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术前炎性标志Nomogram建立Ⅰ~Ⅲ期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 0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随访资料,采用 COX回归方法建立Nomogram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本组1 035例患者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170例升高,865例降低;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562例升高,473例降低;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108例升高,927例降低;预后营养指数(PNI)180例升高,855例降低;TNM分期Ⅰ期267例,Ⅱ期334例,Ⅲ期43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有无脉管癌栓、pTNM分期、FAR、PNI及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该Nomogram模型的3年和5年AUC分别为0.773和0.846;C-index为0.723(95%CI:0.710~0.736),优于AJCC第8版pTNM分期0.693(95%CI:0.681~0.705),校准曲线显示其3年和5年OS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DCA决策曲线结果显示,与第8版pTNM分期系统相比,在预测患者的3年和5年OS方面拥有更高的净收益。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针对Ⅰ~Ⅲ期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预测系统,以可视化的Nomogram模型预测患者的3年和5年OS,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预后 预测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者预后相关血清标志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SAE患者79例(研究组)和同期未发生脑病的脓毒症患者121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将上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对照组、研究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别为(10.69±4.31)μg/L、(24.84±3.28)μg/L,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S100β)分别为(0.25±0.06)μg/L、(0.53±0.09)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别为(99.33±4.87)ng/L、(179.99±6.02)ng/L,丙二醛(MDA)分别为(4.22±0.08)nmol/L、(6.78±0.11)nmol/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为(0.21±0.08)μg/L、(2.03±0.47)μg/L,降钙素原(PCT)分别为(7.04±2.50)ng/L、(16.23±2.48)ng/L,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29.91±4.51)ng/L、(69.22±6.79)n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分别为(868.38±25.28)ng/L、(1 037.19±25.34)ng/L,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8.33±2.12)分、(28.89±5.09)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7.69±1.50)分、(14.05±1.55)分。两组患者NSE、S100β、MCP-1、MDA、GFAP、PCT、IL-6、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SE:t=26.25,P < 0.01;S100β:t=22.45,P < 0.01;MCP-1:t=99.94,P < 0.01;MDA:t=33.76,P < 0.01;GFAP:t=33.76,P < 0.01;PCT:t=25.47,P < 0.01;IL-6:t=45.51,P < 0.01;APACHEⅡ:t=17.53,P < 0.01;SOFA:t=28.92,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NSE、MCP-1、MDA、GFAP是老年S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SE:t=8.42,P < 0.01;MCP-1:t=4.16,P < 0.01;MDA:t=18.4,P < 0.01;GFAP:t=2.88,P < 0.01)。生存曲线提示研究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SE、MCP-1、MDA、GFAP是老年S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丙二醛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并间质性肺疾病(IL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IIM-ILD患者149例,随访期间失访10例,剩余1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生存组或死亡组,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对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肿瘤、炎症指标、肌酶谱、肿瘤标志、铁蛋白、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初治方案与患者1年死亡情况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与预后相关的血清学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并校正,获得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最佳截取值(cut-off值)(本研究中分别为6 μg/L和28 μg/L)分别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1年生存率;根据MDA5抗体定性结果将患者分为MDA5抗体阳性组和MDA5抗体阴性组,比较分析CEA和NSE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与铁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中年龄、乳酸脱氢酶(LDH)、CEA、糖类抗原(CA)199、NSE、铁蛋白高于生存组,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低于生存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学标志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NSE升高为IIM-ILD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Cox回归及校正,得到CEA[HR=1.112,95%CI(1.017~1.214),P=0.019]和NSE[HR=1.033,95%CI(1.002~1.064),P=0.034]为IIM-ILD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EA≥6 μg/L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低于CEA<6 μg/L组(Logrank检验,P<0.001);NSE≥28 μg/L组ILD患者1年内生存率低于NSE<28 μg/L组(Logrank检验,P<0.001)。