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开诊前业务培训,制定工作流程,诊疗区域合理配置,相关物品及药品准备;开诊后重视安全管理、疫苗管理、应急协调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开诊后工作开展顺利,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伤口感染问题。结论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护理安全管理、疫苗管理、健康教育等是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管理的重点。

  • 标签: 狂犬病门诊 筹建 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增强医院感染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案,比如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大感染管理的宣传力度,增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树立正确的意识,落实各项工作提高管理力度以及合理的使用抗感染药品,加强监管制度等,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质量。

  • 标签: 医院管理 感染管理 分析 对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的防治护理工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 护理。方法: 建立院内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完善VTE 防治护理程序,构建VTE 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VTE 知识培训,进行VTE 防治质量监控。结果: 组建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后,VTE 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4. 2%,高于组建前48. 4%( P < 0. 05) 。结论: 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院内VTE 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管理 干预实践
  • 简介:目的探索医院病区清洁卫生服务管理方法.方法制订新的病区清洁、保洁卫生专业标准及管理规范;落实人员,组织培训;明确管理机构、职责任务;公示病区清洁卫生服务内容.结果实施后,病人、医护人员对病区清洁服务的综合满意度提高.结论新的医院病区清洁卫生服务管理方法更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

  • 标签: 医院病区 卫生服务 管理
  • 简介:目的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器械组、岗前培训、合理弹性排班、明确界定职责等措施改进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实行手术器械术前常规供应、术中紧急供给、术后规范化处理。结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器械清洗质量。结论器械管理方法改进能为各种手术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器械保证,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手术室 器械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使聘用护上在医院改革中尽快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其潜能。方法聘用护士享有军人护士同等待遇,在工作质量、培训考核、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标准一致。开展3年“续贯制”带教,合理安排班次,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结果提高了聘用护士的满意度及考核成绩;病人对聘用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人本管理充分调动了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聘用护士 人本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气囊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接诊的人工气道治疗患者59例进行护理分析,总结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改进对策,对比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检测流程因素和导管型号问题等;在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0.34%,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3.39%,数据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人工气道气囊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介绍荷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养老照护体系及护理工作,指出荷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由家庭医生、医院和医疗专家构成,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础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保健,医疗保障体系由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社会支持保险组成,具有完善的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和先进的医疗、养老管理模式。

  • 标签: 卫生健康服务 养老照护 医院管理 医疗保障 荷兰
  • 简介:通过分析病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护理风险及其可能的原因,如何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来探讨病区护士长的风险意识和病区风险管理的实施.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病区护士长 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
  • 简介:  【摘 要】人民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培养全民健康意识,加强健康管理成为医学发展中着重讨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体检为重要核心,健康体检发展促进健康管理效率提升。但就现阶段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结合目前现状展开分析,注重论述健康体检发展以及健康管理模式创新。通过本文论述为促进健康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模式
  • 简介:防治压疮是基础护理的重点,也是棘手的难题。因此,一直以来,以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损及压疮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研究的重点。我院是一所区域内的综合性医院,疑难、危急重症患者收治集中,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就诊量也逐渐增多。这些压疮好发患者群的增长,使医院压疮防治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

  • 标签: 质量管理 压疮 防治 综合性医院 危急重症患者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为更加有效、及时地 保障临床 Rh(D) 阴性血液 供应,提高应急事件中的保障能力。方法: 根据 2013 年— 2018年本中心 Rh(D)阴性血液的供应情况、外调 Rh(D)阴性血在产品供应总量中的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于本中心采集能力逐年增强,创新开展了“以需定采”的工作机制 ,保障了临床的重大急诊手术、各类突发事件;同时外调阴性血液总量逐年下降,能基本做到自给自足。结论:根据采供血情动态,做好已设最低库存量的实际维持,就能保障临床的急诊用血需求。加强对稀有血型血源应急献血队伍的及时有效地保留,充分应用全省联动机制,就能有效的保障临床需求应急保障。

  • 标签: Rh(D) 阴性血 应急保障 血液供应
  • 简介:静脉输注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影响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问题,如何提升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是当前的主要工作方向。新生儿科收治对象特殊,患儿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治疗、护理配合度差,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要从管理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对策,才能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文章从护理因素、管理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建议。关键词: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018年至2021年期间一类切口手术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切口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至2021年期间一类切口手术的手术人数和感染发生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流程和培训计划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2018年共进行了171例一类切口手术,感染率为2.34%;2019年手术人数增加至251例,感染率下降至0.40%;2020年手术人数减少至162例,感染率升至1.23%;2021年手术人数为181例,感染率为0.55%。感染率呈现波动性变化。结论: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可能的原因包括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在护理管理中,应强化感染预防措施,提高护士培训质量,加强手术间、换药室及病室卫生管理,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切口感染 护理管理 手术人数 感染率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管理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在用药过程中不规范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提高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结果:本组研究中出现36例不规范事项,其中患者本身所造成的有6例,由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有17例,药物因素有7例,医院方面有6例。结论:研究发现,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主要原因来自护理人员和患者本身、药物、医院,需做好相关培训工作,提升医务人员能力素养,同时注意用药安全方面的管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患者心情,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医院要加强药物使用、收费、护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病区的护理方法的探讨,发现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持续改进可以解决儿科护理的研究。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所发生的护理缺陷事件,汲取56例儿科护理案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因为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问题和责任心的问题导致的不安全的事件一共是27例,占比48.2%;而因为患儿和患儿家属的原因导致的出现不安全事件共有9例,占比16.1%;由于在护士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准确及时的回复所出现的问题是6例,占比10.7%;因为工作忙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时5例,占比8.9%;由于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给药缺陷问题是5例,占比8.9%;因为组织管理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出现不安全的事情发生是2例,占比3.6%;由于其他环境设施因素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是2例,占比3.6%。结论:儿科本身的护理安全管理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导致不安全的事件发生,所以,需要确保每一个患者的安全,就要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从源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护理的差错,将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创造一个高效安全的护理环境。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跟踪治疗,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比相关管理对策的研究实施来寻求最恰当的外科护理模式,降低护理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方法:选取2019—2021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200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的100位患者采取常规的外科护理,实验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各项指标,来判断何种护理方式更有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实验组在安全事故发生率、护理基础评价以及护理满意度这三个指标方面都具有更良好的效果,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针对护理做基础评价和满意度调查时,实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P值〈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采取的针对风险因素实施管理措施的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外科护理中推广和使用,使患者快速恢复到正常生活秩序当中。

  • 标签: 外科护理 风险分析 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