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LT、AST、GGT及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GGT、AST、ALT水平均明显升高,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GG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AST、GGT及FIB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肝脏疾病,为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ALT AST GGT FIB 肝脏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炎五联检在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6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阴道分泌物标本分为试验组(阴道炎五联检)及对照组(阴道炎常规检)。对比两组标本的检测阳性率情况。结果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后,试验组平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白细胞、BV、念珠菌、乳酸杆菌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滴虫检测方面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阴道炎五联检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操作便捷,并且可以对病原菌情况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对提高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着积极意义,值得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炎五联检 细菌性阴道病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结果中的可比性,降低检验成本,确保检验质量的可靠性;方法同时在两台仪器上检测40份标本,进行回归分析比对;结果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相关性(r2>0.95);结论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中,其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 标签: 化学发光分析仪 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 回归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6例哮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ACT评分、同时应用肺功能检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结果56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完全控制率26.3%,部分控制率27.6%,治疗6个月后症状完全控制率56.8%,部分控制率23.5%,治疗前后比较ACT评分、PEF、PEF%预计值、FEV1、FEV1%预计值、FVC、FVC%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T测试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患者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联合肺功能检测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病情,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对于哮喘患者的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哮喘 肺功能 哮喘控制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乳酸与脑钠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6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另取健康体检儿童和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各50名,依次设置为重症组、健康组和常规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乳酸与脑钠肽表达水平。结果常规组和重症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乳酸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重症组血清乳酸与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受试者与常规组手足口病患儿(P<0.05);常规组患儿脑钠肽水平略高于健康受试者,但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乳酸和脑钠肽均有异常升高表现,这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群体中尤为显著,临床可参考该两项指标来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血清乳酸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检测的应用与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其中月经正常者为A组,月经不正常者为B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C组,并将3组受检人员的P(孕酮)、T(睾酮)、PRL(垂体泌乳素)、E2(雌二醇)、LH(促黄体生成素)及FSH(促卵泡雌激素)等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C组受检人员的6项血清性激素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患者的PRL、FSH及LH等指标与A、C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RL、FSH及LH等指标可将不孕症患者内环境情况进行反映,临床中可依据血清性激素指标制定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 标签: 血清性激素 不孕症 检测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4例CHD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hs-CRP、TC、HDL-C测定及分析。结果CAD患者TC/HDL-C比值和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TC/HDL-C比值和hs-CRP的诊断阳性率(95.4%)高于分别应用hs-CRP(84.9%)、和TC/HDL-C(76.4%)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应用TC/HDL-C比值和hs-CRP更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验中设置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2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三种糖类抗原(CA153、CA199、CA125)、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AFP、CEA及CA199分别在肝癌、大肠癌及胰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主要对肝癌敏感,检出率是84.2%;CEA主要对大肠癌与胃癌敏感,检出率分别是60%与28%。另外,食管癌中也有11.1%的检出率;CA199主要对胰腺癌敏感,检出率是80%。五种肿瘤标志物在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中的联合检出率分别是16.7%、44%、70%、89.5%及90%。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检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诊断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丙基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把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TC、TO[(4.94±0.94)mmol/L、(2.23±1.5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69±0.85)mmol/L、(1.46±0.7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的HDL-C[(1.24±0.2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46±0.3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ALT的异常检出率(12.3%)明显高于对照组(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既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也存在着肝细胞病理损伤。检测TC、TG、HDL-C、ALT对脂肪肝患者监测病情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脂肪肝/诊断 脂类/血液 丙氨酸转氨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分析法,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以来75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照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聚胺法(对照组)和微柱凝胶法(观察组)两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微柱凝集法凝聚胺法中,不规则抗体标本显著多于凝聚胺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组,值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检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70例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分别进行FeNO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对比以上患者的一氧化氮值以及FEV1水平,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一氧化氮值明显高于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以及其他类型的患者,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氮更能有效的反映患者气道炎症的水平,且该检测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操作,当FeNO水平超过40ppb时,对诊断CVA有较高的特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咳嗽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35例对照组儿童血清CK-MB及cTnI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VMC)组CK-MB及cTnI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为86.84%,对照组为8.5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炎组CK一MB阳性率为71.05%,对照组为25.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高于CK一MB阳性率。结论cTnl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优于CK-MB,CK-MB联合cTnl在临床上可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阳性诊断率。

