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药效。 方法: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71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再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各体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小儿肺炎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与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儿肺炎 头孢曲松钠 多巴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盆腔炎使用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8月-2022年2月期间治疗的盆腔炎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时间划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为前者提供头孢地尼+甲硝唑治疗,为后者提供头孢地尼+奥硝唑治疗,最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的81.82%,对比P0.05。结论:对盆腔炎选择头孢地尼和奥硝唑联用治疗,可以进一步强化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地尼 奥硝唑 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探究中对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进行分析,对其分布的特征以及在对相关疾病的防控治疗等深入的研究,为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等提供更多的价值。方法:在此次的研究中一共选取了157株的沙门菌,这些沙门菌都是进行特定头孢噻肟以及头孢他啶临床分离所获得的菌株,在对这些沙门菌检测与实验当中,所使用的是血清学分型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方法进行的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检测了解到,157株沙门菌中一共有血清型20种,并且在检测中检查出有耐药基因的一共127株,其中包括有103株的blaTEM、79株的blaCTX-M、9株的blaOXA-10以及1株的blaSHV,但是在检测中对于这些耐药基因却并没有检测出blaPER和blaCMY等。一共有80株ESBLs阳性和77株ESBLs阴性。在检测中,对于CAZ耐药性的沙门菌与不耐药性之间对比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X的耐药性沙门菌与不耐药性之间的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研究分析中发现耐三代头孢菌素沙门菌中,所带有的耐药基因主要是blaTEM、blaCTX-M ,且具有着多样性与一定复杂性的,并且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进行监测与研究。

  • 标签: 耐三代头孢素沙门菌 耐药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0例,以等量随机电脑法分为一般组和对比组。一般组应用常规药学服务,对比组应用临床药学服务,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对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运用于头孢菌素类用药中,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头孢菌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拉定的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霉烷酸和 2,5-二氢苯甘氨酸甲盐酸盐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 (20℃, pH 7.0)。结果:利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剂合成抗生素头孢拉定。合成工艺良好。收率为 90%。结论: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和成抗生素头孢拉定工艺,具有良好的收率,其收率可高达 90%,可以进行大量生产。

  • 标签: 固定化青梅素酰化酶 头孢拉定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60例,时间范围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随机平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儿,对照组提供头孢唑林;实验组提供头孢硫咪,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更佳,临床指标显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提供头孢硫脒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提倡。

  • 标签: 头孢硫脒 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 临床观察
  • 简介:从天门冬的根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甾烷型皂苷aspacochinosideL(1)和aspacochinosideM(2),通过化学和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结构。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模型,测试了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其中aspacochinosideM的IC50值为32.26μM。

  • 标签: 天门冬 甾体皂苷 呋甾皂苷 阿斯帕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静脉泵入塞米和高渗盐水用于对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70例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格法开展分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持续静脉泵入塞米和高渗盐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运用持续静脉泵入塞米和高渗盐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 高渗盐水 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接收的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只服用替米沙坦,观察组治疗中同时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研究结合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数据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指标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替米沙坦片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缓释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把所选的研究对象均等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试验组(n=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厄贝沙坦联合非洛地平缓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用药有效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相比,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缓释联合治疗高血压效果更为显著,既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又可以积极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持续推广或研究。

  • 标签: 厄贝沙坦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以下简称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用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Hcy、舒张压、收缩压、叶酸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Hcy、舒张压、收缩压低于治疗前,叶酸高于治疗前。研究组Hcy、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参照组,叶酸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联合叶酸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Hcy、舒张压、收缩压,并能充分提高叶酸水平与疗效。

  • 标签: H型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叶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炎湿疹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我中心门诊部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糜烂和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炎湿疹 盐酸左西替利嗪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铝镁咀嚼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选取8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应用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和铝镁咀嚼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记录并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铝镁咀嚼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综合疗效,且其可以有效预防慢性胃炎的反复,对于患者预后健康水平的改善很有帮助。

  • 标签: 铝镁咀嚼片 多潘立酮片 慢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地佐不同给药途径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94例。联合组采用硬膜外一次性给予地佐5mg稀释到10mL加上配方为地佐10mg+氟比洛芬注射液100mg+托烷司琼4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的静脉镇痛泵,镇痛泵以2mL/h匀速静脉给药,术后48h拔管。对照组术毕予地佐15mg+氟比洛芬注射液100mg+托烷司琼4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的静脉镇痛泵进行治疗,同样镇痛泵以2mL/h匀速静脉给药,术后48h拔管。结果联合组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硬膜外一次性给药联合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可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是剖宫产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 标签: 地佐辛 剖宫产术 硬膜外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地佐用于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末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手术60例,年龄〉65岁,ASAⅠⅡ级,随机于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组)、地佐0.1mg/kg(D1组)或0.2mg/kg(D2组),10min后以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注药前(T1)、注药后10min(T2)、插管前(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10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记录从注药开始到一次插管成功的时间(Ta),插管末七氟醚呼末浓度(MAC值)以及诱导相关不良反应。结果:3组血流动力学均较平稳,但D2组T4时的平均动脉压较A组、D1组明显降低(P〈0.05),T3心率明显低于T2(P〈0.05),对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抑制要强于A组和D1组。D2组T4时的MAC值较A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患者插管后T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mg/kg地佐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诱导插管,降低七氟醚吸入诱导插管末的MAC值,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地佐辛 七氟醚 吸入麻醉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美他多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50例,通过美他多进行治疗。结果对于兴奋期以及共济失调的患者通过美他多治疗,患者多数均在1h~3h清醒,对于一些昏睡或者昏迷状态的患者,用药之后在3h~12h左右清醒。通过美他多治疗之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意识,症状完全消失之后可以独立离开医院。而患者治疗后肌酸激酶治疗后第一天为360±45;治疗后第三天为184±6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后第一天为152±40;治疗后第三天为111±3;天冬氨酸氨基治疗后第一天为140±32;治疗后第三天为105±42,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治疗中,美他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美他多辛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复合丙泊酚在妇产科宫腔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研究中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选取了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宫腔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随机将其分为复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各50例。对复合组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采用的麻醉方式是地佐复合丙泊酚注射麻醉方式,对单一组患者单独采用丙泊酚注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的麻醉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留观时间方面,复合组短于单一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复合组为2.00%,单一组为18.00%,复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宫腔镜检查的过程中,应用地佐复合丙泊酚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还能够促使患者尽快苏醒,且还能够缩短留观时间,另外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而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地佐辛 丙泊酚 妇产科 宫腔镜检查
  • 简介:罗米地(FK-228)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四肽二硫醚结构的缩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已证实其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耐药性肿瘤的疗效更为显著,但治疗过程中会引起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将FK-228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当前,FK-228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已成为抗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FK-228联合用药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FK-228联合用药情况,为FK-228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罗米地辛 联合用药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法)测定注射用聚山梨80中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直接进样GC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柱温250℃。结果注射用聚山梨80中8种脂肪酸衍生的脂肪酸甲(肉豆蔻酸甲、棕榈酸甲、硬脂酸甲、油酸甲、亚油酸甲、花生酸甲、二十碳烯酸甲、山嵛酸甲)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5%-104.2%。结论本法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聚山梨80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聚山梨酯 80 脂肪酸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