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正>香港艾斯豪斯路主教区何明华主教亲爱的何主教: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一位服务会成员来香港会见那里的共产党领导人这一举动是否得当?公谊服务会现在明白,它的相当部分工作是在有争议的地区,或者说至少算得上是不稳定的地区进行的。事实上,我们整个在共产党辖区的项目都有些不确定。我们极其希望得到安全担保并达成协议,以继续在共产党辖区的工作。随信附上的备忘录将显示现在的形势以及我们自己在河南已经尝试过的措施。你将看到我们并未达成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协议。在河南,似乎没有人想来与我们进行交涉,你会在备忘录中看到,本会河南工作人员建议我们直接与高层而不是河南地方官员进行接触。由于通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进行联络这条线已不存在,似乎完全与外界隔绝了。除了经河南而外,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从上海给共产党高层官员传递消息。除了

  • 标签: 共产党人 解放区 传教士 内地会 医疗队 1948年
  • 简介:边区文教大会筹委会将设立文教陈列室十月举行的边区文教大会筹备工作现正积极进行中,筹备委员会于二十八日召集第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决定事件如下:1.关于文教陈列室,其内容以交换经验,比较典型,教育干部为目的,其方式分为教育、卫生、文艺、报纸四大类,每一类均贯穿着工农兵学商的实际事例,但于某些全面典型的村庄、学校和连队,则仍须保持

  • 标签: 常委扩大会议 文物博物馆 东北军政大学 《解放日报》 筹备委员会 烈士纪念塔
  • 简介: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国立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经豫西内乡迁至陕西宝鸡,人员、财产均蒙受巨大损失.本组史料不仅提示了该校辗转迁徙的艰辛历程,于教育界人士对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表现的观感也有一定反映.

  • 标签: 工程专科学校 豫湘桂战役 史料 水利 黄河 西迁
  • 简介:二十世纪初,有一位美国教师路得·那爱德(LutherKnight1879-1913)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经由上海径直人川到达成都,任教于四川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前身)。那爱德先生在川期间以教学为职,除为人之师、教书育人外,还利用一切时机在四川境内和成都城乡拍下了数以百计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尤以真实记录辛亥革命在川取得胜利、成都民众聚集皇城内外庆祝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的数幅旧照更为引人瞩目。

  • 标签: 路得·那爱德 中国 成都市 文物考古 四川 皇城
  • 简介:1999年8月24日至26日,陕甘宁根据地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第三次会议在宁夏银川举行。参加会议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文化厅的主管领导和文史工作者,就《陕甘宁根据地革命文化大事记》一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文化部原副部长、党史征集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仲秋元同志出席了讨论会。他首先对三省区文化厅的领导关心支持协作组的工作和从事文史工作的同志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协作组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陕甘宁根据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文化运动,对全国的革命文化运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配合和推动革命工作,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

  • 标签: 陕甘宁根据地 革命文化 协作组 史料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史工作
  • 简介:本文通过传记档案等文献与《清圣祖实录》的比对,指出这些史料在记述康熙四十七年众臣保举皇太子及其首倡人物史事中有不实之处,并对撰修者书写这一史事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看法。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研读史料,并据此探究历史真实。

  • 标签: 一废太子 康熙帝 满洲大臣 史料 史实
  • 简介: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地区最广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这次战争虽然遭到镇压,但影响后来历史发展极大,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太平天国发源于两广,初期势如破竹,顺流而下,沿江两岸,从者甚众,直取京陵。而福建前期史料殊少,太平军曾三度入闽,是在

  • 标签: 朱用孚 《摩盾余谭》 太平天国革命 中国 杨辅清 福建
  • 简介: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25年北洋政府命令海军部全国海岸测量局在东沙岛上建立了无线电台、灯塔。1930年,国民政府根据香港举行的统一远东气象会会议要求,命令海军,交通两部在西沙南沙岛上筹设无线电台、气象台。这组史料记载了中国政府在南海诸岛建立无线电台、气象台、灯塔的经过,再次证明中国历届政府对该地区拥有无可置疑的主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全宗。

  • 标签: 国民政府 无线电台 中国政府 军部 档案史料 北洋政府
  • 简介:在日本古代的岁时专书《年中行事拗中,保存了一条今天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关于端午起源传说的重要史料。《年中行事担崂引证《十节记》云:

  • 标签: 端午节 史料 起源 日本 保存 典籍
  • 简介:冯梦龙所编《古今小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之一,其善本藏于日本。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始得利用学者王古鲁从日本摄取的明天许斋刊本照片,予以排印出版。根据留存下来的原始照片及往来信札,可知张元济、朱经农、王古鲁等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其关于底本选择、版本校勘、不雅文字删节、缺字俗字补订等问题的探讨和处理,为古代小说学术整理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个案。

