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2020年2—3月收集北京来自5个国家的1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病毒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12条长度为29 826~29 903 bp的SARS-CoV-2基因组序列,与Wuhan-Hu-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分别为99.97%(99.94%~99.98%)和99.96%(99.88%~99.98%)。12例基因组共发现2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ORF1ab的P4715L和S蛋白的D614G为最常见突变位点;未发现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改变的变异位点,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0例欧美国家输入的病毒基因组均位于S-D614G进化支,2例伊朗输入病毒基因组均位于ORF1ab-V378I进化支。结论未发现北京2020年2—3月份境外输入的12例病毒基因组携带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变异位点,仍需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8岁儿童血压与左心室质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顺义区开展的“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最终纳入资料完整的1 659名6~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收集BMI、血压、血生化和心脏结构等信息,以重复测量血压后两次平均值进行血压分组,采用Devereux推荐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采用稳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总体及男、女童血压与左心室质量的关系。结果1 659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10±0.29)岁,其中男童832名(50.15%)。6~8岁儿童中,血压正常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3.54%(1386/1 659)和16.46%(273/1 659),左心室质量分别为(58.54±13.33)和(63.84±15.78)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男童和女童正常血压组左心室质量均低于血压偏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单因素回归模型中,总体、男童和女童收缩压与左心室质量相关(P<0.001);总体及女童舒张压与左心室质量相关(P<0.03)。在多因素回归模型中,总体、男童和女童的收缩压均与左心室质量相关(P<0.05),β(95%CI)值分别为0.14(0.08,0.21)、0.18(0.08,0.27)和0.12(0.03,0.22),总体、男童和女童的舒张压均与左心室质量无关。结论收缩压与左心室质量密切相关,血压偏高会增加左心室质量,血压偏高的男童左心室质量更大,可能会预示其成年期左心室肥厚的发生风险更高。

  • 标签: 儿童 高血压 队列研究 左心室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性求询人员HIV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龙岗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的男性VCT求询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HIV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男性VCT求询人员3 987例,占总求询人员的37.61%(3 987/10 602),HIV阳性率为4.69%;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占51.47%(2 052/3 98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异或丧偶(OR=3.178,95%CI:1.577~6.404)、配偶及固定性伴阳性(OR=37.719,95%CI:4.795~296.730)、男男性行为史(OR=48.673,95%CI:6.638~356.868)、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OR=1.587,95%CI:1.102~2.287)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OR=5.788,95%CI:3.415~9.809)的男性求询者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龙岗区男性VCT求询人员较为年轻且文化水平较低,具有高危性行为的男性求询人员较多且HIV检出率较高,应在VCT过程中加强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科普教育和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AIDS VCT 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浙江省永康中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种类及分布特点,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MDRO感染的院内传播。方法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获取MDRO阳性结果,对浙江省永康中医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分布及病原菌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共39 481例,发生MDRO感染193例,感染率为4.89%;检出MDRO构成比最高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54株(27.98%),其次为ESBLs+大肠埃希菌39株(20.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74例(38.34%),其次为泌尿道36例(18.65%);科室分布居前三位的依次为ICU 47例(24.35%)、呼吸内科26例(13.47%)和肿瘤科23例(11.92%)。结论该院2016-2018年MDRO感染率逐年下降,MDRO感染的分布特征无明显改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减低感染率。

  • 标签: 抗药性,多种,细菌 交叉感染 生物学监测 β内酰胺酶类 克雷伯菌属
  • 简介:[摘要 ]目的 采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浏阳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浏阳 2019年 4月某中学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专业人员制定调查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将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对此次爆发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进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并分析所有病例资料,分别对相关变量赋值并进行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病例共 1098例,发病率 41.62%,其中学生 1081例,教职工 17例,二者发病率分别为 45.38%、 6.64%;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本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的 1098例患者中主要以住校学生群体为主,且高中年级占比居多,该类群体多在食堂就餐,且有饮用生水习惯或饮用生水史;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堂就餐、住校、饮用生水等均是此次影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浏阳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卫生习惯。