MDA5抗体阳性组CEA高于MDA5抗体阴性组(P<0.001);MDA5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A(r=0.299,P=0.002)和NSE(r=0.349,P<0.001)与铁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标志对IIM-ILD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高CEA与NSE为IIM-IL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肺疾病,间质性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标志,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LINC01836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在TCGA数据库下载2020年4月7日发布的V23.0版本的结直肠癌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病理特征与LINC01836表达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用于评价LINC01836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评估LINC01836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中LINC01836表达在不同的N分期(χ2=6.68,P=0.035)、M分期(χ2=9.32,P=0.002)、病理分期(χ2=12.60,P<0.001)、淋巴侵犯(χ2=11.82,P<0.001)和结肠息肉(χ2=4.51,P=0.03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的LINC01836与N分期进展(OR=1.469,P=0.017)、M分期进展(OR=2.131,P=0.002)、病理分期进展(OR=1.580,P=0.005)、淋巴侵犯(OR=1.826,P<0.001)、结肠息肉相关(OR=0.576,P=0.025)。ROC表明LINC01836对区分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曲线下面积(AUC)=0.907]和正常组织(AUC=0.899)均具有显著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LINC01836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低有关(P=0.002)。结论LINC0183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结直肠癌患者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新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标志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lncRNA LINC01836
  • 简介:摘要目前实验室中有多种生化标志被用于先天性肾积水的病情评估,但一个特定、可靠、操作简便的诊断和预测工具尚未确定。糖类抗原19-9是临床常用的肿瘤生化标志,它被发现可能与先天性肾积水相关。本研究就糖类抗原19-9在先天性肾积水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先天性肾积水的预测、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盂积水 糖类抗原19-9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我国男性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0%~30%的患者初诊时即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既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现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BC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联合RC,相比于仅行RC,可提高肿瘤完全反应率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已成为治疗MIBC的1类推荐标准方案,而且有保留膀胱的可能性。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在MIBC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仍存在化疗无效或肿瘤进展的可能,因此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敏感性一直是泌尿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新辅助化疗 敏感性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阐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在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和术后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GSE25066、GSE32603共2个系列,提取临床数据包括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病理评价、术后随访复发与否及复发时间,提取如下18个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CD44、CD24、EPCAM、CD49f、PROM1、CD61、ALDH1A1、CD10、ALDH1A3、ABCG2、RANK、CD47、CD166、SLUG、SOX2、SXO9、SOX10、MYC。GSE25066共488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n=99)和癌组织残留(RD)组(n=389),分别利用Logsitic、lasso、COX回归分析每个肿瘤干细胞标志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另外纳入包含完整随访资料病例418例,分为复发组(n=111)和未复发组(n=307),分析肿瘤干细胞标志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GSE32603系列包括16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基因表达结果,分析化疗前后标志表达水平变化,明确化疗对干细胞的富集作用。结果化疗敏感性相关分析中,肿瘤干细胞标志CD44(OR=0.78,95%CI:0.63~0.98)、SLUG(OR=0.80,95%CI:0.68~0.93)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负相关,CD24(OR=1.18,95%CI:0.97~1.47)与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在复发相关性分析中,证实CD44+(OR=1.22,95%CI:0.98~1.51)、CD24low(OR=0.94,95%CI:0.79~1.11)、SANI2(OR=1.17,95%CI:1.00~1.37)高表达者复发率高。随着化疗进展,MME、CD49f、SOX10、MYC和SOX9标志呈现富集过程(P<0.05)。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CD44+CD24-以及SLUG可以用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治疗后复发,是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比较稳定的标志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复发 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下腰痛在多数情况下为非特异性疼痛。在慢性下腰痛人群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39%~41%。椎间盘退变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基础。常规MRI无法定量诊断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但随着定量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无创检测退变椎间盘中的成分和结构成为可能。磁共振影像标志是定量磁共振在对椎间盘组织进行扫描后得到的各种参数信息或图像,如T1ρ值、T2 mapping弛豫时间、ADC值、FA值、MTRasym值、Ksw值、△T1值、代谢物质的波谱信息等,通过对影像标志的分析,可以定量测量椎间盘内特定物质的含量并反映椎间盘结构的变化,可为椎间盘退变的早期改变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痰湿证的特征性生物标志,为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年龄在20~37岁之间的不孕症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20例)、PCOS痰湿组(B组,20例)、PCOS非痰湿组(C组,2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卵泡液、颗粒细胞中miR-183/200/223的表达水平,并用相关性分析评价其与痰湿证的关系。结果血清中miR-223-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595, P=0.04)。