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前些日子遇到本刊编者对我说;今年8月是本刊出刊满百期,希望我能为本刊写点纪念的东西。屈指算来,这本刊物从1982年12月创刊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九个春秋,其中虽数度易名,由《云南地方志通讯》、《云南方志》、《南中》到现今的《云南史志》。

  • 标签: 中国 云南 方志学 发展历程 工作队伍
  • 简介:洛阳的统计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河洛先民在劳动生产中,就以结绳、堆石、划线等方法来进行计数活动,这是华夏祖先原始形态的统计。到距今4000年前,建都于河洛地区的夏禹为治水的需要,实地调查山川形势,“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史记·夏本纪》),这是中国地理统计之发端。

  • 标签: 《洛阳市志》 统计事业 原始社会 劳动生产 原始形态 河洛地区
  •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河洛儿女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新闻事业正是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的一枝奇葩。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洛阳的新闻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条件。

  • 标签: 《洛阳市志》 新闻事业 历史文化 人类文明 河洛地区 生活条件
  •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河洛先民在原始采集过程中,驯化了某些植物,使得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成为可能。距今1万年左右,河洛地区出现了农业,这时的农业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刀耕农业。它是在强度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点穴

  • 标签: 《洛阳市志》 《农业志》 地方志 地方文化
  • 简介:洛阳古代邮驿通信历史悠久,在中国甚至世界邮驿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延至近代兴起的邮电通信,经过建国40余年的发展,在豫西地区,已逐步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全市城乡、联结全国各地的邮电通信网。

  • 标签: 《洛阳市志》 邮驿 近代 兴起 古代 中心
  • 简介:<正>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范行业、部门、专业的编纂出版工作,推动太原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2009年10月23日太原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行业部门专业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行业、部门、专业编纂出版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编纂要求和审查验收规定。

  • 标签: 太原市政府 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事业 编纂出版 审查验收 编纂要求
  • 简介: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著名的古都,与古代许多重要的手工业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以降,洛阳的各类手工业失去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只是到了清末民初才零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40余年奋斗,洛阳工业又呈现出一派繁荣与辉煌景象。洛阳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工业志》 篇目设置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其财政的产生、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夏王朝都洛而滥觞于天下,又随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兴衰起伏。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编纂体力 篇目设置
  • 简介:本文以清光绪《诸暨县志》中的两卷坊宅为例,着重说明旧中的坊宅不仅是记录一个地方重要历史遗迹的一份清单,也是后人寻访这些历史遗迹所在的一册很好的指南。倘若一个地方意欲对当地名人故居进行复原或重建,旧坊宅无疑可提供极大的帮助。坊宅中隐藏着一些在其他文献中无法找到的颇有价值的历史线索;同时,坊宅中所收录的一些名人诗文,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旧的这一做法,对我们现在的修工作,也不无借鉴作用。

  • 标签: 光绪《诸暨县志》 坊宅志 历史遗迹 历史线索 名人诗文
  • 简介:2010年12月20—21日,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编委)组织召开的《四川省》各分卷牵头承编部门办主任(主编)学习会在射洪县举行,《四川省》编修工作进入中期和后期工作阶段的60多部分卷牵头承编部门办主任(主编)参加会议。

  • 标签: 四川省 部门志 主编 主任 学习 编委
  • 简介:本文分别介绍《广州亚运会》和《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编纂情况,并进行横向比较。两志在组织模式上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呈现明显区别。《广州亚运会》由编辑部收集资料、编写稿和进行总纂,而《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专家修,编辑部总纂的模式。其区别体现在拟定篇目、搜集资料、编写初稿、稿评议、志书总纂、审查验收等环节及体例方面。最后对专编纂进行思考,提出要灵活选择专编纂模式、充分发挥主编单位的职能、明确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

  • 标签: 专志 独立专志 《广州亚运会志》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 简介:“物价”之概念最早产生在洛阳。《周礼·地官司徒》“司市”、“贾师”载,周都洛邑设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设贾师“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此为用行政手段核定物价、平定货物价格、管理物价之滥觞。

  • 标签: 《洛阳市志》 物价 连载 集锦 行政手段 洛邑
  • 简介: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13朝古都的所在地,真正开始有计划、按比例、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在1954年国家确定洛阳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后。同年8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通知,成立了洛阳市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从此正式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把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项目,不同程度地纳入国家统一计划的轨道。

  • 标签: 《洛阳市志》 连载 集锦 历史文化名城 1954年 计划委员会
  • 简介:商业是随着城市的兴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洛阳自建立都邑起,就成为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之地。夏商时期,河洛地区就产生了商品交易现象。两周时,成周城和王城已开始出现初具规模的市场,《周礼.考工记》云:“王宫当中涂之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反映了城市内部的市场存在。春秋战国时,“洛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商业志》 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