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实验改进了鱼类淋巴细胞培养方法,采取全血短时离心方法纯化淋巴细胞,分离效果较好,使鱼血清保留在培养液中,促进了淋巴细胞的增殖。进行染色体制片时,背景清晰,分裂相多,满足了核型分析和原位杂交等研究需要。

  • 标签: 淋巴细胞培养 染色体制备 分裂相
  • 简介:以结球甘蓝自交系‘0501’为材料进行了多倍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蘸0.1%秋水仙素药液的脱脂棉小球处理籽苗生长点24~72h均可有效地诱导细胞染色加倍,其中24h的诱变效果最好,四倍株率为77.78%;

  • 标签: 同源多倍体 结球甘蓝 诱导 鉴定 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
  • 简介:用酶联免疫(ELISA)法从感染细胞质多角的病蚕粪中检出多角,使从群体预测发病成为可能。为此试图将此法实用而加以改进,如果用精制的IgG组分与未精制的抗血清比较,非特异的反应干扰减少,灵敏度变高;又在ELISA法中,双重抗体法(双重抗体夹心法)灵敏度最好,仅用3.54×10个多角/穴的浓度,即能检出。在接种

  • 标签: 蚕粪 多角体 抗体夹心法 IgG 病蚕 蚕病
  • 简介: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褐色雏蝗(Chorthippusbrunneus(Thunb.)),异色雏蝗(C.biguttulus(D.)),小翅雏蝗(C.fallax(Zub.))的染色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染色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类型为两类,近中着丝点染色(m,6条)和近端着丝点染色(T,10条),性染色类型为近端着丝点。褐色雏蝗和异色雏蝗的核型公式和染色的相对长度组成:K(2n,♂)=17=6m+11T=6L+6M+4S+XO,K(2n,♀)=18=6m+12T=6L+6M+4S+XX;小翅雏蝗的为:K(2n,♂)=17=6m+11T=6L+4M+6S+XO,K(2n,♀)=18=6m+12T=6L+4M+6S+XX。褐色雏蝗性染色中部有次缢痕,染色臂数NF=23(♂)、24(♀)。

  • 标签: 雏蝗属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1发病情况山东省济宁市某养猪场,饲养160余头育肥猪,发现圈猪舍中两头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高热,次日相继另有三头出现类似症状。随后请当地兽医治疗,用解热、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投药后病情好转,又复发,病程持续数天至半月不等,80%发病猪只转归死亡,随后到笔者处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混合感染 猪瘟 诊治 发病情况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茶对蟾蜍离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把剥制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用任氏液、0.5g/L、1g/L、2g/L的茶溶液浸润,测定不同浸润时间肌肉收缩的阈强度和单收缩的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收缩幅度以及潜伏期等生理指标。结果:低浓度的茶溶液处理较短时间时,腓肠肌收缩的兴奋性、收缩速率、舒张速率、收缩幅度均随茶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若超过定浓度或时间,这些收缩特性均随茶溶液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潜伏期不受浸润溶液中茶成分的影响。结论: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受到茶成分的影响。低浓度茶水在短时间内可提高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处理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会减弱骨骼肌的收缩能力:神经肌肉接点兴奋的传递速度不受茶成分的影响。

  • 标签: 蟾蜍 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
  • 简介:研究茯苓菌丝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酸化、加热进行发酵液预处理试验,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液预处理参数为:草酸调节pH值5.0,75℃加热15min;优化的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9,乙醇体积分数74.7%,醇沉时间11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提取量为11.86g/L。

  • 标签: 茯苓菌丝体 胞外多糖 提取 响应面
  • 简介: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团聚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的增加及0.5-2mm粒级团聚的减少都较为显著。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有机碳含量的显著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

  • 标签: 高寒草地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 简介:宇宙中最基本物质形态是高速平动连续物质,但趋匀原理又使各向平动机会均等,即总是同时存在正反平动,必转化为各式各样的涡旋运动。因此涡旋运动与平动样的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状态,也是物质最基本形态或属性,并非外力作用引起的。

  • 标签: 面旋 线旋 体旋 运动动力
  • 简介:我县某小型猪场,存栏商品架子猪150余头。2004年9月10日,购进苗猪36头,三天后相继发病,呈暴发趋势。主要表现为高热,厌食,粪便干燥,尿黄,皮肤发白,个别猪发病后皮肤泛红。应用青霉素,丁胺卡那,安乃近等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并出现死亡病例,遂邀笔者前去诊治,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血液学检验,最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 血液学检验 防制措施
  • 简介:附红细胞病为春到秋季奶牛的常见病,虽致死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牛生长发育。笔者选择个奶牛饲养场分别采集不同日龄奶牛的血液,检查感染程度。然后采用不同药物防治,以筛选出最有效药物。1调查对象试验动物在遵化市某牛场选择178头奶牛用于试验。2调查方法2.1奶牛附红细胞感染率的检测对各种年龄的奶牛进行采血,包括:犊牛、青年牛、泌乳牛,对各种年龄的奶牛进行采血液学镜检的方法,检测附红细胞感染及感染强度。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青年牛 药物防治 泌乳牛 感染强度 感染程度
  • 简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7个甜椒F1和3个辣椒F1的花药培养的再生株,在幼苗期进行了倍性鉴定.流式细胞仪的矩形图中清楚显示出每份材料叶片的DNA含量,即检测出单倍体、二倍、三倍或单倍体加二倍的混倍体.研究表明: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中,单倍体和二倍比率约为70.91%、25.45%.流式细胞仪可以快速且准确的检测出试材的染色倍性,与座果结子的鉴别结果相致.本文还讨论了采用流式细胞仪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辣椒 花药培养 倍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
  • 简介:对297份人工四倍桑种质的叶质进行养蚕鉴定。结果表明:用四倍桑的叶子养蚕,与对照区(用“沙2×伦109”(2n)叶子养蚕)相比,蚕食欲强、发育较快、龄期缩短、蚕较大;使雌蚕全茧量比对照增产1%~17.84%的四倍种质占参试种质的68.0%,使茧层量增产1%~14.88%的占58.6%,60%的四倍种质因全茧量提高而使茧层率有所降低。人工四倍叶质与其父本、母本有关。绝大部分叶质优良的四倍其叶片较浓绿。通过鉴定试验选拔出84份叶质显著优良的四倍种质,其中部分为既优质又高产的。

  • 标签: 人工四倍体桑 种质资源 叶质评价 养蚕质量 生长发育
  • 简介: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重要组分.通过GTF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影响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代谢.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繁殖机能和胴体品质.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机能。本文就铬的理化特性.对猪的营养代谢、抗应激能力、免疫机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以及应用前景等作简要介绍。

  • 标签: 抗应激 免疫 营养代谢
  • 简介: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桑树品种239个的染色,发现六倍桑4个;四倍个;三倍桑16个;二倍桑218个。这些品种的染色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的五个桑种121个品种的染色数,现又鉴定了广东的151个品种,广西的67个品种和海南的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的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的染色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的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的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的,海南的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的。

  • 标签: 染色体数 广西蚕业指导所 桑种 六倍体 鸡桑 秋期
  • 简介:介绍了辣椒虫传病毒病的主要介昆虫种类及其传毒特性,简述了针对介昆虫传毒的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方法,展望了辣椒病毒病介昆虫传毒的研究趋势。

  • 标签: 辣椒 传毒 介体昆虫 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