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氟立班丝氨(Flibanserin)是第一个治疗这方面情况的药物。但是该药有一个十分高昂的价格标签和严重的健康风险。

  • 标签: 性欲低下 药物 治疗 研制 健康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营养添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3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普通医院饮食组和营养添加治疗组(普通医院饮食+口服营养添加剂),观察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及死亡率.结果:普通医院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肺部感染22.2%,其他感染19.4%,消化道出血18.0%,3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为2.29±1.20;营养添加治疗组肺部感染8.3%,其他感染6.7%,消化道出血5.0%,3个月MRS评分为1.64±1.2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营养添加治疗有助于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营养方法 脑血管意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结果除一例高龄患者死亡外,死亡原因为体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急变化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的心理,疼痛等护理工作,避免并发症发生,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分析降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指标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斑块数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胆固醇(serumtotalcholesterol,T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斑块总数、软化斑块、中间型斑块数目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um,CAC)积分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脂水平。

  • 标签: 降脂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斑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静脉窦血栓是指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压增高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以矢状窦、海绵窦、横窦血栓多见。

  • 标签: 脑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叶制剂,1月后观察临床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结果治后1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3.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治疗后其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银杏叶制剂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降低血粘度.

  • 标签: 脑梗死 银杏叶制剂 血液流变性
  • 简介:在临床中,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与快速心律失常两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始终没有研制出长期有效的口服药,所以目前起搏器是其治疗的唯一方式。而导管消融的治疗方式可以被应用在快速心率失常临床治疗中。因治疗效果理想,这种治疗方式也逐渐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扑动的最佳治疗措施。但在其他快速心率失常治疗中,尤其是心房颤动与过早搏动,有限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基于此,文章将心律失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治疗南所帮助。

  • 标签: 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心电图常是反映老年人心房纤颤(房颤.Af)病因、病机和病变程度的重要线索。本文总结了40例老年Af病人的心电图特点,及与其它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效果对比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电图特点 房颤 老年人 临床治疗 病变程度
  • 简介:我院1997以来对8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极化液、硝酸甘油及二药联合治疗,发现用极化液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极化液 硝酸甘油 冠心病
  • 作者: 张立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7期
  • 机构: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定西743000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取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9)与参照组(n=39)。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临床内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内科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治疗
  • 简介:一项大型的国家临床试验的结果初步显示,对高血压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挽救生命。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的结果尚未公布,所以我们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但是根据9月份国家卫生部(NIH)发布的信息。指出收缩压的目标值低于120毫米汞柱时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可能几乎减少三分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 国家卫生部 心脏病发作 临床试验 挽救生命
  • 简介:目的分析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甲硝唑为主(联合阿莫西林)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效果、Hp根除率与溃疡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50.0%,总有效率81.7%;实验组Hp根除率为86.7%,溃疡愈合率为88.3%;对照组HD根除率为78.3%,溃疡愈合率为78.3%;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5.0%和6.7%;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对Hp的根除率高,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甲硝唑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别采用醒脑静和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为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病人除了给予传统治疗方法以外,实验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给予治疗。护理人员分别对其做好相关记录治疗效果,并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和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效果是相当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替代纳洛酮成为在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抢救时的首选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作用。

  • 标签: 醒脑静 纳洛酮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观察
  • 简介: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基石之一,所有心衰患者均必须使用β受体阻断药,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1-3]。然而仅在10多年前,心衰还是β受体阻断药的禁忌证。从禁用到治疗基石,β受体阻断药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不断进取的循证道路。

  • 标签: 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断药 循证
  • 简介:近年来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但目前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过于谨慎,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主要是耽心用量过大会加重心衰。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达到预计心率为目标剂量的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 标签: 美托洛尔 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用药剂量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在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类型的复杂先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0年10月,共有15例患儿在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岁,平均(4.94±3.18)岁,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例;SVC与M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2例;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例。同期1例行ASD扩大、1例行PDA结扎、1例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例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的终结性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医源性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和预防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2年6月4320例心脏外科手术中出现的37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至75岁,平均年龄22.3岁。患者在禁食基础上采用胸导管结扎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静脉高营养,强心、利尿,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使胸膜固定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时间10-150d,胸腔引流4-35d。全组死亡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DIC死亡1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1-8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乳糜胸复发。结论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可能与手术时损伤较小的淋巴侧支有关,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胸导管结扎术,静脉高营养,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胸膜固定等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心脏外科 医源性 乳糜胸
  • 简介: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传统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80%,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是否需同时行颅内减压术,切除前颞叶或坏死脑组织方面尚有争议.作者总结25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形成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手术治疗 并发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减压术 致残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