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对于农业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不平凡一年,“环保停限”“农资涨价”“去库存”“农产品滞销”等等,都无不表达着农资人一路走来艰辛与不易。农资行业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一直困扰着无数农资经营者。变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生死攸关选择。

  • 标签: 农资 跨界融合 取暖 农业行业 农产品 经营者
  • 简介:马克西姆公司(MAI)已经收购了美资公司Alligare,LLC,一个植被管理行业中经销商。Alligare公司将会继续在其原名字下经营,并且原创办人员都将保留其领导职务。JeffWelsh会继续留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及少量股份拥有者,同时DevlinReynolds将继续担任产品开发工作副总裁。

  • 标签: 作物 美国 首席执行官 植被管理 JEFF 产品开发
  • 简介:小麦出苗后出现苗稀、苗弱、苗黄、枯死现象,问是什么原因引起,其实每年冬春季节,特别是小麦播种出苗后,都会有这种问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 标签: 枯死现象 小麦苗 原因 爆发 象集 黄苗
  • 简介:以环十二酮为原料,经过α-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α-苄基环十二酮,再与羟胺作用成肟,再经酯化反应合成了22个未见文献报道α-苄基环十二酮肟酯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除草活性,如BWZ15在浓度为100和1mg/L时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抑制率分别为72.70%和54.98%,对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抑制率分别为85.04%和81.91%。毒力测定结果显示,BWZ15对马唐IC50值和苘麻IC90值分别为0.49和1.90mg/L。

  • 标签: α-苄基环十二酮 α-苄基环十二酮肟酯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苯肽胺酸对作物生物学效应,以辣椒为供试植物,芸苔素内酯为对照药剂,研究了苯肽胺酸不同浓度处理对辣椒植株抗逆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200.0mg/L质量浓度苯肽胺酸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抗逆性,与空白对照相比,辣椒叶片中类黄酮、总酚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06%~21.19%、7.42%~16.95%以及8.46%~241.26%;丙二醛含量下降了28.58%~52.7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2.31%~9.00%、4.20%~471.72%和34.98%~121.19%。200.0mg/L苯肽胺酸处理具有明显增产效果,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13.91%。研究表明,苯肽胺酸生物学效应与芸苔素内酯类似,可诱导辣椒抗逆性增强,且具有一定增产效应。

  • 标签: 苯肽胺酸 辣椒 抗逆性 芸苔素内酯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简介:驱蚊剂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对指导高效新驱蚊剂开发、阐明驱蚊剂驱避机理有重要意义。以40种酰胺类化合物对埃及伊蚊Aedesaegypti有效保护时间为驱避活性指标,借助PCLIENT(http:∥www.vcclab.org/lab/pclient/start.html)量子化学计算软件获得每个化合物1773个初始分子描述符,经二元矩阵重排过滤器、多轮末尾淘汰实施特征非线性筛选后,保留了8个物化意义明确分子描述符,以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了高精度非线性QSAR模型,F=8465,R2=0.9996。SVR可解释性体系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分子描述符对酰胺类驱蚊剂驱避活性非线性关系明显。其中,拓扑极性分子表面积TPSA(Tot)对驱避活性影响最为重要,其值越小,活性越高;负电性对驱避活性有较大影响,其值越大,驱避活性越高。

  • 标签: 酰胺类化合物 驱蚊剂 驱避活性 非线性 定量构效关系
  • 简介: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探讨了甲醛-尿素摩尔比(F/U)、溶剂、分散剂、消泡剂对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分布影响,测定了阿维菌素微胶囊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当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75,甲苯:氯苯=3:4为溶剂,分散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质量分数为1.5%,有机硅消泡剂X-10C质量分数为0.7%时,能够制备出形态良好、平均粒径4.07μm、包封率98.89%,贮存稳定性良好阿维菌素微胶囊;红外图谱分析表明,阿维菌素被包封于脲醛树脂囊壁内;释放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阿维菌素微胶囊t50是阿维菌素原药3.4倍,说明阿维菌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缓释性能。

  • 标签: 脲醛树脂 阿维菌素 微胶囊 形态 粒径分布 缓释性能
  • 简介:为明确新化合物O,O-二甲基-1-(2,4-二氯苯氧基乙酰氧基)呋喃甲基膦酸酯(HIA-1)开发应用前景,对其除草活性、杀草谱、对作物安全性、施药适期、吸收部位进行了综合评价。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00g/hm2剂量下对苘麻、反枝苋、马齿苋等常见阔叶杂草具有较高除草活性,茎叶处理后防效在90%以上;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600g/hm2剂量下对小麦、玉米较安全,鲜重抑制率分别为9.06%和12.04%,对棉花、花生、大豆和油菜有明显药害;使用适期为杂草2~3叶期。活性炭隔离和植株茎叶喷雾、灌根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胚芽、胚根、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化合物HIA-1具有作为小麦和玉米田阔叶杂草防除药剂进一步开发应用价值。

  • 标签: HIA-1 除草活性 杀草谱 作物安全性 吸收部位
  • 简介:在生物体系中,二效价配体比单效价配体对受体有更强亲和力。根据乙酰乳酸合成酶与咪唑啉酮类复合物3D结构信息特点,设计并合成了8个对称双甲基咪草烟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咪唑啉酮二效价簇合物对乙酰乳酸合成酶亲和力没有增加,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根长抑制率与单效价化合物相当。

  • 标签: 多位点结合 簇合效应 合成 双甲基咪草烟
  • 简介:新农药创制是一项艰难复杂系统性工程,而新农药分子设计是该工程源头,也是最重要一环。文章对传统农药分子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归纳总结,并在课题组多年新农药创制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设计方法——分子插件法,并以吡啶二芳酮和芳氧吡啶乙酮为例,介绍了分子插件设计及其在新农药创制中应用。该方法优点在于可将功能基团模块化,便于快速衍生和筛选,从而大大缩短农药创制周期,满足对速度竞争要求。

  • 标签: 分子插件 新农药创制 分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