卵泡液中miR-223-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0.001)及C组(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颗粒细胞中miR-183-5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组(P=0.004)和C组(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HOMA-IR呈正相关(r=0.732,P=0.007);miR-200c-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高于A组(P=0.002)和C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HOMA-IR呈正相关(r=0.704,P=0.016);miR-223-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0.001),在C组的相对表达量也高于A组(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与HOMA-IR呈正相关(r=0.547,P=0.042); miR-223-5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P=0.001),在C组的相对表达量也低于A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的相对表达量与HOMA-IR呈负相关(r=-0.671,P=0.024)。结论PCOS痰湿证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microRNA在PCOS痰湿证患者体内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miR-183-5p、miR-200c-3p与miR-223-5p可能成为诊断PCOS痰湿证卵巢局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

  • 标签: 微小RNA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痰湿证 血清 卵泡液 颗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and lymphocyte ratio,PLR)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的凝血障碍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分娩的106例ICP患者(ICP组)和13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PLR、NLR以及产后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根据血清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是否≥40 μmol/L将ICP组分为轻度ICP亚组和重度ICP亚组,分析差异指标在两亚组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PV(t=4.929,P<0.001)、FIB(t=3.509,P<0.001)、D-D(t=7.834,P<0.001)及NLR(t=4.098,P<0.001)在ICP组中是显著升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t=4.367,P<0.001)和PLR(t=2.448,P=0.015)在ICP孕妇中是显著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CP组产后出血量(t=10.003,P<0.001)、胎儿窘迫发生率(χ2=17.194,P<0.001)、早产率(χ2=13.938,P<0.001)和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率(NICU)(χ2=29.736,P<0.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P组Apgar评分(t=3.234,P=0.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t=6.509,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ICP组分为重度ICP亚组和轻度ICP亚组进一步分析显示,两亚组在MPV(t=2.376,P=0.019)、FIB(t=2.174,P=0.032)、D-D(t=3.074,P=0.003)、WBC(t=2.021,P=0.046)、中性粒细胞计数(t=2.131,P=0.035)、NLR(t=2.864,P=0.005)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产后出血量(t=3.257,P=0.002)、早产儿发生率(χ2=4.025,P=0.045)、出生体质量(t=3.126,P=0.002)、转入NICU率(χ2=5.518,P=0.019)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孕妇体内存在异常凝血及纤溶状态,易导致产后出血,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高,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通过对ICP孕妇的凝血功能和炎症标志的分析,评估ICP孕妇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产后出血 妊娠结局 凝血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炎性标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和妇产科确诊的130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CP组,其中,初产妇为86例,经产妇为44例。根据ICP严重程度,进一步将其分为重度ICP亚组(n=29)和轻度ICP亚组(n=101)。选择同期在本院就诊的8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按照86例初产妇的分娩孕龄,进一步分为ICP早产亚组(n=37)和ICP足月亚组(n=49)。采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龄等),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总胆汁酸(sTBA)等。本研究经过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9076),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ICP组和对照组孕妇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MPV、ALP、AST、NLR和s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孕龄、白细胞计数、HCT、Hb、GGT、ALT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度ICP亚组患者的孕龄大于重度ICP亚组,而轻度ICP亚组患者sTBA浓度低于重度ICP亚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MPV、HCT、血小板计数、Hb、GGT、ALP、ALT、AST、NLR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LR、血小板计数和MPV诊断I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NLR、血小板计数和MPV诊断I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95%CI:0.737~0.867,P<0.001), 0.642(95%CI:0.560~0.724,P<0.001)和0.947(95%CI:0.920~0.974,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NLR、血小板计数和MPV诊断IC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831、254×109/L和9.662 fL,此时其诊断ICP的敏感度分别为71.4%、64.7%和72.2%,特异度分别为81.3%、71.2%和82.5%。④ICP早产亚组与ICP足月分娩亚组孕妇ALT、AST和s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孕妇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MPV、PDW、NLR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TBA、ALT、AST预测ICP所致早产的ROC分析结果:sTBA、ALT和AST预测ICP所致早产的AUC分别为0.634(95%CI:0.513~0.751,P<0.05),0.672(95%CI:0.563~0.784,P<0.001)和0.692(95%CI:0.544~0.7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sTBA、ALT和AST预测ICP所致早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8 μmol/L、56 U/L和37 U/L,此时其预测ICP所致早产的敏感度分别为67.2%、62.2%和63.2%,特异度分别为59.6%、41.3%和49.6%。