  • 标签: 心肌炎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HBsAg进行检测,探讨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今后临床选择检测乙型肝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72例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58例各项检查指标排除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分析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完成后,对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合三种方法的试剂成本,检测时间及操作过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且灵敏度、特异度高,是临床术前、有创检查前、血透前及孕产妇筛查的首选。。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内-中膜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内-中膜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内-中膜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手工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两种手法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两次尿常规的检查,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液分析法来进行检查,然后再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将两次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尿液分析法患者尿液蛋白率(54%)和隐性血阳性率(68%)要明显高于显微镜手工法所检查得到的结果(33%和57%),然而显微镜手工法检查所得到的白细胞阳性率却是(63%)要员高于尿液分法所得到的(27%),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尿液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尿液分析法对于尿液蛋白率和隐性阳性率的检查效果要好于显微镜手工法,但是在对于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查中尿液分析法的效果要强于尿液分析法。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超声检测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产后70内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124例,取膀胱截石位,经会阴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膀胱颈、子宫、直肠壶腹部的移动度,测量尿道倾斜角、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逼尿肌厚度及膀胱残余尿量,采集图像,记录盆腔脏器在静息及Valsalva动作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4例产妇,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96例,阳性检出率77.4%(96/124);前盆腔病变75例,其中39例在孕期就有尿失禁发生,88例经阴道分娩产妇有67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占76.1%,36例剖宫产产妇10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占27.8%;124例病例中胎儿体重3500克以上者55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2例,占58.2%,3500克以下者69例,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43例,占29.7%;96例阳性病例中,经产妇52例,占54.2%,初产妇43例,占44.8%。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28例。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可对患者的盆底结构进行详细显示,明确患者病情,有利于及时掌握盆腔结构的发展情况,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 标签: 女性早期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超声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支原体(MP)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间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性,及为预防和控制高发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儿童感染患者,联合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并对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20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总感染率为35.45%;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总感染率分别为16.36%与17.27%;双重感染率为1.82%;在五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支气管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在五组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以1~5岁感染率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其次是急性支气管炎;但是两者的高发流行趋势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容易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易感染1~10岁的儿童;两者的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弥补了双重感染检查中容易出现的漏检。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样48例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血样4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样品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试分析。结果①疾病组患者的Ig-A(2.57±0.43g/L)、Ig-M(2.41±0.59g/L)、Ig-G(16.54±2.9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Ig-A(1.21±0.32g/L)、Ig-M(1.13±0.06g/L)、Ig-G(13.07±2.82g/L)(P均<0.05);②疾病组患者的CD3+(62.72±5.24%)、CD4+(30.58±2.6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CD3+(68.51±4.39%)、CD4+(38.19±2.54%),而CD8+(22.54±2.0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27.07±2.46%)(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分布均会发生异常,检测相关指标对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联检胸水CEA(癌胚抗原)、ADA(腺苷脱氨酶)、GLu(葡萄糖)、TB-Ab(结核抗体)在鉴别结核性胸水与恶性胸水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住经发现有胸水的住院患者76例。回顾我科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胸水(恶性组)36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胸水(结核组)40例,抽取胸水测定CEA、ADA、GLu、TB-Ab,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组与结核组CEA、ADA、GLu、TB-Ab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高。结论联合检测胸水CEA、ADA、GLu、TB-Ab在鉴别结核性胸水与恶性胸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胸水恶性胸水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联合检测五项白带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白带生化标志物检测的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联合检测五项白带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本次研究240例患者,全部检测结果均正常共86例(35.83%),检测结果显示异常154例(64.17%),其中单纯pH值上升、单纯LE增多42例(17.5%),确诊为阴道炎112例(46.67%),差异明显(P<0.05)。结论联合检测五项白带生化标志物是阴道炎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白带生化标志物 阴道炎 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