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分析,美国学者拉姆塞·麦克莫兰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出发,指出行政官员的私人化、社会关系的金钱化、官僚体系的臃肿化等因素是导致罗马最终被哥特人击败的根本动因。然而,在麦氏的观点中其时罗马社会诸多私人因素都被过多地纳入到了导致罗马衰败的衡量标准之中,其提出的"公共权威的私家化"这一范畴是否成立本身就值得商榷。纳入哈贝马斯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得出所谓社会风气的腐化与贿赂成风很有可能是一种误解,由此则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所谓的"罗马腐败论"。当然,如若我们将"东方文化"也加入其中进行对比的话,甚至会发现若按照麦氏的标准进行评价则我们国家无时无刻不在"崩溃"的边缘。因此,罗马自共和国后期以来是否腐败以及是否由于此种原因才最终导致其灭亡就是本文意图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罗马史 腐败 交往理性 公权力 私家化
  • 简介:<正>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者佩尔什·查特帕德海耶在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杂志1992年第3—4期上发表《社会主义的经济内容——马克思和列宁之比较》一文,对马克思和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点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马克思和列宁在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 标签: 社会主义观 马克思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列宁 无产阶级
  • 简介: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CLHLS)跟踪调查数据,本文采用Logit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家庭养老分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经济供养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家庭养老,但其替代性存在城乡差异。对城镇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不但弱化了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还挤出了子女对老人的经济供养;对农村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仅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有负向效应,而对精神慰藉与经济供养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通过解释机制发现,原因在于居住方式起到了调节效应,进而作用于社会养老与精神慰藉及生活照料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我国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协调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形成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互补并融合的发展局面,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

  • 标签: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城乡差异
  • 简介:哈贝马斯的全球治理思想是其交往行为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通过“民族国家”文化差异认同批判,围绕差异与认同核心矛盾与公民和民主核心范畴,论证了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建构了一种后民族社会的协商民主认同理论,并从交往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透析了全球治理的路径。

  • 标签: 民族国家 差异 认同 全球治理 后民族结构
  • 简介:以稳定,安全和繁荣为主要目标的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当前发展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中东欧政治经济转轨国家在强烈的“回归欧洲”意识驱动下,纷纷申请加入欧盟,但是,东扩进程中,欧盟内部长久积存的问题,如机构体制和决策效率问题,有限的预算与利益分享不均等矛盾,将随着扩大而更加凸现,同样,中东欧国家能否达到欧盟提出的入盟标准以及加入后能否与原成员国在价值观,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聚合,这个问题还有待观察,事实上,欧盟成员国和申请国双方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经济,文化,宗教差异,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协调和磨合过程,因此,无论欧盟想实现“大欧洲”梦想也好,还是候选国极力想成为“欧洲大家庭”中名副其实的一员也好,它们的期望与现实目前至少是有一定距离的。

  • 标签: 欧盟 期望差异 东欧国家 中欧国家 欧盟东扩 欧洲一体化
  • 简介:前期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观念通常被简单地概括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其实该会作家无论是在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观,还是在创作上都表现出了诸多鲜明的差异.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鼓吹者茅盾和郑振铎那里,也是如此.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 现实主义 差异性
  • 简介:城镇居民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当前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的分析,本研究从职业类别、职称、管理级别、国家行政级别、主管/挂靠单位级别和单位类型等方面探讨了城镇居民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职称的变动、管理位置的变动、行政级别的变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较之女性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不同性别的居民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的,男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 标签: 职业地位 职业地位变迁 性别差异
  • 简介: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财政趋紧。同时,跨国企业为了扩大利润,通过不同的税收筹划实现避税目标,侵蚀国家税基。全球范围内打击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国际合作重新提上议程,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议题。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规则主导权博弈,国际税收监管合作多停留在双边范围,多边税收监管合作仅在涉税信息分享方面有所进展。主要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采取的反避税措施呈现出国别差异路径和有限国际合作。究其实质,这些差别路径主要是国内法域外效力的规则和执行力的竞争。本文讨论反避税领域的主要措施,并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维度分析这些差异路径的形成原因和全球反避税有限合作的法律机理。

  • 标签: 反避税 “返程投资” 698号文 国际税收合作
  • 简介:社会民众对核电项目风险的担忧,使得依托于专家安全评估的政府决策变得越来越难以被接受。强调核电风险的多元主体治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化解矛盾,实现主体间的对话,则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经营多年的Z核电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核电项目的直接利益主体——附近民众、核电方和地方政府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三方主体的核电风险感知与可能采取的冲突行为。结果发现,这三方主体的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将进一步导致其采取不同水平的冲突行为。这是感知重视不足、利益补偿不公、风险沟通不畅和决策方式不当共同导致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尝试寻找核电项目中不同主体风险感知和冲突行为差异下的共同话语,为风险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视角。作为实证研究,本文可从政府信任水平、信息自由度和风险沟通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核电风险的有效治理。

