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氯胺酮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tamatergic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拮抗剂,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治疗作用,尤其对难治型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文章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和分子基础进行综述,介绍NMDAR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在氯胺酮及对映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氯胺酮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及阿片受体介导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并对其他可能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氯胺酮 抑郁症 雷帕霉素靶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炎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紊乱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特征的免疫表型。免疫炎症可以和多种发病机制相互作用介导抑郁症的产生。因此,免疫调节正成为抗抑郁的辅助疗法。在临床治疗中,不仅抗抑郁剂具有抗炎作用,而且抗炎药物也显示出抗抑郁作用,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他汀类药物和细胞因子抑制剂。此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有电休克疗法、迷走神经刺激、针灸和运动疗法等。但目前免疫调节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免疫调节治疗只对部分抑郁症亚型有效,且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评估。因此未来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确定免疫炎症相关抑郁症亚型,将有助于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 标签: 抑郁症 免疫调节 炎症 抗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等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认知行为障碍。目前,临床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治疗有效率较低。(2R,6R)-去甲基氯胺酮(HNK)作为快速抗抑郁药物氯胺酮的关键代谢产物,既可以发挥快速持久地抗抑郁效应,又没有氯胺酮致幻、成瘾等毒副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现,(2R,6R)-HNK的抗抑郁效应与谷氨酸受体的调节机制以及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此外,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改变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上调,真核延长因子2 (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 2,eEF2)的去磷酸化,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靶蛋白信号通路的激活均在该药物抗抑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入了解这些分子靶点在(2R,6R)-HNK抗抑郁效果中的作用机制,对开发新型、快速、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抑郁症 (2R,6R)-去甲基氯胺酮 谷氨酸 抗抑郁
  • 简介:摘要胆碱能系统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相关。非选择性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具有快速、强效的抗抑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了东莨菪碱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抑郁症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重度抑郁症严重致残,目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有限。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作用。本文对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给药24 h内的谷氨酸代谢、葡萄糖代谢及血流灌注的影像学评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为氯胺酮抗抑郁治疗提供证据。

  • 标签: 氯胺酮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张书懂 周媛 张志芳 王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在不同治疗时期对脑功能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仍不清楚。本文借助4种常见的神经影像技术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不同时期(短期、急性期和长期)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影像的变化,以期从脑网络水平增进对抗抑郁药物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发现药物作用靶点,优化治疗方案。短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脑功能影像变化主要涉及杏仁核、脑岛、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等,短期脑功能影像变化可预测急性期疗效。急性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脑功能影像变化集中在皮质-边缘环路、默认网络相关脑区。长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功能影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应优化试验设计,综合多种神经影像技术进行多时点长期纵向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神经影像 短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 长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方法纳入难治性或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45例,进行2周共6次氯胺酮静脉注射(0.5 mg/kg,3次/周)。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Å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一部分(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part one,SSI-Ⅰ)评估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患者治疗前进行3.0T 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计算皮质下灰质结构(海马、杏仁核、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体积,并与4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皮质下灰质体积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及SSI-Ⅰ改变值的关系(改变值=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双侧海马体积减小[左侧:(2 993±276) mm3比(2 785±263) mm3,F=12.928,P=0.001;右侧:(3 117±254)mm3比(2 949±270)mm3,F=8.217,P=0.005]。难治性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与6次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呈正相关(B=0.009,t=3.434, P=0.002)。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越大,氯胺酮抗抑郁效果越好;治疗前丘脑体积可能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预测指标。

  • 标签: 氯胺酮 抑郁症 预测 皮质下灰质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前后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寻找和明确与舒肝解郁胶囊药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前后的27例轻中度抑郁患者(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MMD)分别使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评估抑郁严重程度,韦氏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Chinese revised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Chinese revised 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估认知功能,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对其基因表达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疗效评价判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数据统计。结果MMD患者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后,HAMD-24评分降低[基线:14.00(9.75,18.25)分,8周:4.00(2.00,7.25)分,Z=-4.462,P<0.01],WMS言语智商升高[基线(123.00±10.24)分,8周(128.00±6.77)分,t=4.372,P<0.01];脑源性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线:1.68(0.92,2.63),8周:2.30(1.47,4.34),Z=-2.781,P=0.005]、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线:0.74(0.31,1.15),8周:0.97(0.50,1.71),Z=-2.159,P=0.031]、5-羟色胺2A受体[基线:0.60(0.39,1.60),8周:0.98(0.44,2.29),Z=-1.994,P=0.046]和谷氨酸离子型受体AMPA型亚基1[基线:1.19(0.66,2.40),8周:1.76(0.86,4.13),Z=-2.756,P=0.006]基因表达升高。BDNF表达变化率与HAMD-24评分(r=-0.35,P=0.038)和操作智商(r=0.40,P=0.022)显著相关。结论BDNF可能作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MMD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一个疗效标志物,用于评估抗抑郁疗效。