  • 标签: [ ] Logistic回归分析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远郊区县二级医院临床护士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取方便取样,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0),选取北京远郊区县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71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测健康 临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7-2012年北京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在不同人群中的特征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从"北京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AMI的病例,经过户籍地址整理、重报病例排查、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后,纳入≥25岁北京户籍AMI出院存活病例64 355例。分析北京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的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再住院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7-2012年≥25岁北京户籍AMI出院病例30 d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的年龄标化率为7.7%,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再住院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01),6年间从7.0%上升到8.5%,增加了21.3%。调整年龄后,女性AMI出院病例30 d再住院率(8.4%)高于男性(7.4%),6年间男、女性的30 d再住院率均呈增加趋势。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病例的30 d再住院率高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病例(P<0.01),有合并疾病病例的30 d再住院率高于没有合并疾病病例(P<0.01)。结论2007-2012年北京≥25岁户籍居民AMI出院病例30 d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呈持续增加趋势,应加强AMI出院病例的二级预防,特别是在女性病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和合并多种疾病病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女性乳腺癌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广州近十年肿瘤登记数据以及定期随访信息,描述女性乳腺癌基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布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对象1、3、5年总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变量与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广州2008-2017年确诊的12 465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53.9岁,40~54岁患者占比最高,为43.9%;仅15.6%患者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正常BMI患者占78.2%;90.0%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组织学类型,占82.3%。4家三甲医院患者中,有2 640例纳入临床病理分析,其中临床早期(0-Ⅰ期)患者比例为35.0%,Ⅱ期占44.8%,Ⅲ、Ⅳ期各占17.2%、3.0%;ER阳性、PR阳性、HER-2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9.5%、70.8%、19.2%;亚型方面,Luminal B亚型患者比例最高,为53.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0%、95.3%、92.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55岁、TNM晚期、ER阴性、PR阴性、Luminal B亚型以及三阴性亚型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结论与我国既往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以广州全人群为基础,发现乳腺癌患者高龄、临床早期、ER阳性患者占比较高;总生存率高于我国既往报道的水平;乳腺癌特征与预后关系和其他报道结果一致。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各级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中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以便更好地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方法于2020年3月12—13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86所医疗机构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预案应用及修订情况等。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组之间连续变量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医疗机构中,有77.53%设立了独立的感染防控部门,87.30%的机构人员配备数量符合规范要求。82.80%的机构既往有呼吸道类传染病预案,但98.05%的机构在本次疫情期间修订了预案,新增及修订感染防控流程平均10.85项。仅30.11%的机构预案有明确的预警级别。结论应着力开展疫情防控中感染防控预案体系建设,完善感染防控在应急防控体系中的技术支撑;加强分级预警分级响应,体现预案科学性;定期开展演练,及时修订完善,保障预案可适用性。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防控 北京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2019年漳州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漳州16起聚集性胃肠炎疫情中的114例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粪便、带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基因检测,GⅡ组阳性样本进一步用普通RT-PCR方法对部分聚合酶区(RdRp)-衣壳区(VP1)进行基因扩增,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并做系统进化分析。结果16起聚集性胃肠炎疫情中,11起诺如病毒检测阳性。114例疑似病例中,实验室确诊55例,阳性率为48.25%。其中,GⅡ组48例,GI组1例,GI组和GⅡ组同时阳性的6例;男性40例(72.73%,40/55),女性15例(27.27%,15/55);14岁以下儿童43例,占78.18%(43/55);幼儿园及中小学为主要暴发场所(9/11);季节高峰主要在2—3月及9—12月(10/11)。测序共获得来自8起聚集性疫情中的27份标本序列,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有4种GⅡ组基因型,包括15株GⅡ.2[P16]、2株GⅡ.4Sydney[P31]、4株GⅡ.17[P17]和6株GⅡ.3[P12]。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漳州聚集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中GⅡ.2[P16]变异株为本地区优势流行株。

  • 标签: 胃肠炎 暴发疫情 诺如病毒 基因型 系统进化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定点医院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为确立新型结核病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15—2019年医院门诊日志信息齐全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3 242例结核病专科门诊病例纳入研究,其中:104 758例病例(51.54%)来自广州11个行政区划,73 151例病例(35.99%)来自广东省其他20个地级,25 333例病例(12.46%)来自33个其他省(、自治区、特区)的451个省直辖(县、区)。就诊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58∶1(124 609/78 633),童年(0~6岁)、少年(7~17岁)、青年(18~44岁)、中年(45~59岁)、轻老年(60~74岁)、真老年(≥75岁)病例数分别为3 791、7 850、92 834、51 991、37 329和9 267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肺外结核、其他肺部疾病、陈旧性肺结核、肺部健康者分别为73 806、17 311、37 938、25 738和48 449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6.31%、8.52%、18.67%、12.66%和25.02%。结论结核病定点医院在结核病例发现、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结核病控制体系中需要加强医防合作的新思维、新举措。

