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歇性导尿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从而加速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n=70),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35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别接受临床康复护理+留置导尿管、临床康复护理+间歇性导尿。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泌尿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康复护理+间歇性导尿的应用可以提高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效果与安全性,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护理 间歇性导尿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状况,如并发症发生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7.50%,且P<0.05。结论建议可将循证护理应用到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后神经炎性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电针治疗可以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相关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同时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保护脑组织和重建神经功能。结论: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抗炎疗效,但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早期干预组治疗有效率95.35%,显著优于晚期干预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和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和FM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早期干预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实施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能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干预时机 不同程度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013月1年~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不同护理的64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各项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8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7%,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81.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可极大的提高腰椎爆裂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体验,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应用价值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5例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椎管减压加内固定手术,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43%(P<0.05);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针刺觉、轻触觉、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大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12.96%明显低于对照组31.37%(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鼠神经生长因子;甲泼尼龙;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0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入路治疗,给予观察组扩大翼点入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为(70.32±4.15)分,Barthel评分为(62.58±17.63)分,总良好率为87.5%,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扩大翼点入路术 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娩出的10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健康组与高危组各50例,健康组为健康新生儿,高危组为高危脑损伤新生儿,两组均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进行脑发育及脑损伤检测,1次/周,共检测4次,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并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低于35分的早产儿进行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结果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检测结果,高危组4次的检测值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得分<35分的早产儿,其DQ得分明显低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得分≥35分的早产儿,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儿脑发育及脑损伤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检测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具有检测快速、简便等优势,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脑发育 脑损伤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92例,根据治疗干预时机的先后分作2组,参照组46例患者采用晚期康复治疗干预方式,研讨组46例患者运用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方式,主要就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经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能力评价分值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两组间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可促进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干预时机 不同程度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恢复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促醒中正中神经电刺激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抽取本院收治的40例开展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按随机分组法,将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基于此,20例实验组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与刺激康复护理,就两组昏迷程度、清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1)经GCS评分发现,实验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损伤术后昏迷 促醒 正中神经电刺激 应用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选择无神经损伤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做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手术相关指标及椎体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高,Cobb角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椎体恢复情况,在手术方面的表现也更为突出。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理疗联合水肿运动康复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设为两组,实施不同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理疗,观察组基于其实施水中运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10m步行速度、患肢小腿围和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患肢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表面肌电活动波幅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背屈关节活动度、10m步行速度、腓总神经MCV及波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开展理疗结合水中运动康复能够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理疗 康复 水中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检查视神经鞘直径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急诊科90例成人颅脑损伤患者(>18岁)进行床旁ONSD超声测量,并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总分将患者分为三组,比较各组ONSD值的差异。使用ONSD≥5.0mm和ONSD≥5.3mm的阈值来确定患者的ICP是否升高,并将该方法获得的结果与临床CT评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ICP正常组30例,ONSD值为3.8~5.5 mm,平均(4.53士0.45) mm;ICP可疑升高组30例, ONSD值为4.4~6.87mm , 平均(5.68土0.64) mm ; ICP升高组30例, ONSD值为6.2~7.4 mm ,平均(6.65士0.29) mm;三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P正常组与ICP升高组之间ON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测量ONSD能够较好预测颅脑损伤患者ICP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性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康复科住院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的周围性运动障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可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 标签: 周围性运动障碍 臂丛神经损伤 生物反馈电刺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行以针刺治疗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性膀胱患者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目的是掌握针刺治疗最佳时机。 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 51 例患者,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拔管前组和拔管后组,分别为 A 组和 B 组, A 组 24 例, B 组 27 例。 A 组在拔管前一周选择选取腹背部腧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以间歇导尿术。 B 组在拔除尿管后,行以针刺干预,取穴和操作方法同 A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5 次 / 周的频率治疗,以 1 个月为观察期,根据平均残余尿量、 QOL 等指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 A 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指标、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指标、平均残余尿量指标、残余尿< 100mL 用时指标,均明显低于 B 组,即均 P < 0.05 。 A 组和 B 组的 QOL 指标都好于治疗前, P < 0.01 ,不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 P > 0.05 。 结论: 拔管前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重建,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治疗效果好于拔管后针刺介入。

  • 标签: 不同时期 针刺介入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与观察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VAS评分等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通过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神经损伤胸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以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干预的所得成效。方法:2019.01至2020.01区间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抽签法分至参照组、试验组,各38例。前一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后一组: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检验各组手术结果。结果:试验组伤椎恢复情况、关节功能、临床指标等,均较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将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作为方案,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加快其椎体功能恢复速度,并且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 胸腰椎骨折 无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