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联合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用CDFI或TCD技术或两种技术联合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确诊的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测,按所应用的检测技术将患者分为三组TCD单项检查42例(组1),CDFI单项检查32例(组2),CDFI+TCD联合检查76例(组3)。结果组1诊断结果异常者34例,正常者8例,诊断符合率81%;组2诊断结果异常者25例,正常者7例,诊断符合率78%;组3诊断结果异常者73例,正常者3例,诊断符合率96%。结论CDFI和TCD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经颅多普勒超声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扎格雷,40例)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40例),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于治疗后7d、14d、30d,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SSS评分、ADL指数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7d、14d、30d,观察组SSS评分明显降低,AD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素(BNP)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是否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分成分为A组(芪参益气滴丸应用组,28例),B组(对照组,29例)。结果入院第一天两组6min步行距离、BNP和LVEDD、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90日A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NP值明显低于B组P<0.05;A组LVEF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LVEDD值明显低于B组P<0.05。A组、B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上述指标,治疗90天后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芪参益气滴丸能进一步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BNP值和改善心功能指标。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芪参益气滴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48例TIA患者,24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为治疗组,24例给予口服氯吡格雷为对照组,均治疗十天。结果治疗组24例T1A患者中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十天内完全控制无复发,有效率91.66%(22/24),无患者发生病情加重,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24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5例,有效率62.5%(15/24),有4例病情进一步加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的4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ST段压低次数及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但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疗效好,基本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地奥心血康 冠心病心肌缺血糖尿病
  • 简介:摘要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佰塞通)100ml,静脉滴注,合并常规药物治疗,共14天;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14天,治疗前后记录并比较2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心绞痛发作症状的变化。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缺血性心肌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地了解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对病情诊断、预后的评估。方法对2009年-2012年期间住院的23例HIE患儿心肌酶谱的检测以及随时抽取的同期住院的非HIE患儿20例做为对照组。结果①HIE患儿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显著,重度HIE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重症HIE对心肌损害程度严重,预后治疗较差。结论血清酶水平测定对于病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心肌损害 肌酸肌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面QRS-T夹角对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分别于入院时与出院时测定血浆BNP与平面QRS-T夹角,并进行两者前后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出院时的血浆BNP值与平面QRS-T夹角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对两指标降低水平表现有比较显著的相关性(r=0.714)。结论可将平面QRS-T夹角的变化可以作为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心衰转归的一种直观有效的判定手段。

  • 标签: 面QRS-T夹角 非缺血性心衰 预后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术,3例行支架置入术,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术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术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术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术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急性 血管成形术 动脉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nag,应用脑保护剂及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联合 氯吡格雷 顽固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目的观察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E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5例首发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7d内血清hs—C&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IschemicStroke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不同病因中,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最高[(8.09±4.47)mg/L],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5.89±4.02)mg/L]、其他病因组[(5.21±4.64)mg/L]、穿支动脉疾病组[(5.67±3.47)mg/L]、病因不明确组[(2.85±4.40)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905,P=0.015);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发病机制不同,hs-CRP水平亦不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组[(7.88±3.35)mg/L]、混合机制组[(5.88±5.50)mg/L]、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5.15±4.56)mg/L]、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4.47+3.8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821,P=0.013)。结论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CISS亚型hs—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卒中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分型与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近年来关于二者相关性的一系列研究进行综述.影像学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对指导临床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前研究证实,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损害和促进肾脏修复。本文着重讨论MSCs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机制。MSCs向缺血后肾脏靶向归巢与MSCs表达CX-CR4和CD44等趋化因子受体有关。MSCs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非MSCs促进肾脏修复的主要机制。更主要的是,MSCs将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释放微泡,发挥激活肾内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和抗纤维化等效应,从而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

  • 标签: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归巢 分化 旁分泌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氟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法他汀预适应组,心肌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别。结论氟伐他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氟伐他汀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只大鼠分为治疗组40只、缺血组40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在手术前的三天给予腹腔注射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剂量为2毫升,一天一次,最后一次进药时间是手术前的五小时。在完成模后的三天内分别处死缺血组和治疗组,最后采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手术后缺血的三小时,治疗组逐渐出现阳性反应,各时间点脑组织表达明显多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功能。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局灶性 脑缺血 大鼠脑血管 储备能力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相关性以及两者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3O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15只)和对照组(B组,15只),每组各分为6h、12h、48h组,每亚组各5只。采用Nas1und腹主动脉阻断方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模型。分别获取实验组、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出HIF-1α因子、VEGF因子的表达状况,并描述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HIF-1α因子与VEGF因子的表达相关性。结果HIF-1α因子、VEGF因子在正常脊髓中表达很少或几乎不表达,而在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二者表达均明显增加。HIF-1α因子和VEGF因子在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表达程度正相关(p<0.01,r=0.625)。结论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均表达增加,且HIF-1α因子、COX-2因子表达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脊髓 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