  • 标签: 古今小说 张元济 王古鲁 古代小说出版
  • 简介:中国中古时代历史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正经历一种突破性的进展,这种进展虽不像简帛文献的出土那样耸动学界的视听,但其意义却并不逊色,因为它为我们了解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层层面面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细节,使史家对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重构能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这正是现代史学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史料分析 墓志 疏证 学分 中古时代
  • 简介:“沈”姓满洲族的老姓说法不一,“老姓”中没有“沈”字,还有朝鲜族沈姓和“沈氏”汉军八旅融入满洲族.事实上,辽金女真有“沈”的姓氏即“沈谷”,尽管可能是音译,但是其他姓氏如“童”也存在.《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记载后金女真有大量汉姓“沈”和女真名字者的记录。因为民族生存战争、土地的争夺与保卫.因为女真族、满洲族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一般女真族没有连续家谱的记录,女真到满洲的姓氏从来不连续.满洲族的家谱绝大多数的撰写始于多尔衮进关.从“沈”姓在后金女真中存在的举证,往前到辽金时代、往后到清代,“沈”姓都是以不同表现形式存在着,说明从辽金女真、后金女真、以及到辛亥革命前后满洲族都有“沈”姓氏,和这个族群一样,“沈”姓氏是变化演绎的,女真到满洲族姓氏同样是变化演绎的.

  • 标签: 后金女真 沈姓 女真生活的环境 女真和满洲姓氏的演变
  • 简介: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中正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汉化·胡化·洋化——新出史料中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房山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的四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结合"新出史料",对其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作了深入探讨,结论富有启发性。

  • 标签: 古代社会生活 北京房山 中正大学 历史学院 历史系 云居寺
  • 简介:乾隆皇帝为了整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寻访、认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在拉萨大昭寺与北京雍和宫各置一“金奔巴瓶”,用于掣签认定蒙藏地区的大活佛,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依据新近翻译披露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档案以及藏、汉文等材料,深入分析了学术界鲜有论及的关于设立两处金瓶的背景、次序、缘由以及乾隆皇帝处理此相关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 标签: 活佛转世 金瓶掣签 乾隆皇帝 雍和宫
  • 简介:在郑和航海史料中,碑刻是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现存的碑刻中,南京《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简称《南京天妃宫碑》)又占有突出的地位。最近,《南京天妃宫碑》的所在地下关区有关部门,将《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帖》编辑出版,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弘仁 碑帖 书法艺术 碑刻 专著 史料
  • 简介:近日翻检已经仙逝的李蔚然先生生前所赠书籍与资料,不意在一本大书中发现夹有几纸明代墓志拓本。细审之,其中两件竞关涉郑和下两洋史料,弥足珍贵,堪称太仓卫副千户周闻墓志、都知监太监洪保寿藏铭之后又一重要收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墓志铭 明代 史料 太仓
  • 简介:由拙公和尚之弟子明行禅师将拙公和尚在越南宣讲佛法的法语和答问编集而成,主要载录拙公的生平及佛学思想,可能成书于1686年前后,是在国外发现的一本鲜为人知的珍贵汉文古籍.它对越南历史文化、中越文化交流史、越南华侨华人史、我国区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拙公语录 明行 越南 版本
  • 简介: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黔苗竹枝词 民族史料 典雅清丽
  • 简介:从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的一年多中,先后又有两部重要的丁玲传记出版,即李向东、王增如夫妇的《丁玲传》(以下简称'李传')和蒋祖林的《丁玲传》(以下简称'蒋传')。这两部传记与迄今为止出版的其他丁玲传记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所披露的一手资料多、信息量大。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特殊身份或位置有关:蒋祖林是丁玲的儿

  • 标签: 丁玲传 传对读 向东王增如
  • 简介: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ernhardArpSindberg),1911年2月19日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一个奶酪商的家庭。在1937年淞沪抗战中,辛德贝格目睹侵华日军残杀中国无辜民众,留下了文字记载,并目睹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力蒲·彭布鲁克·史蒂芬斯(PhillipPembrokeStephens)被日军打死。1937年12月5日到南京城外栖霞山江南水泥厂后,他与德国卡尔·京特博士(Dr.KarlGuenther)一道,在保护该厂厂产的同时,建立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小医院,收容难民和伤员,送出记录日军暴行的难民信,栖霞士绅、民众曾赠给辛德贝格“见义勇为”的丝绸横幅。辛德贝格自己也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日军暴行,并驱车接送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使马吉得以拍摄了一些电影镜头,写下《栖霞山之行报告》。他还为城内从事救援的其他外国人提供食品和消息。1938年6月初,辛德贝格在日内瓦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军暴行,朱学范在其护照上写下“中国之友”的题词。辛德贝格于当年7月移民美国加州,1984年4月在美国去世。本组史料系辑译者新近从丹麦收集到的有关辛德贝格史料的一部分: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辛德贝格京特 江南水泥厂 难民上海 日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