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治疗老年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间质纤维化患者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记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2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记为对照组。治疗半年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FV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48%(P<0.05)。结论在老年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当中,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沙利度胺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间质疾病患者治疗时将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应用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间质疾病患者,人数为200例,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FVC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而且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差异均相对较大,P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间质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 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92 例 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6 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功能变化。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 FEV1 以及 FEV1/FVC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FEV1 以及 FEV1/FVC 改善更加明显( P<0.05 )。 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满意 ,患者 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进行临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血府逐瘀汤 临床效果
  •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赵世俊 杨琳 王亚龙 王若冰 杨守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于同时多原发腺癌与腺癌内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131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腺癌和31例(67个病灶)腺癌内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按照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SN),将患者分为7种影像配对类型,比较同时多原发肺癌(原发组)与肺癌内转移(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差异。将内多发病灶按照大小分为主病灶和伴随病灶。分析主病灶和伴随病灶的大小(总体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形态、分叶、边界、毛刺、空泡征、胸膜牵拉及胸膜贴邻,比较原发组和转移组主病灶与伴随病灶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原发组影像学类型以pGGN+mGGN和mGGN+mGGN多见,病灶中均含磨玻璃成分(pGGN或mGGN)者占62.9%(39/62),至少有1个病灶内含磨玻璃成分者占96.8%(60/62);转移组仅有2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SN+SN(93.5%,29/31),少数为mGGN+SN(6.5%,2/31)。两组间影像配对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组和转移组性别、吸烟史、主病灶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及贴邻胸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无磨玻璃成分(实性病灶)及病灶贴邻胸膜是主病灶内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原发组伴随病灶以pGGN多见,而转移组伴随病灶均为SN(P<0.01)。转移组的伴随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贴邻胸膜(P<0.05)。结论HRCT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同时多原发腺癌和腺癌内转移。同时多原发腺癌以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pGGN或mGGN)多见,而腺癌转移以SN占绝大多数。当主病灶为SN并贴邻胸膜时,内伴随病灶亦是SN,且无分叶、毛刺和空泡征,可提示肺癌内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多原发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诺卡菌病的诊治经过,回顾性分析近3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2例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68岁老年女性,基础疾病为间质性肺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因胸痛及胸壁包块15 d入院。胸壁包块穿刺活检除外了肿瘤性疾病,脓液培养及二代测序(NGS)明确诊断为皮疽诺卡菌感染,给予利奈唑胺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后好转出院。大多数诺卡菌感染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主要受累部位为,其他包括皮肤软组织、头颅、眼等。大多预后良好,经积极规律治疗一般可痊愈,少数患者可能因病情较重、诊断延迟、误诊等原因死亡,统计学分析显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临床上常使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需注意诺卡菌感染的可能。传统培养结果需1周左右,NGS在24~48 h可出结果,对危重症患者NGS可尽早明确诊断,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诺卡菌 间质性肺病 米诺环素
  • 简介:目的报告3例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SFTPC)突变致儿童间质性肺病(chILD)家系外显不全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3例家系外显不全的chILD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对SFTPC突变基因型及其临床表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为足月顺产,出生时无异常,在生后2~15月出现咳嗽、气促和发绀,持续不能离氧,CT示弥漫磨玻璃样变或不囊性变,其中1例有家族史。多予机械通气、表面活性物质、类固醇、羟氯喹治疗,2例好转,1例死亡。3例患儿家系测序均检测到SFTPC基因存在致病性杂合错义突变[2例c.218T>C(p.I73T)杂合错义突变,为国外数据库最常见致病突变;1例c.314A>G(p.D105G)杂合错义突变],各家系均有健康携带者。共检索到报道SFTPC突变致chILD外显不全的文献7篇10例患儿,结合本文3例,13例起病时间从新生儿期至11岁,CT多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样变,均有长期吸氧史,2例死亡,2例chILD,9例缓解。结论SFTPC突变致chILD在中国汉族人群存在外显不全现象,对这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干预、预后判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儿童 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型 表型 突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慢阻合并间质纤维化经 CT与传统 X线诊断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51例慢阻合并间质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进行 CT与传统 X线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结果 CT诊断率为 98.04%,明显高于 X线诊断率 82.35%( P<0.05)。 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占 60.78%,中度肺气肿占 39.22%。 51例患者 CT表现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 51例患者治疗 1年后, 20例患者的肺气肿征象无明显变化,蜂窝范围变大 7例,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 18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 4例。 结论 CT对于慢阻合并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 ]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COPD)合并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合并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合并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 标签: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CT X线诊断
  • 简介: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随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

