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克隆柱法提取MCF-7乳腺癌细胞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加低密度干细胞培养基筛选获得呈“球样”生长的乳腺癌干细胞,行CD44、CD2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为12.1%,且在全克隆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在形成的细胞球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并且在诱导分化时可见明显类管腔样结构形成,并表达CK18及CK14。结论克隆柱法是提取细胞系癌干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克隆柱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upervision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阴性乳腺癌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问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分期晚的患者,VEGF—C表达较肿瘤小、分期早的患者强,组织学高分级者VEGFC表达较低分级者强,淋巴结阳性患者VEGF-C表达较阴性患者强。结论三阴性乳腺癌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起作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E-选择素的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卵巢癌患者(恶性组)和30例卵巢囊肿患者(良性组)E-选择素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癌组E-选择素表达阳性53例(85.5%),有淋巴转移患者的E-选择素阳性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卵巢囊肿组E-选择素的表达阳性12例(40.0%)。卵巢癌组织E-选择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囊肿和癌周正常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选择素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可能成为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新指标。

  • 标签: 卵巢癌 E-选择素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 简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癌基因HPVE6/E7的表达对于恶性肿瘤的转归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钙粘蛋白、CD4+CD8+T细胞、sTK31等均参与HPVE6/E7致病。利用SiRNA、4-lBB等技术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HPVE6/E7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在宫颈癌中所起的作用、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标签: 癌基因 HPVE6/E7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在评价自然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bydonor,AID)结局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生殖中心采用CDU检查的608例行自然周期AID患者资料,按临床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159例)和未妊娠组(449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等指标,分析不同指标与AID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分型A型者妊娠率30.13%(91/302),高于B型者23.33%(63/210)、C型者13.89%(5/36),(P〈0.05);子宫内膜及内膜下有血流者妊娠率31.58%(102/323),高于内膜及内膜下均无血流者2.44%(1/41),(P〈0.05)。同一种内膜分型下,不同血流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CDU监测子宫内膜类型及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对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对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人工授精 子宫内膜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简称GMs)的不安运动对新生儿脑病神经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江西省儿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随访,在GMs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9~22周)至少记录了一次GMs的新生儿脑病患儿为对象,随访至半岁以上采用婴幼儿发育量表或神经系统检查等评估神经发育结局。结果:GMs的不安运动评估结果正常者组的预后正常率明显高于评估结果异常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MS评估的不安运动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脑病患儿的神经发育结局。

  • 标签: 新生儿脑病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不安运动
  • 简介: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乳腺门诊患者乳头溢液发生率为3%~7.4%。乳头溢液可能为乳腺癌的一个表现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在术前鉴别乳头溢液病因的良恶性,因而对于溢液患者除细胞涂片检查外,多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所以,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无创性检查诊断一直是学者们努力的目标。本研究采用先进的免疫色谱分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ICGA)检测乳头溢液癌胚抗原(CEA)含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头溢液 癌胚抗原 免疫色谱分析法
  •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在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染色体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FISH技术对临床102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4例标本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和核型分析。结果FISH检测共发现46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45.09%(46/102);异常类型有:单体型、三体型、三倍体型及其嵌合体、性染色体异常嵌合型。2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7例(70.83%)与FISH结果相符,另外检出FISH方法所不能覆盖的染色体异常7例(29.17%),分别为三体型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结论大部分的自然流产胚胎组织异常染色体结果可通过FISH技术检出,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实验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基于FISH技术探针检测区域的局限,研究仍有部分流产胚胎组织异常染色体结果需通过核型分析检出,提示核型分析在有关研究仍具重要作用。

  • 标签: 自然流产 胚胎组织 FISH 核型分析 色体异常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4年3月的《Placenta》杂志上。有研究表明,提高印迹基因PHLDA2的胎盘表达可能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有潜在的调节作用。在这篇文章,作者分别研究了印迹基因PHLDA2在患有选择性生长受限的MZT(monozy-gotictwins,MZT)胎盘和正常的MZT胎盘的不同表达水平。研究发现,在选择性生长受限的小胎儿

  • 标签: 胎盘 印迹基因 选择性生长 胎儿宫内生长 受限 表达水平
  • 简介:雌激素是一种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甾体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机体多种生理过程均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功能失常能够引发乳腺、子宫、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效应通过的两种经典雌激素受体α和β传导(estrogenreceptorαandβ),核受体命名委员会(nuclearreceptorsnomenclaturecommittee,NRNC)1999年命名为NR3A1和NR3A2,这两种受体均是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moeptorsuperfamily,NRs)的成员。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相关受体 信号途径 孤儿受体 receptor 细胞有丝分裂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DLL4、MVD在卵巢正常组织、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30例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30例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DLL4、MVD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DLL4表达阳性率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于交界性肿瘤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卵巢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VD表达情况: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交界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组织(P〈0.01);2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DLL4与MVD呈正相关(rs=0.522,P〈0.01)。结论推测DLL4通过增加肿瘤血管密度,参与上皮性卵巢癌发展。

