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万历年间,由于澳门葡萄牙人大量地蓄养倭奴,耶稣会以澳门为基地大批地培养日本基督徒及日本禁教后大批基督徒到澳门避难等原因,澳门聚居着为数不少的日本人。在此期间,澳门爆发了一系列与居澳日本人相关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东政府的警惕,并在澳门发起了一场持续数年的“驱倭”运动。为了加强对澳门葡人的防范与管理,广东政府在“驱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将澳门葡人纳入到明王朝的有序管理之中。

  • 标签: 澳门 日本 基督徒 明朝 中日葡关系
  • 简介: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四十年史的总结田昌五一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就用马克思的方法研究了他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原意,说明这是一个不确切的原始社会的概念,而且用马恩后来的说法予以证明。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我不是第一人,但用马恩的方法研究这...

  • 标签: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历史实际 发展规律 社会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120万字的《贵州省志·审判志》,在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院编委会、撰稿人员10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编成。它的出版,填补了贵州建省以来审判机关无历史记载的空白,是贵州审判史上的一大喜事,值得庆贺。

  • 标签: 《贵州省志·审判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指导思想 审判活动
  • 简介:同治末年日兵侵台的"牡丹社"事件对清廷震动极大。事后进行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在加强海防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台政策也由原来的消极转向积极。光绪元年规定福建巡抚"冬春驻台,秋夏驻省,两地兼顾"。丁日昌是实行此一规定之后的首任福建巡抚,在其两年多的闽抚任上,对台湾的海防建设和经济开发做出全面的规划,提出兴办铁路、矿务,设立电报线等主张;继续开山抚"番",移民实边,开垦台湾后山;大力整顿吏治营务,裁革陋规,豁除杂饷,纾解民困,取得令人瞩目的政绩。闽抚"冬春驻台"的目的是要加强海防建设,但由于此一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清廷未能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故闽抚驻台未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这一规定也于光绪四年六月取消,恢复了由督、抚隔年轮赴台湾巡查的旧制。在强邻日本正磨刀霍霍,全力扩军备战之时,清政府却仍然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中国失去了在近代历史上最后一次振作自强的机会。

  • 标签: 福建巡抚 丁日昌 台湾地区 近代化 晚清
  • 简介:清廷藏盛事有见证──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几件藏传佛教文物王尧1994年5月3日至8月2日,本人应邀到台湾台北政治大学讲学三个月。适逢其会,设在台北士林区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举办"藏传佛教法器特展",承蒙在该院典藏部任职的蔡玫芬、胡进杉、葛婉...

  • 标签: 达赖喇嘛 故宫博物院 班禅 藏传 治藏 台北
  • 简介:本文通过滇西蒙化府左氏土官的案例来检讨改土归流以后,明清两朝所施行的土流兼的具体情况。蒙化府位于今云南省西部的巍山县,地处于往东南亚各地区的要道上,由于其在交通上的重要位置,历来受到南诏国、大理国、元朝的重视,明军入滇之后,建置卫所屯军,任命原有土著首领治理土著社会,形成府卫参设、土流兼的政治体制。在明清时期云南设有土流兼体制的地区之中,实为典型的案例。首先研讨左氏土官与明朝的关系,其次确认改土归流后,明朝保留左氏土知府辅佐施政的事实,然后利用左氏土知府所给发的行政文书说明佐范围,最后对于土流兼给予土著社会的影响加以初步的检讨。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行政文书证明,蒙化左氏能够维持土著社会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其土官身份所给予的名声与影响力。此种身份,使得左氏有权力任命亲属(舍族、舍丁等)为佐官,左氏土官透过有血缘关系的佐官治理土著民社会。一般而言,改土归流意味着土著政权的灭亡,土官与土著社会的断绝。但事实上,在蒙化府所实行的土流兼显示,改土归流并不一定导致政权全面崩解,尽管土官失去征收钱粮的权利,其亦能保持原有佐官体制而继续参与施政。蒙化左氏土知府的案例说明,明清两王朝在云南推行郡县化,扩大流官范围时,流官的施政能力有限,实际上必须依赖土官的势力维持土著社会的稳定。

  • 标签: 改土归流 土流兼治 佐治官 土官兴办儒学 旗纛庙
  • 简介:1937年12月至1949年10月,在民族多难、国家危亡的背景下,九世班禅圆寂后的致祭、部属安置、法体返藏、灵童寻访和十世班禅坐床不仅是西藏地方和国民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西藏地方因班禅方面与达赖系统、噶厦的分歧、斗争而出现复杂的情况,相关事务涉及青海、西康等邻近省份及其地方势力,而且英帝国主义也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干预。在这一背景下,国民政府在九世班禅圆寂后把致祭、转世等事务置于治理西藏、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大方略"之中,有关政策、措施与当时中央政府有关藏、安边的其他政策、措施相互协调,努力稳定西南边疆局势、维护国家统一。而且,国民政府在九世班禅圆寂后把褒扬、奖励与法制约束结合起来,对于爱国的班禅系统给予明确支持、有力保护,又不放松管理,从而有效地激励了西藏地方的爱国力量。在处置九世班禅灵童寻访、十世班禅坐床时,国民政府坚持把宗教仪轨与历史定制结合起来,坚决维护中央政府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变化中有力地维护了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的权威。

  • 标签: 九世班禅圆寂 致祭 坐床 国民政府 治藏政策
  • 简介:编者按:地方志为"官书",是一地重要典籍,应当充分利用"地近易核,时近迹真"的便利,审慎地核实史料,严格把关,力避差错.志书记载在外地活动的人物,尤其是寓居港澳台及海外的人士,一定要审慎地核实史料,不能以讹传讹,贻误后人.张之英传是个深刻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 标签: 钦州市 治史态度 起义将领 地方志 港澳台 史料
  • 简介: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成就卓越,在明清佛教雕塑艺术史上影响深远。文章通过研究甘肃岷县新发现的珍贵史料《西天佛子源流录》、考察岷县大崇教寺遗址暨岷县博物馆收藏永宣时期藏传佛教文物,从文献与文物两方面论证了永宣佛像源起与流传的主要原因,以及甘青地区在明朝初年朝廷治理西藏方略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永乐宣德佛像 大崇教寺 瞿昙寺 西天佛子源流录 班丹扎释 大宝法王
  • 简介:我们知道,元初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教首领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之下,西藏地方成功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为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元朝中央政府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去多围绕汉藏文献史籍的视角展开。实际上,在中国内地与西藏的寺庙和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与元朝在藏地施政有关的珍贵文物材料,包括牌符、文书、法旨等,它们对于研究以上历史问题,具有文献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直观与客观的特征。在西藏博物馆、

  • 标签: 籍户 考古所 元初 西藏博物馆 中央王朝 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