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案首页质控系统在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6月(病案首页质控系统使用前)的18000份网络直报病案首页,设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21年7月~12月(病案首页质控系统使用后)的18000份网络直报病案首页,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病案首页填写错误份数和错误率,病案首页、病程记录、辅助检查等病案管理质控评分。结果:(1)观察组病案首页填写错误102份,病案首页填写错误率0.6%;对照组病案首页填写错误1445份,病案首页填写错误率8.0%。观察组病案首页填写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病案首页(85.9±3.3)分、病程记录(86.2±2.9)分、辅助检查(85.5±3.1)分;对照组病案首页(77.3±2.4)分、病程记录(78.3±3.2)分、辅助检查(78.0±2.6)分;观察组病案管理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案首页质控系统能有效提高病案首页书写合格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案首页 质控系统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海量数据,该系统能够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疾病监测和预警信息,进而指导防控工作的实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 标签: 大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 信息系统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大数据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海量数据,该系统能够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疾病监测和预警信息,进而指导防控工作的实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 标签: 大数据 疾病预防控制 信息系统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医用负压吸引设备系统是一般大中型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共用医疗设备,各临床科室都要使用,部分医技科室也需使用,特别对于手术室、ICU等科室显得特别重要,直接会影响到患者手术和救治,因此系统的稳定可靠性要求高。我们应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就是为了提高负压吸引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几率,提高设备完好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究医用数字 X射线摄影系统(DR)设备质量控制状态及机房放射防护现状,此次研究选取2020年4月以来安装完毕并已验收检测合格投入使用的5台DR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需要参照相应的X射线检验标准规范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其检测结果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X射线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同时我们还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对DR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与对其控制性能展开检测,进行客观的评价。在对DR设备使用安全性与机房射线防护的评价检测中,我们需要按照放射线防护要求规范对其进行评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设备造作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本次实验中,一共有2台DR设备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质量不合格情况,并且出现质量问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上。但是,本次实验整体来看,对于DR设备的检查合格率依旧保持在60%以上。机房放射防护检测结果显示,5台DR设备机房60个检测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中有6个检测点发生泄露,泄露发生率为10.3%。结果表明,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不合格率较高,DR机房泄漏风险也较高,需加强DR设备的质量控制,完善机房辐射安全管理,以保证影像辅助诊断的质量,并且能够确保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确保医护人员不会受到辐射的威胁。

  • 标签: 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 质量控制 机房放射防护 辐射
  • 简介: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保证MRI设备图像质量,确保MRI图像的真实可靠,以满足临床诊断对图像质量的需求。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以及医疗诊断对MRI技术的要求,采用周期性图像性能测试方法,对图像信噪比、均匀性、伪影、几何畸变、层厚及空间分辨力等性能参数进行周期性测试;按照数据偏差的严重性将检测周期规定为3~6个月。将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设备各项系统性能是否达到质量评价标准和稳定性质量保证,确保医学影像符合诊断标准,保证影像质量,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发现更优的测试方法。通过对MRI影像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控制,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MR图像。

  • 标签: 质量控制 图像性能测试 质量参数 测试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2017年01月~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照组15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予系统护理。护理至分娩前,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FPG、2hPG、HbA1c比较无明显差异(t=0.682、0.731、0.657,P>0.05)。护理后,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t=2.532、2.321、3.101,P<0.05)。结论系统护理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分析了自动控制系统在我公司5000t/d选厂破碎系统的应用。首先对公司5000t/d选厂破碎系统工艺做了介绍,并结合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提出了自动化控制方案,在5000t/d选厂投入实际使用,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破碎 自动化控制系统
  • 简介: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项目的质量,借助“PDCA循环”,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研究,最终实现基于闭环管理的风险防控。

  • 标签: PDCA 闭环管理 集成平台 风险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一个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比较采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alAnchorageSpee'sWireSystem,PASS)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完成的拔牙病例的上中切牙转矩,以比较两种不同矫正系统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对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拔牙矫正的病例.病例纳入标准:汉族;安氏Ⅰ类或Ⅱ类;恒牙列;设计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设计为中度或强支抗.研究收集并完成矫正病例40例,随机分组以年龄、性别作为分层依据,采用随机信封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PASS组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MBT组21例,男8例,女13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技术完成正畸矫治.采集患者治疗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测得矫正后PASS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相对于解剖[牙合]平面的转矩角度值为(8.7±5.5)°,而MBT组为(5.3±4.4)°,P=0.036.与以往研究得出的中国人正常合上中切牙转矩的均值(10.8±3.1)°相比较,PASS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MBT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二维头颅侧位片测量两组患者切牙唇面切线与眶耳平面的后下夹角,PASS组为(91.5±6.5)°,MBT组为(87.8±8.6)°,P=0.141.结论从三维模型的测量结果来看,与MBT技术相比较,PASS技术矫正完成的病例其前牙的转矩值更接近于正常[牙合]人群.对于上颌拔牙病例而言,由于PASS技术将前牙托槽的槽沟尺寸减小为0.020英寸×0.027英寸,减小了弓丝与槽沟间的余隙,从而更利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避免其在内收过程中过于舌倾.

  • 标签: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 生理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 上切牙转矩 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
  • 简介:目的分析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效果。方法将各业务管理模式作需求分析,并进行适应性修改。结果系统全程记录检测、质控、评价过程,减少和消除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设置统计查询模块和检索功能,提高了基础资料的使用效率;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检验报告单和监督文书,格式统一、标志齐全。结论应用系统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出具文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明显提高。

  • 标签: 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技术都迎来突破,迎合时代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从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快捷。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的一种机械系统,如果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其中,则可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完美升级,不但可以弥补系统中原来存在的缺陷,还可以提高对系统控制能力。通过分析介绍智能控制技术,探讨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途径,希望可以给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智能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固定义齿修复体牙菌斑的控制作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固定牙齿修复体的牙菌斑患者8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以及牙周健康指数。结果 在对所有患者采取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患者牙菌斑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牙周健康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且差异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固定义齿修复体牙菌斑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对牙菌斑的控制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口腔护理 固定义齿修复 牙菌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及个体化系统性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接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病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20年3月~2021年6月),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设置组别后,实施对比性护理研究。参照组(n=39)行标准护理,试验组(n=40)行个体化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自护能力影响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护理后ESCA量表评分如下:自护技能(36.65±4.54)分、自护责任感(20.05±3.18)分、自我概念(26.05±4.05)分、自护知识(69.25±6.54)分,高于参照组,且试验组护理后院内哮喘发作频次(1.07±0.19)次、单次症状持续时间(7.57±1.57)h、住院时间(6.82±1.46)d、护理满意度(95.00%),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实施可在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护能力后,辅助提升病情控制效果,稳定病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疾病控制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地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广大居民的医疗健康方面。不仅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医疗水平增长,也是由于新冠病毒的扩散对居民生活方式等有所改变,进而引起的健康水平的变化。本文根据北京某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人员疫情前后的体检状况为基础数据,并通过对2019年已经2021年这两个时期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疫情前后该公司人员各种体检项目的检出比例变化,探讨心冠疫情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人员的身体状况的影响,进而得出新冠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员工的整体身体状况有所下降的结论。

  • 标签: 新冠病毒 航空公司 体检状况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卫生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药品生产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为药品综合质量与安全性提供了充分保障。在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效果与药品质量,需要做好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并设计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框架,确保生产期间的风险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对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控制设计与风险分析系统框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固体制剂药品 连续生产 过程控制 风险分析 系统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科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个体化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控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 疾病控制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