  • 标签: 卵巢癌 Delta样配体4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价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21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引流者279例(负压引流组),接受传统双管引流者242例(传统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负压引流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占2.87%,8/279),传统双管组发生皮下积液19例(占7.85%,19/2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10)。负压引流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2例(占0.72%,2/279),传统双管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6例(占2.48%,6/2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53)。传统双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负压引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QR):11(10)d比8(6)d,Z=-11.778,P=0.000]。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双管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QR):9(7)d比11(10)d,Z=-15.751,P=0.000]。结论应用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的收治量,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引流术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孕15~20周孕妇血清β-HCG、PlGF水平及比值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722名产妇组成列队,在15~20周时采集肘静脉血,存储于-80℃冰箱内以备检测。根据随访结果分成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β-HCG和PlGF水平,结果均转化为正常妊娠组浓度的中位数的倍数(MoM值),并计算β-HCG/PlGF比值。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3项指标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11722名孕妇中发生子痫前期的共52例(3.2%),其中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31例,同期采血且孕龄相近的正常妊娠孕妇102例作为对照组。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β-HCG的MoM值[中位数(p25,p75)]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27(0.78,1.86)MoM和0.96(0.71,1.17)MoM(P=0.021);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lGF的MoM值较正常妊娠组明显下降,分别为0.68(0.54,1.01)MoM和1.38(0.89,2.72)MoM(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的β-HCG/PlGF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分别为1.91(1.27,3.13)和0.70(0.38,0.99)(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3预测价值:取β-HCG截断值为1.12MoM时,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和88%,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95%CI:0.575~0.746;P=0.025);取PlGF截断值为0.83MoM时,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71%和82%,AUC为0.818(95%CI:0.740~0.881;P〈0.01);取β-HCG/PlGF比值截断值为1.13时,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2.3%和86.3%,AUC为0.914(95%CI:0.851~0.956;P〈0.01)。结论孕中期早期,对孕妇血清的β-HCG、PlGF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二者比值,对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中β-HCG/PlGF�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胎盘生长因子 重度子痫前期 预测价值
  • 简介:首次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约5%~10%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虽然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无瘤生存、总生存率、肿瘤局部控制率与传统的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相似,但其能够缩小肿瘤,可使更多患者接受保乳手术。组织病理学反应可作为评价新辅助化疗反应的标准。组织病理学反应标准是基于残留肿瘤和肿瘤组织内退缩变化的范围而制定。获得完全病理缓解或最小残留病灶的患者较无反应患者的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率高。

  • 标签: 局部进展期 乳腺癌 FDGPET 全身治疗 ^18F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脖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3-11月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就诊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其首次就诊时以抑郁症筛查表——患者健康问卷9(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基线调查;从中筛选出PHQ-9I〉5分和(或)GAD-7≥5分的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首次就诊时以上肢淋巴水肿27问卷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根据试验组评分结果界定试验组患者的心理护理等级,对试验组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淋巴水肿期常规心理护理。2组患者淋巴水肿护理疗程中期及结束时分别评价PHQ一9、GAD-7及上肢淋巴水肿27问卷得分。2组患者问抑郁与焦虑症状、上肢淋巴水肿27问卷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最终62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失访),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进行淋巴水肿期分级心理护理后,试验组PHQ-9评分从(11.81±3.86)分降至(4.56±1.50)分,而对照组PHQ-9评分从(11.97±4.08)分降至(8.57±3.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1,P=0.015),同组患者各时间点的PHQ-9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82.350,P〈0.001),心理护理的时间点与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6.899,P〈0.001);试验组GAD-7评分从(10.41±2.47)分降至(3.66±1.26)分,而对照组GAD-7评分从(10.23±4.18)分降至(7.40±3.5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5,P=0.041),同组患者各时间点的GAD-7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88.358,P〈0.001)

  • 标签: 乳腺肿瘤 护理过程 淋巴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盐复合液(缩写HSH,其中氯化钠的浓度为4.2%,羟乙基淀粉40为7.6%)对重型颅脑外伤,颅内高压并休克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传统液体复苏相比的优势。方法:将符合重型颅脑外伤,颅高压并体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高渗盐复合液+甘露醇复苏组(实验组)40例;传统液体+甘露醇复苏组(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输液量、ARDS、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进行统计与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的心率、尿量变化和平均动脉压差异T1-T3有显著性(P〈0.05),T0、T4无显著性(P〉0.05)。高渗盐水组液体总量1205±322ml明显小于对照组,2147±674ml,P〈0.01(t=8.839);其ARDS、MODS、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高渗盐复合液能更快更有效的纠正休克时组织低灌注,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和降低颅内压,减少输液量,降低ARDS、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颅高压 失血性休克 高渗盐复合液
  • 简介: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检测在HR-HPV阳性、TCT≤LSIL宫颈病变筛查的分流管理价值。方法对HR-HPV阳性、TCT≤LSIL的687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L1壳蛋白检测,评价其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HPVL1壳蛋白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16)。细胞学结果NILM组,HPVL1壳蛋白检测筛查宫颈病变(≥CIN1)的灵敏度75.4%、特异度33.9%、阳性预测值18.8%、阴性预测值87.2%;ASC-US组以上各值为71.4%、92.4%、81.8%、87.1%;LSIL组以上各值为77.0%、87.7%、89.1%、74.6%。结论HPVL1壳蛋白对宫颈病变有预测价值,且可对HR-HPV阳性、细胞学≤ASC-US受检者进行分流管理。

  • 标签: HPV L1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液基细胞学 分流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病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变内膜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Ⅰ组)、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Ⅱ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Ⅲ组)、正常子宫内膜(Ⅳ组)四组不同内膜P450arom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免疫组化评分)。结果①P450arom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均阳性表达,但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P450arom在异位子宫内膜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P〈0.05);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周围肌肉组织也有P450arom表达;②P450arom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雌激素限速酶P450arom是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激素,局部分子水平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②内膜P450arom检查不能作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但可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筛选方法。

  • 标签: 芳香化酶P450 子宫内膜 免疫组化
  • 简介: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大样本调查显示每天大约有1600名美国公民死于癌症,而乳腺癌是继肺癌之后女性死亡的第二号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连续过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