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3月15日至3月22日,我有幸随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副局长率领的访问团,对新加坡进行了8天的访问,主要是考察新加坡的宗教法律法规。我们在新加坡一周的访问中,很荣幸地在一次自助餐宴会上,见到了新加坡总统纳丹先生,我们还拜访了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民政部部长,并与一些议员、政府官员、教育家、企业家以及有关法律、宗教问题专家分别进行了讨论或座谈,参观了教堂、学校、医院、养老院、戒毒所等场所。广泛地同新加坡的宗教界人士、教徒以及各界人士接触了解。

  • 标签: 宗教事务 宗教法 宗教问题 议员 民政部 政府官员
  • 简介:俗话说:天下寺庙一个样,但近日笔者到新加坡,一改过去的观念,发现这里的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不同寺庙,有印度庙、缅甸庙,也有中国庙。

  • 标签: 新加坡 大伯公庙 双林寺 天福宫 观音座 广福庙
  • 简介: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小岛,南隔新加坡海峡,和印尼岛屿遥遥相望;北隔柔佛海峡,以1.1公里长的新柔长堤和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相联接。新加坡是亚澳之间的桥梁,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孔道,素有“东方直布罗沱”和“远东十字路口”之称。

  • 标签: 新加坡 道教信仰 马来半岛 马来西亚 十字路口 柔佛州
  • 简介: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道德治理承担着“扬善”和“抑恶”两个方面的社会职能,发挥着调整社会生活和人们行为的社会作用。新加坡在道德治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通过对新加坡政治、经济、社会公共秩序三个方面道德治理经验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整治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提供他山之石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新加坡 道德治理 道德建设
  • 简介:<正>自从1940年离开学校以后,五十年来从事商业,工余之暇只是看看书,并不动笔,因此,要写任何作品总觉得非常吃力。今年正月份到北京参加陈嘉庚基金颁奖札,顺道拜望老友项南先生。因为项老晓得我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教育的意见,转瞬已过了九个月还不能交卷,至感惭愧。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

  • 标签: 儒家思想 新加坡 总商会 五十年 孔子 教育事业
  • 简介:新加坡著名佛教领袖、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宏船老法师于1990年12月25日下午2时30分安祥舍报,享寿84岁。噩耗传来,我国佛教界深为悲痛。赵朴初会长得悉后,当即发了唁电,并委派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妙湛法师代表赵会长和中国佛协前往新加坡参加宏船老法师的吊唁活动。1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普觉禅寺 北京广济寺 明旸法师 佛教界 妙湛
  • 简介:本刊讯11月13日,以新加坡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居士领队的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代表团一行18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上午9时30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率众在山门前迎接了代表团一行.代表团在学诚法师、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陪同下参观了广济寺.并在大雄宝殿礼佛。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代表团 新加坡 联谊会 宗教 学诚法师
  • 简介:道教何时传人新加坡,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有学者根据碑文史料推论在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前后,就已经有了华人庙宇。然而当时的庙宇,创立者和管理者都不是道士,但从所供奉的神明上来看,这些华人庙宇无疑属于道教信仰或者成为世俗化的道教信仰。

  • 标签: 道教信仰 新加坡 办学经验 社会教育 学院 庙宇
  • 简介:本刊讯8月18日至20日,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圣辉副会长为团长、王健秘书长为秘书长的"2012年留学僧赴新加坡护送代表团",护送19名留学僧前往新加坡佛学院学习。17日下午,护送团在厦门召开组团会议。18日,护送团及19名留学僧乘机顺利抵达新加坡,在机场受到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及新加坡佛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在该院就读的中国籍学僧的热烈欢迎。

  • 标签: 新加坡 佛学院 留学僧 副会长 学习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邀请,中国道协组成了以张继禹副会长为团长的参访团,于2007年12月8日至13日参加了韭菜芭城隍庙九十周年的庆典活动。

  • 标签: 庆典活动 城隍庙 新加坡 国道 副会长 韭菜
  • 简介:新加坡道教总会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一行于2008年9月3日赴新加坡,出席由新加坡道教总会和香港蓬瀛仙馆联合举办的“《道德经》多种语言版本文化展”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 标签: 《道德经》 新加坡 开幕式 文化 版本 语言
  • 简介:近日,省民宗委副主任李明全和省民宗委民族语文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我省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有关问题,接受了东南亚最大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之一的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的专题采访,笔者将记者(以下简称“记”)和李主任等的回答(以下简称“答”)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 标签: 联合早报 记者采访 传承 问答 民族文化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