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0.3—2022.7,共计纳入70例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施以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参照组(35例)施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对组间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拔管时间(10.03±2.35)min、拔管后15minVAS评分(2.15±0.54)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4.71±1.14)min均比参照组要低(P

  • 标签: 七氟烷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研究组和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苏醒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MAP、HR组间差异、组内差异和交互作用均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老年人 七氟烷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5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插气管镜后插气管镜后和清醒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呛咳、屏气,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出入镜次数、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气管异物 芬太尼 丙泊酚 七氟烷
  • 作者: 安丽 刘艳秋 高鸿 段宏伟 钟毅 刘旸 赵怀彪 何幼芹 王贵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贵阳 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贵阳 550004,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550002,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都匀 558000,上海市浦东医院麻醉科 201209,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贵阳 550004,黔西南州人民医院麻醉科,兴义 562400,贵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贵阳 550004,织金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毕节 55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因素对患者肺摄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糖尿病组(D组),年龄40~64岁,BMI 18.5~22.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并选择年龄、性别及手术均相匹配的非糖尿病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吸入,吸入浓度2%(氧流量2 L/min)。于吸入1、3、5、10、15、20、30 min时记录吸入浓度(Fi)和呼出浓度(Fa),并计算Fa/Fi比值。记录Fa/Fi比值达0.7所需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D组各时点Fa/Fi比值升高,Fa/Fi比值达0.7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糖尿病因素可减少患者肺摄取。

  • 标签: 糖尿病 麻醉药,吸入 呼吸道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对于患儿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儿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异静吸复合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心脏自行复跳率以及电除颤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体外循环转机开始、复跳时、手术结束时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比对照组患儿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动脉阻断时间、开发至复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脏自行复跳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电除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采用能取得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促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异氟烷 小儿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诱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n=40)使用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手术时间和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的优势,且麻醉过程中对患儿血压、心率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是小儿手术理想麻醉诱导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醚在小儿手术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儿展开了回顾性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患儿给予醚的麻醉方式,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肌肉注射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如各时间段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回顾性的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所使用的时间、疼痛消失所耗费的时间、苏醒所使用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时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七氟醚 小儿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与持续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2例。研究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接受持续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1小时,两组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持续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 持续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分别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基本一致,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苏醒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异丙酚 瑞芬太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短小腹腔镜手术患儿中抽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儿的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T2、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较对照组高,其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时间、麻醉至切皮时间、手术时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小儿 短小腹腔镜手术 七氟烷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麻醉应用醚联合骶管麻醉的情况。方法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实施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5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吸入醚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骶管麻醉。统计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HR、MA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各时段HR、MAP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与躁动发生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麻醉应用醚联合骶管麻醉患儿各时段的HR、MAP变化情况较好,患儿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醚 骶管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和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麻醉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pO2差异不明显。结论用麻醉诱导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可以缩短进行麻醉诱导的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费用,降低其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患儿 全身麻醉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应用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救治的全麻患儿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醚进行诱导的观察组(31例)与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31例),对两组患儿包括苏醒以及诱导的时间、呼吸功能、心率等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判断麻醉诱导在全麻中的运用效果。结果采用麻醉诱导的观察组患者其平均诱导以及苏醒时间都显著低于采用氯胺酮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在心率、动脉压、等方面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见轻微程度的呼吸抑制,但血流动力参数(Sp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醚进行患儿全麻诱导具有较快的诱导速度、苏醒时间短,对循环呼吸、心率、动脉压等方面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运用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醚在对患儿全身麻醉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需要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需要使用常规的氯胺酮的形式进行全身麻醉的诱导,观察组患儿需要使用醚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的诱导,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麻醉诱导后均能够进行全身麻醉,但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抑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患儿实施全身麻醉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醚诱导麻醉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儿的麻醉效果并降低呼吸抑制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采用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小儿骨科收治的患儿为主要分析目标,选取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总共有90名小儿骨科手术患儿,对所有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并使用计算机将其录入,完成小组划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采用醚吸入麻醉分得45例患儿,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麻醉方式分得45例患儿。所使用的麻醉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所以观察麻醉清醒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对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后,研究组患儿的MAP和HP指标等方面与参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手术麻醉中采用醚吸入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痛苦,并促进麻醉效果提升,不仅起效时间快,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七氟醚 吸入麻醉 小儿骨科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在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18月龄,体重27~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麻醉组(S组)和麻醉+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组(S+M组)。S组和S+M组小鼠连续3 d吸入3%2 h,S+M组于每次吸入前1 h腹腔注射盐酸美金刚20 mg/kg,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前1 d、麻醉后3和7 d时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海马,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Wes-tern blot法检测NMDA受体亚型GluN2A、GluN2B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Ca2+]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上调(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S组比较,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Ca2+]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下调(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麻醉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有关。

  • 标签: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麻醉药,吸入 老年人 海马 神经元 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下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组)和对照组(II组),每组40例。I组通过调控呼气末浓度(Etsevo)维持BIS值在40~60,II组维持血压和心率在基础值的±20%波动调控Etsevo,并监测BIS值。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BIS值、ETsevo、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结果I组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均高于II组(P〈0.05);麻醉维持期I组ETsevo低于II组(P〈0.05);I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都明显少于II组(P均〈0.05)。结论BIS调控吸入麻醉能减少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小儿 腹腔镜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七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拟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A组)、组(B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吸人麻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格拉斯哥(GC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B组在诱导后即刻,SBP、DBP、MAP和HR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各时点的SBP、DBP和HR,组间及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快于A组,GCS评分情况亦优于A组(P<0.05)。结论用于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提高苏醒质量。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老年患者 苏醒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丙泊酚和麻醉对老年普通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作为胸外科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7月,到我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治疗的 86例老年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43例,采取麻醉;观察组 43例,采取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认知功能情况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 1h、 6h、 12h的 MMSE 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各时段观察组 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自由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丙泊酚对普通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术后麻醉恢复较快,可以作为临床首选麻醉药物。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胸外科手术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