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健康女性体检者血清CA125阳性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CA125浓度。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及健康女性体检者血清CA125阳性率依次为5.88%、995%、92.86%、4.05%。与健康女性阳性率相比,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阳性率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结论血清CA125在健康女性体检者中阳性检出率较低,在卵巢囊肿患者、子宫腺肌症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清CA125 阳性率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2(IL-22)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7和IL-22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ELISA检测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IL-22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IL-22可能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用六种肿瘤相关抗原类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15-3及PSA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相应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所统计的标本中,六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比率分别为22.20%、18.2%、30.3%、18.2、33.3%及45.0%.结论肿瘤标志物对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肿瘤治疗的疗效及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测结果 意义
  • 简介:摘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针对其编码基因的突变及其过度表达,对细菌同源性进行分析,控制细菌耐药流行播散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B-7.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CAK-1肾细胞癌细胞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功能做材料准备。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正常肝脏组织cDNA为模板,扩增B-7.1基因全长读码框架,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其导入CAK-1肾细胞瘤细胞,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经过克隆测序结果证实,我们成功将B-7.1读码框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相应位点,并且,与pCDNA3空载体转染对照细胞相比,pCDNA3-B-7载体转染的CAK-1细胞中B-7基因无论是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升高。结论B-7.1转基因细胞株的成功构建和检测,为深入研究B-7.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材料基础。

  • 标签: B-7.1 转基因 表达 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改变。方法测定第3孕月至第9孕月的420名正常妊娠妇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妊娠过程中血清中ALP活性呈不同程度升高,AST、ALT水平较为稳定,γ-GGT、TBil活动较小。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部分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改变,以ALP活性升高最为明显。

  • 标签: 妊娠 肝功能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对血液标本血液细胞各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ED-TA-K2抗凝血液标本旋转不同时间后,应用XT-2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RDW、PLT、PDW,同时与手工法计数结果比较。结果血液标本旋转不同时间后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细胞,其中WBC、PLT,计数及血小板系列偏差较大,结果不稳定,RBC系列参数偏差很小,结果较稳定。结论血液标本在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检测血液细胞各参数有影响,其中WBC计算应在4h左右完成,PLT计数及PLT系列参数检测应在2h内完成,RBC计数及RBC系列参数检测最好在6h内完成。

  • 标签: 血细胞 流式细胞仪 时间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法检测隐血结果与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符合率。方法对1753位门诊患者的尿液隐血与尿液沉渣镜检红细胞比较分析。结果尿液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存在着差异。结论只用尿液干化学法而不用显微镜检查是不可取的,尿中的红细胞还是要以镜检为准。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法 尿液沉渣镜检 尿隐血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23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Fas、sFas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仅sFas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1)。化学治疗后有效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Fas、sFasL水平变化对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病情判断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肿瘤 可溶性Fas 可溶性FasL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简要了解我市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浓度,以观察该群体抵御乙肝病毒侵入的能力。方法以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525名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然后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5名儿童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浓度值≦10mIU/ml126人,完全不具有抵御乙肝病毒(HBV)入侵的能力,需要立即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HBsAb浓度值在10-100mIU/ml150人,具有部分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HBsAb浓度值≧100mIU/ml249人,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不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论许多儿童不具有和不完全具有抵御HBV入侵的能力,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乙肝。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体定量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而在食管癌发病早期已经出现了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并且发现某些特征性改变与预后相关。本文旨在将与食管癌预后相关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和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食管癌 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对甲状腺激素的检测效果。方法利用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TT3、TT4、TSH、FT3、FT4,并进行均值、相关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均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T3和FT4检测结果的两种方法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ECLIA法对各指标测定的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为1.69%和3.68%,均低于RIA法的3.35%和5.04%;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作t检验,t值为7.1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LIA法的准确度优于RIA法。讨论ECLIA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均优于RIA法,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用能量彩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动脉血流量的特点。方法选择糖尿病组80例160条眼动脉,正常对照组80例160条眼动脉,分别观察眼动脉(OA)频谱形态,检测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眼动脉彩色血流束代表内径(D),并计算血流量。结果糖尿病组患者OA内径及Vmean均低于正常组,故血流量低于正常组。结论能量彩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动脉血流量可行且实用的技术。

  • 标签: 糖尿病 眼动脉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RA患者,55例其他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两种抗体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抗CCP抗体对RA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优于RF,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两种方法检测尿中管型进行比较。方法尿沉渣分析仪使用UF-50尿液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简称UF-50),尿沉渣镜检使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AnKeTDL-5-A台式离心机,检测500份尿液标本,对尿液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0份标本中,UF-50检测阳性的有98例,而镜检阳性的有35例,假阳性率为13.7%;UF-50检测阴性尿标本402例,而镜检阳性的有4例,假阴性率为1.0%。结论与显微镜镜检相比,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管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检出率及准确性。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管型 镜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再生和骨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及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活性。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以1μgPc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2)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结果(1)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2)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结论(1)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2)在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hVEGF165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成骨
  • 简介:摘要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球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眼外直肌是否增厚,及其与相关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组80例,糖尿病组80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观察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中央静脉(CRV)、及睫状动脉(SPCA)频谱形态,分别检测4支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相关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结果高血压患者球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OA以舒张末最小流速下降为主,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糖尿病患者OA、CRA、SP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RI明显增高,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RV流速稍加快。球后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与血糖、血脂、病程、年龄呈正相关;各组眼外直肌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价球后动脉血流改变有较重要的价值,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眼外直肌均无明显增厚。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眼动脉 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静脉 睫状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血流动力学 眼外直肌 血糖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