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拙作《“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载《美学文献》创刊号,1984年6月)侧重揭示嵇康人格与音乐思想中“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反传统精神,同时也论及其“声哀乐”论的美学意义。今觉关于后者意犹未尽,故再论之,并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一、从“躁静者,声之功也”命题看“声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美学意义 《声无哀乐论》 静者 声之 明君
  • 简介:一代大家徐闻先生善于集字为联,其古文字书法创作很有特色,包括金文、甲骨丈、中山王篆三种类型。尤其是最早将中山王篆书引进书法创作,集联丰富,影响深远。其集联手法包含了文字的斟酌和选择,诗词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文学内涵的深化,内容包括美学的辩证、奖掖后学的观念等,体现了一代学者的高超综合学养。集字成联是书法家的心性表现,原创性强,难度亦大,非学者型书法家一般不敢染指。因此,研究一代大家徐闻的古文字集联,对书法家的创作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古文字集联 文化意义 中山王篆学养
  • 简介:嵇康《声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之深远,是众所周知的。如何让其音乐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产生穿越时空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使其音乐美学思想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实现完美对接。

  • 标签: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课堂教学实践
  • 简介:刘大冬,中国指挥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德艺双馨的指挥界老前辈。作为指挥家,他是新中国最早一批接受外国专家培训的元老,也是最早在中国交响乐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指挥家之一。他一生为指挥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旁人无法比拟的贡献。作为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数十年来在交响乐队训练课上培养了各声部共六百多位演奏家,以及一批日后成才的指挥家,如阎惠昌、侯颉、魏征、万建国等。他是西安音乐学院的早期创建者之一,

  • 标签: 刘大冬 指挥艺术 诞辰纪念 西安音乐学院 中国交响乐 阎惠昌
  • 简介:探索现代大提琴作品的演奏艺术——乔治克拉姆《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与演奏郑艳东一、前言在世界音乐艺术空前发展的今天,大提琴演奏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在我国,虽然大提琴演奏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演奏者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演奏18、19世纪的经典作...

  • 标签: 大提琴演奏 演奏艺术 奏鸣曲 无伴奏 作品 装饰性
  • 简介:作者将中国音乐美学划分为“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两种论域,并将中国音乐划分为“古典范式”与“传统程式”两大范畴,试图通过对中国音乐中“古典范式”与“传统程式”间“合式”作业的可能性的探索、“合式”作业方法论的探讨来解释“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间罅隙存在的缘由、罅隙补完的可能性等问题;并由罅隙的问题进一步引申,对在此种感性错位的背景下产生的音乐批评问题展开思考。

  • 标签: 古典范式 传统程式 合式 罅隙 高文化
  • 简介:在声繁音杂的20世纪,巴伯(SamuelBarber)作为美国现代作曲家,灵活运用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将浪漫主义特有的抒情性旋律糅合进极具个人情感意识的音乐叙述中,融汇成其特有的新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特征。《叙事曲Op.46》是一部充满灵性的短篇钢琴独奏作品,作曲技巧和创作风格上秉承了古典主义的结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优雅气质,同时借助现代和声的神秘与另类,暗涌着作曲家当时精神状态的焦虑与不安。文章通过对巴伯的生平和其音乐风格特征的探究,剖析《叙事曲Op.46》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结构,从作曲技术、表演技术两个角度探究其独特的音乐工艺。

  • 标签: 巴伯 抒情性 新浪漫主义 《叙事曲Op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