  • 标签: 组织结构 间质 电视新闻 科研团队 人体组织 美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外科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大疱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推动慢阻治疗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大疱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条件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吸氧、止咳、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功能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外科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大疱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外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大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与RA间质疾病(RA-ILD)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RA炎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非RA-ILD组和RA-ILD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6水平和免疫功能(CD3+、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析血清KL-6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非RA-ILD患者54例,RA-ILD患者32例。RA-ILD患者以男性为主,CRP、ESR和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243、7.748,P<0.05)。RA-ILD组KL-6水平[(835±72)U/ml]显著高于非RA-ILD组[(434±4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0,P<0.05);同时,RA-ILD患者的CD8+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6、4.993,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水平与抑制性T细胞(CD8+)呈负相关(r=-3.563,P=0.031),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4.879,P=0.011)。结论血清KL-6水平与RA-IL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清KL-6水平可作为评估RA-ILD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阻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雾化治疗的90例慢阻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慢阻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血氧饱和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疾病,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是治疗HCC最有效的方法。肝癌最易出现肝内转移,肝外转移以转移最常见。本文重点介绍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并转移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及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16年-2021年诊治的肝癌并转移患者52例.采用TACE+RFA治疗肝脏病灶,RFA治疗肺病灶,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疗效,对不同临床资料及肿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TACE成功率99.31%,肝RFA成功率98.24%,RFA成功率97.67%。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操作死亡。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转移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微创、安全等特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样,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数目、有无血管侵犯等。

  • 标签: 肝细胞癌 肺转移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等科研技术的飞速发展,此前一直被视为转录"噪音"的长链非编码(lnc)RNA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lncRNA虽然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仍有许多其他生物学分子功能,包括调节增殖和代谢、调节细胞分化、修饰染色质、充当微RNA海绵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在间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就近年来lncRNA在间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lncRNA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开新的思路。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肺疾病,间质性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间质纤维化的诊治体会,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呼吸困难及Velcro口罗音,71.0%的患者有下呼吸道感染。功能主要是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61.3%),部分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8.7%)。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HRCT检查多有弥漫结节影、毛玻璃样或网状影。经氧疗、激素治疗及抗感染治疗后,80.6%患者治愈,19.4%患者好转。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间质纤维化可依据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治疗等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间质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D,SP-D)在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s)合并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以探讨SP-D在炎性肌病合并间质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方法测定46例炎性肌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并分析血清SP-D水平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相关性。结果 炎性肌病合并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4.19±1.65)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36±1.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性肌病合并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P-D可能参与了炎性肌病合并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作为炎性肌病患者发生间质病变的早期检测指标。

  • 标签: 炎性肌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肺间质病变
  • 简介: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是一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细胞和生化成分的广为使用且安全的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协助间员性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诊断。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ILD的特征性显示.BAL结合HRCT已成为临床常规诊断ILD的方法。201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制订发表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析在疑似ILD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指南.进一步规范、指导了BALF分析在ILD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质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24例间质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分析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影响间质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因素有单纯感染5例,所占比例20.83%;心力衰竭1例,所占比例4.17%,急性加重期8例,所占比例33.33%,伴随呼吸道感染8例,所占比例33.33%,肺栓塞2例,所占比例8.33%;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出现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平均住院时间为(7.8±1.0)d。结论间质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包括肺栓塞、急性加重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 原因 机械通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法对间质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法与Buda超声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与HRCT评分法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及HRCT评分法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法可反映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 标签: 经胸肺超声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相关性 高分辨率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