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痉挛性斜颈是神经科较为常见且难治的一组症候群。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Scott首先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斜视后,该方法即被神经科采用治疗痉挛性斜颈。但治疗剂量及方法不尽相同,副作用亦屡有报道删。因此,为了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合理应用剂量,使其既可产生良好疗效且又令副作用减少,笔者对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于门诊接受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痉挛性斜颈 毒素治疗 临床探讨 局部注射治疗 SCOTT
  • 简介:2006年5月12日《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胃的上皮细胞中发现一种被称为促衰变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的蛋白质,能够充当幽门螺杆菌的一种受体。通过抑制这种相互反应,可能成为开发降低胃溃疡或胃腺癌危险新药的一项新策略。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腺癌 诺贝尔奖 受体 促衰变因子 上皮细胞
  • 简介: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CLA开始生成,24h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 标签: 植物乳杆菌 共轭亚油酸 牛乳 脱脂 CLA 发酵时间
  • 简介: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ohn)培养液、过滤液和灭活液对葡萄灰霉病菌(GB)、草莓灰霉病菌(SB)、辣椒灰霉病菌(PB)和番茄灰霉病菌(TB)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对GB、SB、TB和TB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菌液浓度达到105CFU/mL时,对4种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当浓度降低为104CFU/mL时,抑制率明显降抵.而菌液浓度为108CFU/mL时的过滤液,对GB、PB和TB的抑制率也均在50%以上.灭活液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菌液浓度为108CFU/mL时,对PB、GB、TB和SB的抑制率分别为73.6%、39.5%、50%和25%.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灰霉病菌 抑制率
  • 简介:目的:测定大肠杆菌β-葡萄糖醛酸酶在不同培养基配方及不同培养时间的酶活.方法:利用对硝基酚-β-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酶反应底物,在波长为405nm下比色,检测酶反应所释放的对硝基酚的量,以测定液体培养基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2酶活性较高,对pH缓冲能力强,适合于产β-葡萄糖醛酸酶.

  • 标签: 大肠杆菌 Β-葡萄糖醛酸酶 酶活性 测定 底物 对硝基酚-β-D-葡萄糖醛酸苷
  • 简介: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果寡糖和枯草芽孢杆菌,考察其对内仔鸡小肠不同肠段组织形态的影响。选用360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3%果寡糖,基础日粮+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0.3%果寡糖+0.1%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150mg/kg金霉素(有效成分为15%)。结果表明:肉仔鸡饲粮中果寡糖或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及降低小肠隐窝深度,取得与添加金霉素相似的效果,而且这种作用随肠段后移而更加明显;果寡糖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添加,可使小肠绒毛高度的提高幅度及小肠隐窝深度的降低幅度达到更大,甚至优于全霉素添加组;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果寡糖+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霉素的添加,对小肠各段的肠壁厚度不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肉仔鸡 果寡糖 芽孢杆菌 肠组织形态
  • 简介:继1996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共识会议后,欧洲H.pylori研究组(EHPSG)于2000年再次在荷兰Maastricht举行会议,对原先的Maastricht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MAASTRICHT 检测 治疗
  • 简介:随着养鸡专业户的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的细菌性疾病越来越复杂,特别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已成为鸡场的常见多发病,给养鸡业造成不小的损失。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复杂,菌苗的免疫接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药物的防治是当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现在市场上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五花八门,

  • 标签: 鸡大肠杆菌病 鸡场 菌苗 细菌性疾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 养鸡专业户
  • 简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炭疽芽孢杆菌减毒株YB1中扩增其保护性抗原(PA)的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并分步测定其序列。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长2205bp,编码735个氨基酸残基,与文献报道的标准菌株Sterne株的PA序列只有4个碱基的差异。

  • 标签: 炭疽杆菌 保护性抗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SE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经终浓度为0.4mmol/LIPTG的诱导作用,可获得分子量约为29KD的表达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SEB主要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周质中,表达SEB的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重组表达的SEB经HiTrap^TMchelatingHP柱纯化能达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ELISA试验表明纯化的重组SEB与抗天然野生型SEB单克隆抗体呈现明显的阳性免疫反应。

