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木脂(lignan)是由苯丙单位(C6~C3)聚合而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WhitingD等[1]对于1999年之前发现的木脂和新木脂做了相关综述,从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生源以及代谢方面对木脂和新木脂类化合物做了详细的介绍。LeeNa等[2]对于2008年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木脂素 生物活性 化学结构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与肿瘤之间关系探讨胰岛使用是否合并肿瘤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2例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重点观察临床治疗前后体征、血糖及预后情况。以总生存率(OS)作为指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胰岛的糖尿病患者普遍超重,其中尤以宫颈癌女性最高,达到57.1%,而肥胖比例最高的是胰腺癌患者。高血压病均在各类癌症患者中占用极高比例。随访发现,宫颈癌、胃癌、胰腺癌、淋巴瘤的3年期和5年期OS分别为78%、32%,63%、47%,61%、42%和65%、51%,其中肺癌死亡2例,3年期和5年期OS分别为73%和60%。讨论在针对性地使用胰岛的前提下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肿瘤的风险有重要的价值,而控制血糖水平对改善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预后极为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肿瘤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以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0-5岁的儿童发病人数最多,为18人,占全部患者的32.1%;在出现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中,听力受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为22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类型的39.3%。结论6岁以下患儿尽量不宜使用氨基糖营类药物,且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早期先兆流产与稽留流产患者血清瘦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计生中心及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妊娠健康孕妇各40例,反复测量三组孕妇妊娠期间血清瘦及β-HCG水平。结果怀孕期间期间血浆瘦水平在稽留流产中和早期先兆性流产中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正常妊娠中无明显变化。联合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可对孕妇妊娠情况提供诊断依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和稽留流产孕妇在怀孕期间血清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可作为检验孕妇妊娠情况的指标。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稽留流产 血清瘦素 &beta -HCG
  • 简介:摘要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使用胰岛,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的检测能够区别其患病的类型。在应用胰岛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胰岛抗体,对其抗体的检测能够确定患者自身的并发症状。本文通过对胰岛及其抗体的检测,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标签: 胰岛素 抗体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6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用缩宫20U加入500ml的50g/L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滴,治疗组80例产妇在此基础上联用卡孕栓1mg舌下含服。记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妇,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能有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孕栓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皮肤性病利用米若环进行治疗所取的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皮肤性病患者86例,包括皮肤感染患者、痤疮患者、宫颈炎患者以及淋病患者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对所有均利用米诺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各种皮肤性疾病的临场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皮肤感染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痤疮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宫颈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淋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非淋球菌行尿道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结论对于皮肤性病利用米诺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对各种皮肤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都比较高。使患者痛苦明显减少,有重要临床作用与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性病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王志学(19793-),籍贯河北沧州,职称副主任医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眼底病,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功能检验室。摘要目的观察Eales病患者不同分期血浆内皮-1(Endothelin-1,ET-1)水平。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12年2月年我院收治的104例Eales病患者,本组104例患者都在早晨6点起床,然后空腹,静坐时间为15分钟以上,然后由医护人员在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处采集2毫升的血液,然后将其注入到40μl抑肽酶和30μlEDTA二钠(含量为75%)的试管中,然后将其混合均匀,然后再离心10分钟,离心速度为3000rpm,将血浆进行分离,分为两份来进行保存,保存地点为冰箱(温度控制在-35℃)。然后在测试之前,再次在室温环境中将样品进行复融,再次离心10分钟,离心速度为3000rpm,测定时取上清液体。采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内皮,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药盒,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来进行。结果①新生血管期组患者的ET-1平均值为(2296±799)pg/mL,而新生血管前期的ET-1平均值为(2312±469)pg/mL,两组患者的ET-1平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病程的相关性经过检验,病程与ET-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2,P=0750,这充分说明病程与ET-1二者之间没有较大的线性关系,不具有较大的统计学意义。③与年龄的相关性经过检验,年龄与ET-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P=0004,这充分说明年龄与ET-1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④男性和女性的比较女性ET-1的平均值为(1932±607)pg/mL,男性ET-1的平均值为(2284±568)pg/mL。这充分说明女性ET-1的平均值要明显低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les病的血浆内皮的水平与分期及病程发展无关。

  • 标签: Eales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选用抗生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8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3组,分别给予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治疗,观察各疗效。结果3组剖宫产产妇基本情况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发热和血象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方面头孢唑啉组分别与头孢呋辛组和头孢西丁组相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如应用抗生合理,期预后一般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剖宫产围手术期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院外胰岛自我注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临床糖尿病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胰岛自我注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教育个案问卷表”,对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00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9例能够掌握规范的胰岛自我注射管理技术。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自我注射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导致注射相关并发症,而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作为临床糖尿病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教育、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的管理技术,良好的控制血糖,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k缺乏症的原因,并吸取教训,防止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经询问病史,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来诊断;结论本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维生K1。临床诊断治疗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完善血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多请教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误诊及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

  • 标签: 晚发性 维生素k 缺乏症
  • 简介:摘要加强放射性同位实验室管理,既要保证科研任务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从事放射性工作师生的健康和对环境的保护。

  • 标签: 放射性 实验室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应用干扰5万IU/(kg.d)肌肉注射联合喜炎平5~10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3.7±2.1)d,对照组(4.4±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2.3±1.2)d,对照组(4.5±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喜炎平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通过对胰岛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胰岛分类及特点、给药途径方法、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胰岛素不良反应的的观察护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以达到胰岛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用药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混胰岛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病患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30例。实验组病患食用早晚餐前给予预混胰岛的皮下注射,对照组病患在每天晚上十点钟进行1次的基础胰岛皮下注射,共治疗15周时间。结果通过15周的治疗时间后,两组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实验组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患出现低血糖情况的几率高于实验组。结论选择预混胰岛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病患,能显著控制病患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并且有效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有助于病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及运用。

  • 标签: 2 型糖尿病 预混胰岛素 强化治疗 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