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抑郁类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消化内科在时间段2013年1月~2016年1月区间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用药艾司唑仑,观察组患者用药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以消化道症状总积分为参考依据,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计算并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5%(77/80),对照组为77.50%(62/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抗抑郁药物 艾司唑仑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淫羊藿苷的抗抑郁及对皮质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三种实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淫羊藿苷高剂量组、阿米替林组,观察药物对大/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建立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模型,观察淫羊藿苷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在大/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中,淫羊藿苷可显著缩短大/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小鼠悬尾不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模型上,淫羊藿苷可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拮抗皮质酮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其抗抑郁作用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 标签: 抑郁 淫羊藿苷 皮质酮 不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文拉法辛、米氮平和舍曲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成文拉法辛组、米氮平组和舍曲林组各40例,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时的HAMD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略低于米氮平组与舍曲林组(27.5%),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米氮平和舍曲林三种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文拉法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值得应用。

  • 标签: 文拉法辛 米氮平 舍曲林 抗抑郁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多种功能性胃肠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抗抑郁药在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疼痛症状方面有重要作用,明确抗抑郁药在疼痛性功能性胃肠病中的镇痛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功能性胃肠病疼痛的发生机制,为功能性胃肠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现从抗抑郁药对中枢疼痛处理过程、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精神心理共病、神经可塑性的调节方面综述抗抑郁药在疼痛性功能性胃肠病中镇痛的具体机制。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疼痛 抗抑郁药 机制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在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时期。本文旨在探讨抗抑郁药在青少年患者中的适应症、安全性和疗效评估。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本文发现抗抑郁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青少年患者的抑郁症,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限制。因此,在使用抗抑郁药治疗青少年患者时,医生和家长需要仔细权衡利弊,确保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抗抑郁药 青少年 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新型抗抑郁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要求所有患者停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持续一周药物清洗。对于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氨磺必利和氟西汀进行治疗,对于参照组患者,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指标以及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阳性治疗后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阴性治疗后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3/20)65.0%。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可对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新型抗抑郁药物 氟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新型抗抑郁药物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要求所有患者停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持续一周药物清洗。对于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氨磺必利和氟西汀进行治疗,对于参照组患者,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PANSS阴性减分指标以及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阳性治疗后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阴性治疗后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3/20)65.0%。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可对患者应用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新型抗抑郁药物 氟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对门诊抗抑郁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抑郁症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处方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处方管理的基础上,让药剂师参与处方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用药满意度。结果 用药方面,观察组的合理营养率为97.32%,对照组为93.1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27%,对照组为81.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剂师参与对处方管理对门诊抗抑郁药物合理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提高药物的疗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药剂师 处方管理 抗抑郁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的治疗改善,分析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抑郁症,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10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抑郁药治疗为主;观察组则结合重复经颅刺激的方式,分析成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为69.2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威斯康星卡片的分析下,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对比上均有所提升(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有良好的治疗成效,且不会对认知功能产生损害。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抗抑郁药 抑郁症 早期疗效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抗抑郁药物干预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治疗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的是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药物干预的效果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分析中得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升高,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并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干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得到显著提升,并且缓解其负面情绪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癌性疼痛 抗抑郁药物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6年门诊抗抑郁药应用情况。方法对门诊抗抑郁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门诊抗抑郁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3年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销售金额均占总销售金额70%左右;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年销售金额和DDDs值均排名靠前,2016年销售金额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文拉法辛,DDDs值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结论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SSRIs和选择性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占主导地位。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抗抑郁治疗的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只使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观察组再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Zung量表分值,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Zung自评量表分数显著降低,临床症状的改善的总有效率是92.00%,对照组分数变化不大,临床症状的改善的总有效率是72.00%(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关系紧密,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因素 抗抑郁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联合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给予临床指导。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粘膜、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抗焦虑抑郁药,直至出院后1个月为止。两组均在服药后1月末、2月末进行疗效复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较治疗后1个月均有上升,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大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通过联合小剂量精神科药物,能够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提高疗效,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焦虑 抑郁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吉西他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吉西他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吉西他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吉西他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他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吉西他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胰腺肿瘤 抗抑郁药 药物疗法 联合 米氮平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通过抗抑郁药物与α受体阻滞剂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应用α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再加用抗抑郁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再加用维生素C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1/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39.52±2.98)分,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51.86±3.18)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抗抑郁药物与α受体阻滞剂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慢性前列腺炎 &alpha 受体阻滞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于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单位)内科收治的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常规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药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症状与胃镜结果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痊愈9例(14.3%)、好转28例(44.4%)、无效26例(41.3%),总有效率58.7%;治疗组痊愈29例(46.0%)、好转27例(42.8%)、无效7例(11.1%),总有效率88.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于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短程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卒中抑郁及对康复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卒中后抑郁患者208例,分为对照组75例,治疗A组71例,治疗B组62例。两治疗组均给予氟西汀20mg/d,其中治疗A组早期合用奥氮平每晚5mg,连续2周。观察治疗后老年抑郁对老年卒中抑郁及对康复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A组明显高于治疗B组,ADL能力改善的有效率在治疗组6周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较提高(P<0.05),6个月及12个月更明显(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提高。治疗A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而治疗B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失眠,但多发生在治疗1周内,未予特殊处置均自动缓解。对照组并发症高于治疗组,死亡率也高于治疗组。结论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抑郁使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因此复发性脑卒中及心血管病等事件的发生率增加,病死率因而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抗抑郁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并发症及病死率等均降低。在抗抑郁治疗的起始阶段,联合使用短期小剂量奥氮平,可显著提高抗抑郁,抗焦虑疗效而不良反应并不增加,两药早期合用可作为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 标签: 年卒中抑郁 小剂量奥氮平 氟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