  • 标签: 舒肝解郁胶囊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疗效标志物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m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治疗首次发病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首次发病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真rTMS+SSRIs,n=26)和对照组(伪rTMS+SSRIs,n=25),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rTMS治疗刺激强度12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10 Hz,每周5次。在治疗第1、2、3、4周末及治疗后随访第4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2组显效率和治愈率的差异。采用χ2 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1)治疗第4周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9.23%(18/26)和36.0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649,P=0.01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第4周末,试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治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整个观察期间,时点与组别在HAMD17总分及PHQ-9总分存在交互作用(F=66.313,P=0.008;F=8.571,P<0.01)。结论120% 运动阈值的rTMS联合SSRIs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存在潜在优势,起效较单纯药物治疗快,但仍需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抑郁症 老年人 经颅磁刺激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门诊抗抑郁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院2018至2020年第一季度门诊开具含抗抑郁药处方8 007张,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开具科室、临床诊断、各类抗抑郁药处方量等,对抗抑郁药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院抗抑郁药以50岁以上女性使用为主,50岁以上人群6 773例(84.59%),女性5 568例(69.54%)。8 007张处方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分别为4 130张(51.58%)、3 718张(46.43%);处方量居前3的科室为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分别为3 617张(45.17%)、2 887张(36.06%)、1 158张(14.46%);处方诊断以焦虑或抑郁合并其他疾病为主(6 316张,占78.77%),其中以合并高血压(1 358张,占19.2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231张,占15.36%)、脑血管病后遗症和脑动脉供血不足(1 222张,占15.25%)、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1 029张,占12.84%)、睡眠障碍(653张,占8.15%)为主。门诊抗抑郁药以单一用药为主(93.16%,7 459/8 007),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25.14%,2 013/8 007),体现在联合用药不适宜(12.24%,980/8 007)、处方诊断不全(8.29%,664/8 007)、给药频次不适宜(4.05%,324/8 007)、单次用量不适宜(0.30%,24/8 007)、给药时机不适宜(0.26%,21/8 007)。结论本院门诊抗抑郁药处方合理性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象本院正在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处方合格率,如提高医生处方质量、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嵌入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同时加强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及药学监护,以确保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 抗抑郁药 处方分析 用药合理性
  • 作者: 崔健 王赟 周媛 王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06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机制不明,也难以客观预测疗效。目前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变化多集中在背外侧前额叶、腹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楔前叶区域;脑功能交互涉及情绪环路、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未来研究应优化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减少样本异质性,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影响。文章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角度系统综述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以期促进对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促进可预测抑郁症药物治疗反应客观标记的发现。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伏硫西汀(vortioxetine)于2013年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并于2017年11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该药通过抑制5-HT转运体介导的5-HT再摄取,同时调节多种5-HT受体活性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体外和动物研究表明,伏硫西汀除增加脑内5-HT浓度外,还可增强大脑某些区域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组胺和谷氨酸神经传递,并降低γ-氨基丁酸神经传递。临床研究显示,伏硫西汀可同时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本文就其作用机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临床应用等进行阐述。

  • 标签: 抑郁症 伏硫西汀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父亲在母亲受孕期间使用抗抑郁药与子代早产、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设计利用回归方法和阴性对照进行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地点瑞典全国。参与者收集母亲在2005年7月29日以后受孕,并于2006—2007年出生的170 508名儿童,随访至2014年,儿童年龄为8~9岁。该队列中3 983名儿童的母亲受孕期间(即从受孕前4周到受孕后4周)父亲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164 492名儿童作为对照组,父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2 033名儿童作为阴性对照组,受孕期间父亲未使用,但在母亲怀孕期间使用抗抑郁药(即从受孕后4周到分娩)。主要观察指标早产、出生时诊断畸形、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残疾。结果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与母亲受孕期间父亲未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受孕期间父亲使用抗抑郁药物与早产[调整比值比(OR)= 0.91,95%可信区间0.79~1.04]、畸形(调整OR= 1.06,95%可信区间0.90~1.26)不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受孕期父亲使用抗抑郁药物与自闭症[调整风险比(HR)=1.13,95%可信区间0.84~1.53]、智力残疾(调整HR=0.82,95%可信区间0.51~1.31)不相关。在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儿童中,所有结果都相似,除了智力残疾的调整HR有增加(调整HR=1.66,95%可信区间1.06~2.59)。与母亲怀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2 033名儿童相比,受孕期间父亲开始抗抑郁治疗的3 983名儿童在早产、畸形、自闭症方面没有差异,但是智力残疾方面表现出风险降低(调整HR=0.49,95%可信区间0.26~0.93)。结论母亲受孕期间父亲服用抗抑郁药物对于子代早产、畸形、自闭症或智力残疾等4种主要不良结局是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CACR)治疗对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CACR干预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智力水平。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CACR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CACR治疗,每天1次,每次注意、记忆训练各20 min。2组患者于入组时、治疗后8周分别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最终纳入缓解期抑郁症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57%),女性14例(43%),年龄(29.0±9.2)岁;CACR干预组35例,男性20例(56%),女性15例(44%),年龄(28.0±9.2)岁。2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病程、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前2组患者WCST、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CACR干预组患者WCST总测验次数[(76.8±14.3)比(83.6±14.6)]、持续错误次数[(24.4±3.3)比(27.4±4.8)]、随机错误次数[(17.9±3.1)比(22.2±4.3)]低于对照组,正确次数[(27.9±1.8)比(26.6±2.6)]高于对照组(P<0.05);连线测验B时间[(86.1±15.6)s比(119.6±16.2)s]短于对照组(P均<0.05)。WCST分类完成次数、连线测验A时间、Stroop-C正确个数、Stroop-C完成个数、Stroop-CW正确个数、Stroop-CW完成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CR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障碍 计算机辅助 认知矫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伴发抑郁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伴发抑郁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3例,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给予任何抗抑郁性药物治疗,常规性给予心理疏导。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以及CD8+亚群水平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抗抑郁治疗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指标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机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抑郁状况,可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抑郁状态 细胞免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指在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患者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的情绪变化。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含量及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麻醉药物主要通过GABA受体发挥作用,丙泊酚、氯胺酮等麻醉药物在抗抑郁中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文章主要阐述抑郁症与GABA能系统功能减退和GABA-谷氨酸能系统失衡之间的关系,以及GABA与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的相互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和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通过GABA能系统影响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治疗新靶点和围手术期麻醉药配伍新思路,以减少手术应激对抑郁症的不利影响。

  • 标签: 抑郁症 麻醉药 γ-氨基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