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以致早期诊断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内镜的普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所提高,现对我院1996年~2006年底收治4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好发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胃镜检查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病理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主要用于胰头、胆管下端、壶腹周围以及十二指肠降段肿瘤的切除,涉及范围大、器官多,解剖复杂,切除后需要完全重建上消化道,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又常伴有较长时间的梗阻性黄疸使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受损,以及因胰液/胆汁分泌和排出受阻而造成营养不良和机体抵抗力低下等,使得PD手术目前仍然是现代腹部外科学中最棘手最复杂的手术方式,每1例手术都可能面对严重或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

  • 标签: 胰瘘 壶腹周围 并发症预防 器官功能受损 十二指肠降段 上消化道
  • 简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常用的胆肠吻合方式,曾被公认为是“无害”的手术方式。但近数年来,已有相关报道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多年可能再发胆管癌,并认为其是继胆管炎以外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42年再发胆管癌的患者,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推荐对施行胆肠吻合术,尤其对于术后多次伴发胆管炎的患者,做常规随访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 标签: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肠吻合术后 胆管癌 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术 严重并发症
  • 简介:为了积极推动和实践临床常见肿瘤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进一步促进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第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9年CSCO学术年会将于2009年10月14日~1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

  • 标签: 临床肿瘤学 学术年会 CSCO 十二 多学科综合治疗 国际会展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40例,9例未接受化疗,31例接受化疗,其中GEMOX方案13例、FOLFOX方案13例、卡培他滨单药2例和吉西他滨单药3例。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4.0版标准评价化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31例化疗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化疗146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2-12个周期)。GEMOX方案组获PR1例、SD10例、PD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4.6%;FOLFOX方案组获SD6例、PD7例,DCR为46.2%;单药组:卡培他滨获SD2例,吉西他滨获SD1例、PD2例,DCR为60.0%。31例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15.7个月,9例未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MOX方案组的中位OS为27.9个月,FOLFOX方案组为15.2个月,单药组为1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GEMOX方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8个月,FOLFOX方案组为4.0个月,单药组为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及恶心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与晚期十二指肠癌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GEMOX方案、FOLFOX方案、卡培他滨单药及吉西他滨单药一线化疗均对晚期十二指肠癌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其中GEMOX方案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分化程度、是否肝转移及是否化疗可能是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临床上可作参考。

  • 标签: 晚期十二指肠癌 一线化疗 COX回归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保留十二指肠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OVID,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ENTRAL)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及其它人工辅助文献搜索.遵循CochraneHandbook5.0和纽卡斯尔-渥太华评价原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系统评价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DPPHR)相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PD)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共10篇文献,663例患者纳入分析.术后疼痛缓解(RR=1.08;95%CI:0.97-1.20;P=0.15)、术后并发症(RR=0.67;95%CI:0.44-1.03;P=0.07)以及术后并发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RR=0.42;95%CI:0.15-1.22;P=0.11),DPPHR术式优于PD,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DPPHR术后并发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PD(RR=0.25;95%CI:0.15-0.43;P<0.01).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DPPHR显著低于PD(RR=0.11;95%CI:0.04-0.35;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住院天数,DPPHR显著少于PD.术后营养状态(术后体重增加情况)和恢复正常工作,DPPHR显著优于PD.患者术后短期与长期的生存质量,DPPHR显著优于PD.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在术后疼痛缓解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同样安全有效,然而保留十二指肠能显著降低胃排空延迟和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 慢性胰腺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恶性肿瘤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的初步处理经验和体会,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的20例PD术后并发胰瘘、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胰瘘2例,死亡1例;并发胆瘘2例,死亡1例;另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余17例治愈出院。远期效果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术后并发胰瘘应以内科治疗为主,通过减少胰液的分泌,并且保持局部引流的通畅,多数胰瘘可治愈。术后并发胆漏,通过保持支架管及局部引流通畅,多可治愈,出现肝汁性腹膜炎时应考虑手术处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 简介:目的探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分别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两种术式,其中套入式胰肠吻合组66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4例,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黄疸、术前低蛋白血症以及病种良恶性、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以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套入式吻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3.6%),其中胰瘘4例(6.1%),围手术期死亡2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4.8%),其中胰瘘2例(3.7%),围手术期死亡1例,两组患者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套入式胰肠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并不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 套入式吻合 胰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