定职责,以便行贿人自己或者其他人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 标签: 国际刑法 贿赂 外国官员 国际合作
  • 简介:共同利益是破解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关系诸问题的关键.该文从基本法理出发,并从国际条约与共同利益、国际习惯与共同利益、国际法各部门法与共同利益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国际法的共同利益性.本文的中心议题是:共同利益构成国际法本质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

  • 标签: 共同利益 国际法
  • 简介:<正>目次一、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内容二、国际贸易中劳工问题的由来与演进三、WTO体系内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冲突四、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原因和实质五、我国对劳工问题的立场与对策六、结束语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是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即是否需要在世界范围建立统一的劳工标准体系,是否应该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甚至通过贸易制裁的方法来监督劳工标准的推行等。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

  • 标签: 劳工标准 贸易制裁 国际劳工公约 劳动标准 就业歧视 劳工权利
  • 简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公然入侵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以中国为代表的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并对北约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的谴责。今天,暂时看科索沃危机已经解决,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国际上围绕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考虑国际法关于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的规定,可以发现导致上述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法关于主权和人权规定上的自相矛盾。国际法虽然既规定了主权原则,又规定了人权原则,但这两个原则是依据两个不同的前提规定的,其中,主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国家,人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整个人类,而二者在现实中的不统一便引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争论与问题。为解决这一冲突,应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统一于国家第一的前提下,在首先坚持主权原则的情况下,让每一个主权国家承担起保护人权的义务。

  • 标签: 国际法 主权 人权
  • 简介: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被海商界誉为奥林匹克盛会。第十四届国际海事仲裁员大会于2001年10月22日至26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约2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本届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海事仲裁的发展、现状和新观念。在五天的大会讨论中共有56篇论文发表,各国代表们就海事仲裁面临的许多专题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讨论,较之奥克兰举办的第十三届大会又有新的发展。

  • 标签: 裁员 大会 国际 商界 发展 纽约
  • 简介:妇女是劣势"社会群体",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应当是适足住房权重点关注的群体,将妇女纳入住房权的最明显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蕴含在确立该项权利的措辞之中。但在全球范围,妇女的继承、土地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存在社会性别偏见的法律和家庭暴力,以及妇女参与住房程序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妇女适足住房权得不到保障。在国内有隐蔽于多重制度和结构中的对妇女适足住房权的歧视,这种歧视性的现实使得妇女的空间诉求遭到挤压,本文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这种现象,以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改善。

  • 标签: 适足住房权 挤压 空间诉求
  • 简介:为了节能减排而实施的拉闸限电措施在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国际投资争议。结合国际投资争议仲裁实践和我国签订的含有投资保护内容的国际条约,本文对拉闸限电措施可能导致的间接征收问题进行了分析。鉴于拉闸限电措施被认定为间接征收的可能性客观上存在,我国(地方)政府在采取拉闸限电措施的问题上有必要注意防范相关的风险。

  • 标签: 拉闸限电 投资 保护
  • 简介:国际私法上的立法管辖权和司法管辖权关系错综复杂。法律冲突的实质其实就是立法管辖权冲突。冲突法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立法管辖权冲突,解决冲突不意味着要消除冲突。解决立法管辖权冲突的实质就是改变管辖根据,其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国际统一立法,但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因此,国家单方面限制法律的效力范围是可行办法。

  • 标签: 立法管辖权 司法管辖权 域外效力 法律冲突
  • 简介:体育仲裁院裁决分为普通仲裁裁决和上诉仲裁裁决两大类型。其撤销权属瑞士联邦法院所有,在仲裁庭组成不当、行使管辖权不当、超裁或漏裁及仲裁违反正当程序和仲裁裁决违背公共秩序等情形下,瑞士联邦法院可撤销体育仲裁院裁决。体育仲裁院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依据《纽约公约》有关规定处理。法院在体育仲裁司法监督的实践中,一直恪守谨慎介入的原则。司法介入与行业自治在此相得益彰。

  • 标签: 体育仲裁院裁决 司法监督 撤销 承认与执行 实践
  • 简介: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不能为其有效性的研究提供自足基础,引入国际制度理论的视角更为可行。“弱法”特质的国际法凭借其制度性优势,在棘手环境关系中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问题的结构、制度的属性以及更广泛的背景等关键因素,深深影响着国际法有效性的程度。

  • 标签: 全球环境关系 国际法的有效性 国际制度 弱法
  • 简介:国际商事法庭是近年来各国涉外诉讼制度国际化、专业化和自由化发展的产物,对提升本国在国际商业版图中的地位和全球司法服务中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辖权不仅是国际商事法庭受理案件的基本条件,也是维系各国司法制度合作与竞争的场域所在。晚近国际商事法庭的管辖权突破了传统地域管辖与属人管辖的客观连结限制,出现了以当事人协议管辖和法院裁量管辖为主的"主观"管辖根据。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在承继传统管辖根据的同时,在裁量管辖与执行管辖权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和制度创新。但是,一方面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管辖与人民法院普通涉外民商事法庭的集中管辖存在着亟待厘清的分流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强调"实际联系"的保守做法与协议管辖的国际通行实践不大一致,这将减损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国际化和自由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完善其管辖权的司法适用。

  • 标签: 国际商事法庭 管辖权 协议管辖 裁量管辖
  • 简介:经济刑法(Wirtschaftsstrafrecht)是一个广阔而又无边的法律领域,自1970年代起便特别流行起来,引发了各界的极大兴趣,先是立法机关和司法部门,接着是刑法学界,最后才是法律教育界。要想对这个法律领域的对象、范围和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首先应当具备经济法方面的知识。这里的经济法不仅包括税法,还包括商法与公司法,以及劳动法、资本市场法、知识产权法与新兴的欧盟法等其他法律领域。经济刑法绝对不只是研究《刑法典》中诸如诈骗、背信、贿赂以及暴利等众所周知的犯罪构成要件,它还要经常(最终)研究刑法之外的规范(边码5)。

  • 标签: 刑法总论 总论序言 经济刑法
  • 简介:中国经济法学说及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同步的。中国的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但却速速超越了经济领域,而波及全社会,成为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性的根本变革。经过2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迁必然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经济法的理论与制度的创新,具体表现在:由单一发展、重点发展、区别发展的“不均衡”发展观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由单纯或过多地强调政府干预或国家调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国家观向强调政府的超越性和可问责性转变;由“国家本位”的法益观向“社会本位”的法益观的转变。

  • 标签: 社会经济变迁 经济法 观念更新
  • 简介:当代经济法正面临着对虚拟经济规制不足的困境,体现在它对市场的认知、对市场客体和市场运行的规制、对主体法律责任的规制等方面。经济法发展历程表明,在发生适应性不足时,经济法是从理念和制度两方面进行自我弥补和修正。在虚拟经济形态下,对经济法规制不足的完善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制度,构建有效的市场主体经济法律责任。

  • 标签: 虚拟经济 经济法 规制
  • 简介:市场经济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犯罪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机制上看,市场经济充满活力,使经济按照市场要求发展,是计划经济无法比拟的,但它也使经济犯罪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

  • 标签: 市场经济 经济犯罪 犯罪主体 犯罪行为 侦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