  • 标签: 多元主体 核电项目 风险感知 冲突行为 风险治理
  • 简介:中共的革命思想以其政党化的方式渗透于社会,并促进共产主义思想逐渐被社会熟知。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社会阶层在中共的引导下,其自身的革命意识得以唤醒。他们以其入党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革命选择。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成为最早响应中共革命主张的群体,也是入党主动性较高的群体,工农入党则与工农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群众入党的增加,中共党员成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以学生、工人为主体尤其以知识分子为导向的格局,逐渐转向以工农为阶级基础的政党组成。从中共社会成分构成看,它始终呈现出不同阶层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差异,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 标签: 党员成分 政治信仰 差异
  • 简介:进入196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艺术家开始告别宏大叙事,力图建构多元主义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鲍勃·迪伦走上乐坛。自出道之日起,他创作了大量堪称杰作的歌曲,表达了热爱差异、守护边缘、捍卫民间主体性的宝贵情怀,最终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代言人。走入他的言说、作品、行动所构成的时空长廊,我们可以领受青年亚文化的基本特征:既继承启蒙文化的精神底蕴,又否定宏大叙事中的专横逻辑;在叛逆、逸出、否定之际,创造平等对话的机缘。

  • 标签: 鲍勃·迪伦 差异 青年亚文化
  • 简介:<正>关于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目前学界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监护与亲权相比具有差异性,仅有监护制度不足以实现未成年人保护的目标,且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主张采用大陆法系国家亲权与监护制度同时规定的做法,以监护制度作为亲权制度的延伸规定,在亲权丧失后才对未成年人发生监护。另一种观点主张采用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继续沿用为全体未成年人统一设定的监护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对不同观点的文献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亲权与监护兼采论者大多是从亲权所具有的特殊内容来论述的;大监护论者则是针对传统亲权有关内容可能对未成年人保护产生不良后果、监

  • 标签: 监护制度 亲权 大陆法系传统 未成年子女 观点主张 民法通则
  • 简介:通过对北京东城区的打工者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外出打工者在婚恋状况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在择偶途径上,男性主要通过自己认识,女性主要通过老乡介绍;择偶标准上,男性更注重健康和外貌,女性更注重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在择偶上的家庭影响方面,女性受到家庭的影响较大,而男性受到父母干涉的程度较小。研究还发现,外出打工的女性在婚姻观上存在代际差异,年轻女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能接受。城市经历对打工者婚恋观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的状况对打工者的性观念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打工者 婚恋观 性别差异
  • 简介:在行政诉讼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举证的情况下,合理有效的法律后果有助于规制被告的违法诉讼行为。但是,相关立法混淆了损益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的差异性。两类性质不同的行政行为在被告违反举证期限的法律后果上理应有所区别。《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只对行政许可诉讼作出了不同的安排,亟待完善。

  • 标签: 授益行政 损益行政 逾期举证 法律后果
  • 简介: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清醒地认识初级性和差异性,绝不要好高驽远,而要审时度势地善于寻找和把握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现实目标的结合点,特别要在现实的切入点上下功夫。

  • 标签: 构建和谐社会 初级性 差异性 寻找 把握
  • 简介:"赔命价"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在藏区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赔命价"习惯法遭到了学界和实务界前所未有的批判与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赔命价"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在基本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赔命价"习惯法在强调限制死刑的适用、刑事和解的积极意义以及赔偿刑事被害人等方面,与刑事法治具有一定的契合之处。因而,一方面,应当认清"赔命价"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冲突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刑事和解制度来实现刑事制定法对"赔命价"习惯法的规范化诱导。

  • 标签: “赔命价”习惯法 刑事制定法 刑事法治
  • 简介:依据战略管理的SWOT态势分析法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特点和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不足和压力。S0、WO、SW、WT四种战略选择是有效应对压力,提高学生事务工作水平的新的路径。

  • 标签: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 现状 SWOT模型 战略抉择
  • 简介:研究身体系统的医学和研究社会系统的经济学具有思维上的相通性,都应遵循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但是,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现代西医却热衷于从功能性关系分析病理现象,从局部性角度来寻找解决病症的工具性措施;相反,基于经验主义思维,传统中医倾向于从因果性关系分析病理现象,从整体性角度来寻找解决病症的治本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现代西医和主流经济学都属于一种“道”之学,注重病症这一“标”的解决;传统中医和古典经济学则体现了一种“理”之学,注重病因这一“本”的疏解。不幸的是,在功利化和短视化的当今社会,世人往往重于“道”之学而轻于“理”之学,以致中医和古典经济学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 标签: 中医 西医 主流经济学 制度主义 从本质到现象
  • 简介:本文根据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和2010年代法国专业机构对法国青年价值观四次调查结果从四个角度共十一个方面进行纵向比较,发现三十多年来法国青年的价值观在演进变迁中与成年人价值观呈现趋同趋势,但是由于性别、城乡、宗教信仰的差别,特别是家庭出身、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法国青年的不同群体在政治认同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纵向比较的发现颇有价值,给人以启示。

  • 标签: 法国青年 价值观 趋同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