  • 标签: 结核 医防合作 结核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澄江2018-2020年健康人群含麻疫苗接种情况及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儿童麻疹的防控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随机调查澄江15岁以下人群496例,并采集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法分析麻疹抗体水平。结果:2018-2020年澄江15岁以下健康人群含麻疫苗抽样调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为100%;年龄在6岁以上的人群抗体保护率显著低于6岁以下的人群(P

  • 标签: 含麻疫苗接种 15岁以下健康人群 麻疹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两家定点医院2018—201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1 326份,通过一代测序确定病原体,检测范围包括甲型流感病毒(FluA)及其5个亚型、乙型流感病毒(FluB)、鼻病毒/肠病毒(HRV/E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的4个亚型、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冠状病毒(HCoV)的4个亚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并结合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26例病例的总阳性率为72.93%,其中单一感染841例,混合感染126例。病毒阳性率排前三位的是FluA(43.97%)、ADV(9.20%)、HRV/EV(7.16%)。病毒在5~13岁组的阳性率最高,为80.00%。HRV/EV(P<0.01)、HBoV(P<0.01)、RSV(P<0.01)、ADV(P<0.01)、HCoV-OC43(P<0.01)易发生在混合感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年龄、病原体有关。FluA、ADV、HRV/EV是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杭州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杭州2004—2018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84起,发病10 824例,死亡21例,波及998 084人,罹患率为1.08%。事件分级以一般级事件(Ⅳ级)最多(177起,62.32%),未分级事件(101起,35.56%)次之。事件分类以传染病事件(252起,88.73%)为主,传染病事件中报告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霍乱(75起,29.76%)、流行性感冒(47起,18.65%)、水痘(46起,18.25%);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19起,6.69%)。暴发事件的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共162起(77.89%)。事件在3、8、9、12月份高发。结论杭州2004—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