结论传统炎性标志NLR、血小板计数、MPV对诊断ICP具有良好准确度,而目前发现的传统炎性标志对ICP严重程度评估均无价值,sTBA、ALT和AST水平可能对ICP所致早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胆汁淤积,肝内 早产 足月分娩 总胆汁酸 ROC曲线 预测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炎性指标NLR、PLR、LMR及肿瘤标志CEA、CA125、NSE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病理组织学结合影像分析对不同患者进行肿瘤分期诊断,取外周血并检测CEA、CA125、NSE及计算NLR、PLR、LMR,分析炎性指标及肿瘤指标与肿瘤分期相关性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随着肿瘤发展,炎性指标和肿瘤标志均呈现上升趋势。炎性指标及肿瘤标志与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呈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单独分析不同指标诊断肿瘤分期敏感度CA125>NSE>NLR>LMR>PLR>CEA,特异度CEA>CA125>NSE>NLR>LMR>PLR。肿瘤标志各指标AUC值均高于炎性指标。联合多项指标NLR、PLR、LMR、CEA、CA125、NSE组合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1.8%和81.6%,AUC值为0.930。结论联合炎性指标和肿瘤标志作为评价体系可为肿瘤分期和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预测性指标,有助于进一步确定高危患者,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肿瘤标记,生物学 癌,非小细胞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联合肿瘤标志[糖类抗原(CA)125、CA199]在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CT)蒂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蒂扭转患者31例、对照组无蒂扭转患者1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CA125、CA199检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炎症反应指标及肿瘤标志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LR、MLR、PLR、CA1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NLR、PLR、CA125、CA1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NLR、CA199联合诊断预测模型(P<0.05)。NLR、PLR、CA125、CA199以及NLR、CA199联合预测模型在鉴别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是否蒂扭转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72、0.69、0.60、0.86,其中以NLR、CA199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其灵敏度77.42%,特异度82.18%。观察组中,运用NLR、CA199联合预测模型诊断MCT蒂扭转准确度较超声高(87.10% vs 61.29%),但依据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诊断MCT蒂扭转的准确度为90.32%。结论炎症反应指标、肿瘤标志在诊断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蒂扭转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其中NLR、CA199联合诊断效能较单一指标高。临床上仍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彩色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生物标记,肿瘤 炎症反应指标 异常扭转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的准确性,为准确评估示范区乙型肝炎流行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在全国6个乙型肝炎示范区内,定额抽取乙型肝炎普通人群观察队列并采集相应的血标本,由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送第三方平台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BsAg指标检测5 756份,抗-HBs指标检测5 263份。基层医疗机构HBsAg和抗-HBs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第三方平台检测结果对比,HBsAg指标符合率为97.13%,抗-HBs指标符合率为77.33%。HBsAg和抗-HBs指标的Kappa值分别为0.56(95%CI 0.50~0.62)和0.54(95%CI 0.52~0.56),McNemar检验提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示范区检测结果与第三方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江苏和广东示范区HBsAg指标一致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7和0.81),甘肃和广东示范区抗-HBs指标一致率较高(Kappa值均为0.74)。以第三方平台检测结果作为参照,基层医疗机构检测HBsAg的敏感度为40.51%,特异度为99.96%;抗-HBs的敏感度为73.18%,特异度为84.31%。广东和江苏示范区HBsAg指标鉴别能力较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69和0.80),甘肃和广东示范区抗-HBs指标鉴别能力较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78和0.76)。结论乙型肝炎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结果与第三平台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基层医疗机构当前的检测手段适用于排除HBV感染者,检测实施过程中假阴性的情况需要加以关注。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肝炎表面抗体,乙型 基层医疗机构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缺氧诱导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作用中常见标志的有效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3月,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体外细胞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氧组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标准化均数(SMD)=-3.8,95%可信区间(CI):-5.85~-1.76,P<0.05],Vimentin表达水平(SMD=4.48,95%CI:2.32~6.64,P<0.05)、Snail表达水平(SMD=6.22,95%CI:0.55~11.9,P<0.05)、Twist表达水平(SMD=4.06,95%CI:1.03~7.08,P<0.05)和β-Catenin表达水平(SMD=72,95%CI:2.46~141.54,P<0.05)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在N-Cadherin表达水平(SMD=4.24,95%CI:-0.18~8.67,P>0.05)和α-SMA表达水平(SMD=6.28,95%CI:0.01~12.54,P>0.05)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氧诱导HepG2细胞发生EMT的体外细胞实验中可选择E-cadherin、Vimentin、Snail、Twist和β-Catenin标志作为实验指标。