  • 标签: SEB 重组表达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ELISA试验 ET
  • 简介: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研究的深入,14C-尿素呼吸试验(UBT)已被公认是非侵入性检测胃内有无HP感染的可靠方法[1].我院自2002年6月开始使用14C-UBT进行检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14C-尿素呼吸试验 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护理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作用效果。方法:测定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和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然后用该浓度的不同单种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组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小鼠,观察各药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亚胺培南/西他丁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利福平、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的MIC分别为(μg/ml):64、512、64、250、2048、2048、150;特治星(128μg/ml)使丁胺卡那(μg/ml)从2048下降到64,舒普深(32μg/ml)可使利福平(μg/ml)从128下降到8,舒普深(32μg/ml)与丁胺卡那(1024μg/ml)联合有效,泰能(32μg/ml)与丁胺卡那(1024μg/ml)联合无效,特治星(256μg/ml)与利福平(128μg/ml)、泰能(16μg/ml)与利福平(128μg/ml)联合均无效;特治星(140.4mg/24h)、特治星(70.2mg/24h)与丁胺卡那(7.8mg/24h)、舒普深(41.6mg/24h)与丁胺卡那(7.8mg/24h)联合治疗,对感染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30,100,100,舒普深(83.2mg/24h)、泰能(83.2mg/24h)治疗组小鼠全部死亡。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MIC均显著增加,特治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其他抗菌药物效好。特治星与丁胺卡那联合、舒普深与丁胺卡那联合联合治疗有效,而泰能对丁胺卡那、特治星等抗菌药物具有拮抗作用。合理的多药联合不仅对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效,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剂量。

  • 标签: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浓度 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
  • 简介: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一类可以侵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菌体内繁殖并使细菌裂解而杀灭细菌。在细菌裂解时释放出大量具有活性的噬菌体,这些噬菌体又可以侵染并杀灭其他的细菌。噬菌体这种生活史的自我复制和自我限制性,使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而安全的抗生素替代品防治细菌性疾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最近,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两项试验研究测定了用不同滴度噬菌体SPRO2和DAF6治疗肉鸡严重大肠杆菌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 标签: 肉鸡大肠杆菌病 抗生素替代品 噬菌体 防治 可替代 细菌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对嗜肺巴斯德杆菌表现出强选择作用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该菌的常规检测。方法药敏试验及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研制了嗜肺巴氏杆菌选择性培养基(PPSM培养基)及嗜肺巴斯德杆菌增菌液(PP肉汤)。嗜肺巴斯德杆菌在PPSM培养基上,37℃48h培养,形成1mm左右,凸起、湿润、灰黑色并有金属光泽的特殊菌落;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氏菌的抑制率为100%,对变形杆菌的抑制率为76%,并能抑制其迁徙生长;通过PP肉汤增菌培养,PPSM培养基使SPF小鼠粪便中嗜肺巴斯德杆菌检出率从0增至67.2%;用小鼠咽拭子接种该培养基,其初代培养物几乎为纯培养物。结论该培养基对嗜肺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使用该培养基对嗜肺巴氏杆菌进行检测可以简化检测程序、防止漏检、在不处死动物的情况下对嗜肺巴斯德杆菌进行常规监测。

  • 标签: 嗜肺巴氏杆菌 小鼠 巴斯德 肉汤 咽拭子 表皮葡萄球菌
  • 简介: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认为,Hp是胃腺癌发生的一种Ⅰ类(肯定)致癌物.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感染人群胃癌发生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1-3].动物实验证实,Hp慢性感染易引起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4-5],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环氧化酶-2 胃粘膜组织 表达 诱导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病人男,69岁。因反复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10余年,加重1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形体消瘦,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血及尿常规榆查均正常,大便常规检杏:稀便,白细胞、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检查所见:镜进入肠68cm处见粪块堵寒管腔而终止进镜,所见横结肠,睥曲部及降结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广泛充血、

  • 标签: 乙状结肠黏膜 慢性结肠炎 炎性息肉 内镜诊断 反复腹痛 交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