  • 标签: 流行病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8 ~ 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简称甲肿)情况,探讨儿童甲肿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在北京16个区,每个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例。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大小,根据《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计算甲状腺容积并判定是否为甲肿。采集儿童随意1次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儿童3 268例,其中甲肿儿童154例,甲肿率为4.7%,且女生甲肿率[5.7%(93/1 641)]高于男生[3.7%(61/ 1 627),χ2 = 6.694,P < 0.05]。8、9、10岁儿童甲肿率分别为4.3%(15/346)、5.5%(85/1 534)、3.9%(54/1 388),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4.544,P > 0.05)。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5.3 μg/L,为碘适宜水平。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r = 0.143、0.225,0.323、0.338,0.321、0.346,P均< 0.01)。结论北京儿童甲肿率较高,甲状腺容积受身高、体重影响较大,建议在研讨儿童甲肿诊断标准时考虑身高、体重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 尿 身高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2015-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新发县(区、)病例发现情况,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布病发病及突发事件监测数据;以面对面访谈、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经历,以及医院、CDC布病实验室采样、诊断现状。结果2013年以来四川省布病疫情上升明显,累计新发县(区、)有103个。共调查23例新发县(区、)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占91.30%(21/23);初诊医疗机构以县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占73.91%(17/23);初诊误诊率高达91.30%(21/23);发病到确诊的间隔中位数为52 d,最长142 d。病例布病知晓率为4.35%(1/23),与可疑牲畜接触中防护衣使用率为30.43%(7/23),手套使用率为8.70%(2/23),口罩使用率为4.35%(1/23),接触后使用消毒液洗手率为4.35%(1/23)。病例感染可疑牲畜均为羊,其中34.75%(8/23)为甘肃、青海等省份输入。调查临床医生295名,布病总知晓率为34.58%(102/295),相关知识培训率为58.31%(172/295)。调查33家医院,具备布病实验室诊断能力的仅占33.33%(11/33)。调查县级CDC 23家,具备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占34.78%(8/23)。结论四川省布病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新发县(区、)病例初诊误诊率极高,诊断延迟明显,且布病知晓率低,自我防护意识差。临床医生布病知识知晓率低、培训不够;医院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布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储备不足,为布病病例的早期发现、治疗及规范化管理等带来极大挑战。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问卷调查,采用二维码调查问卷,微信扫描提交问卷。座谈法:与大学生座谈了解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情况。结果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78.47%的学生认为性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其中女学生75.2%、男学生81.2%;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29.7%的调查对象持反对态度,46.0%的调查对象认为无所谓,只有24.3%受调查大学生支持性行为;目前克拉玛依在校大学生在对性知识和性接触的包容态度上,与现阶段国内其他地区在校大学生相比较水平相当。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74.9%的学生在小学、中学、高中及大学期间接受过性教育知识,26.1%的学生既往未接受过性教育知识;认为目前性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不在意(44.3%)、学校未予以重视(27.3%)、学习内容欠佳(28.4%);对人工流产对人体是否有伤害的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人数只占34%;医学类学生完全不了解占3.9%,护理类学生占4.5%,非医学生占7.5%;性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目前克拉玛依高等院校均未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性教育课程,甚至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仅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略强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性传播疾病的了解,医学生受所学专业的影响,知识的掌握程度略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结论克拉玛依高等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性健康教育长期有效机制,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欠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医疗系统和社区共同协作,逐步规范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性健康 教育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接受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援鄂心理医疗队于2020‌年3‌月1—7‌日进行联络会诊的住院患者,共计105‌例,由参与联络会诊的20‌名精神科医生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并记录患者联络会诊的主要原因及精神科处理方案。由会诊医生根据主管医师介绍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进入隔离病房面诊患者,会诊后1周内对患者进行回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来自5所定点医院的105‌例患者,年龄(58.3±18.9)岁,62.9%(66/105)为女性患者,其中102‌例(97.1%)为医生进入隔离病房进行面诊的患者。105‌例患者会诊主要原因为焦虑65‌例(61.9%),抑郁27‌例(25.7%),失眠6‌例(5.7%),兴奋6‌例(5.7%)及幻觉妄想1‌例(1%)。其中77‌例(73.3%)患者接受相应心理治疗,1‌例(1.0%)接受了精神科药物治疗,27‌例(25.7%)联合心理治疗和精神科药物治疗。回访的结果显示102‌例(97.1%)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减轻。结论在COVID-19疫情的救治中,被感染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较多见,精神科联络会诊的需求量较大;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尽早介入患者的诊疗,对患者康复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住院病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转诊和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宿迁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方法以宿迁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及以上的56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EDTA抗凝全血,分离血浆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 IU/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毒株亚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结果561例患者中,91.1%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病毒载量≤1 000 IU/ml)。治疗失败的50例患者中,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46例(92.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HIV-1毒株以CRF07_BC为主(32.6%),新型流行重组毒株CRF67_01B、CRF79_0107、CRF87_cpx在该地区也有流行。在56.5%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检出耐药毒株,主要耐药突变是K65R(30.8%)、M184V/I(30.8%)、K103N(19.2%)、Y181C(23.1%)和G190A/S(23.1%),43.5%治疗失败的患者体内未检测到耐药毒株,可能是由于未服药致使野生毒株占优势。结论宿迁流行的HIV-1毒株主要是CRF07_BC,多种新型重组毒株已传入并流行。耐药可能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后续治疗应进一步加强依从性教育,确保病毒抑制及预防耐药发生。

  • 标签: HIV-1 基因型 耐药突变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南阳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24日至2月16日在南阳各定点医院收治的150例2019-nCo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7例,女83例,年龄3~98岁,平均(45±16)岁。结果150例2019-nCoV感染患者中,一代病例69例(69/150,45%),二代病例60例(60/150,40%),三代病例6例(6/150,4%);一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5.4±2.2)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6.7±3.1)d,重症患者中一代病例占多数(69%)。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13/150,8%),其次为糖尿病(9/150,6%);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42/150,95%),多表现为中等发热(38.1~39.0 ℃,90/150,63%),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08/150,72%)、乏力(23/150,15%)、纳差(20/150,13%),少数患者以头痛、腹泻、肌肉酸痛、咽痛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平均时间为(4.2±2.2)d。外周血细胞学改变主要为淋巴细胞(83/150,55%)及嗜酸粒细胞减低(95/150,63%),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更显著,部分患者出现心肌酶升高,主要为LDH升高(47/150,31%),少数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基转移酶升高,极少数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炎症相关指标中,主要表现为C反应蛋白(66/150,43%)及ESR(86/150,57%)升高,29%患者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14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性改变,30例累及单肺,114例累及双肺,形态学以斑片状磨玻璃病灶居多,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及部分实变及铺路石征;7例影像学呈"白肺"表现,多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经积极治疗,67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出院,39例危重症患者中13例出院,19例降级住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4)d。结论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胸部CT有肺炎征象及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是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重症患者多为一代病例,淋巴细胞降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