  • 标签: 肝癌 HepG2细胞 缺氧 上皮-间质转化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单细胞水平上探究与银屑病致病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和细胞间的异质性水平。方法对银屑病皮肤活检组织的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质控、降维聚类及细胞亚群注释,以及对细胞类群进行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细胞通讯及拟时序分析,并构建TFs-miRNA-hub基因调控网络。结果基于多算法共鉴定出6个共同交集的hub基因,分别为SPRR2A、SPRR2D、IL7R、IL1RN、IER3、LCN2。KEGG显示其主要涉及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免疫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CD8+ T细胞、M1巨噬细胞、静息T细胞里SPRRs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IL7R则主要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过表达。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Treg细胞和CD8+ T细胞在银屑病皮损的含量显著增多(P=0.023、P=0.007、P=0.046、P=0.028)。皮损组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数量、强度和通路富集程度的活跃性均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CD8+ T细胞以及静息T细胞仅在银屑病组内与其他细胞有交互作用。拟时序分析显示免疫细胞主要分布在轨迹早期,单核细胞全程参与并在轨迹后期表达增加。除IL7R的表达量随着拟时序变化而减少外,其余hub基因的表达量均一直增加。预测转录因子NFKB1同时参与hub基因SPRR2A、IL1RN、IL7R和IER3的调控。结论SPRRs基因和IL7R的过度表达以及多种免疫细胞如Treg细胞、CD8+ T细胞、静息T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交互作用可能通过MAPK和NF-κB途径参与银屑病的关键致病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依据。

  • 标签: 银屑病皮损 单细胞测序 富含脯氨酸小蛋白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虚弱和肌少症在临床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疾病是否存在共同的生物标志。本研究应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探究了60岁及以上成年人虚弱和(或)肌少症与生物标志之间的关系。作者检索了MEDLINE和SCOPUS截至2020年8月的所有相关文章和综述,以及参考文献列表。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观察性研究(队列、横断面和病例对照研究)质量评估工具对每项研究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估。当至少有三项研究调查同一生标志时,对虚弱和肌少症进行荟萃分析。基于标准均值差异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大小。根据年龄和研究进行的环境进行敏感性分析。作者检索了36 713项研究,并阅读了其中的311项与研究相关的文献全文。根据合格标准排除231篇后,80篇研究(58篇关于衰弱,22篇关于肌少症)符合纳入标准,纳入定性分析。关于虚弱的研究包括来自21个国家的33 160名社区居民、住院或收容所的老年人(60~88岁)。关于肌少症的研究涉及来自9个国家的4 904名社区居民和住院老年人(68~87.6岁)。作者在这两种疾病下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生物标志(代谢、炎症和血液学标记)。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虚弱和肌少症呈负相关。IL-6只在年龄小于75岁的人群中与虚弱和肌少症存在关联。社区生活的虚弱和肌少症老年人与健壮和非肌少症的老年人相比,TNF-α的水平更高。这些发现提示虚弱和肌少症之间存在共同的生物标志,这些介质可能最终在临床实践中帮助医生对虚弱和肌少症患者的诊断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心理障碍、运动障碍、步态异常以及排尿异常等相关。CSVD的影像学标志主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白质高信号、腔隙、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脑微梗死(CMI)和脑萎缩。目前关于CSVD影像学标志之间的关联性、交互作用以及对临床症状的协同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CMI与其他CSVD影像学标志关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多种CSVD影像学标志共存的发病机制,指导CSVD的防治。

  • 标签: 脑微梗死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标志物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脓毒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寻找新的生物标志。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实验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随机选取两组标本进行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模式(DIA)定量检测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差异蛋白在转录水平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组间荟萃分析(Meta分析),并构建生存曲线;利用ELISA验证筛选出的指标,将数据与临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数据共同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出对脓毒症证具有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结果DIA显示,脓毒症组有71个差异蛋白,6个下调、65个上调;这些差异蛋白的GO功能富集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白细胞迁移等。组间Meta分析发现,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在脓毒症组较健康对照组高〔标准化均数差(SMD)=-0.47,95%可信区间(95%CI)为-0.93~0.00,P<0.01〕,在死亡组表达较生存组高(SMD=-0.44,95%CI为-0.70~-0.18,P=0.6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71的表达与生存预后呈负相关,低表达者生存率越高(P=0.000 34)。ELISA显示,脓毒症组CD71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nmol/L:156.83±84.71比87.99±47.89,P<0.05),死亡组CD71表达较生存组明显升高(nmol/L:219.63±125.59比130.97±40.4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71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0(敏感度为65.1%,特异度为90.0%);CD71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0.744(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4.1%);提示CD71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能力均强,且预后判断能力优于PCT(AUC=0.547,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55.9%)、CRP(AUC=0.594,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61.8%)和Lac(AUC=0.540,敏感度为42.9%,特异度为82.4%)。结论CD71对脓毒症有较好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具有作为脓毒症生物标志的潜力。

  • 标签: 转铁蛋白受体CD71 脓毒症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并发症,严重威胁工作年龄人群的视力健康,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DR患者就诊时多已发展至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阶段,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或手术治疗,但视力恢复不佳,因此以糖尿病患者或早期DR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DR发病新的生物标志,对早期DR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检查诸如房水、玻璃体液、泪液和血清等标本量较少的生物流体,找到涉及视网膜炎症过程的差异蛋白,为D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就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鉴定DR炎性生物标志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炎性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