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医院现在存在的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医疗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进行风险评价,采取科学措施消除或者尽量减少医疗风险,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风险为医院和患者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管理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中非常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教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教学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肝硬化护理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8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全程优质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其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经计算后分别为91.84%和75.51%;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100%和83.67%,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比后,差异性显著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肝硬化患者在临床护理应选择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手术室11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满意度达98%。结论把舒适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腹部手术患者 患者满意度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医院药学在药物调剂的意义及作用。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使用本院自行调制的药物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均经过医院药学干预进行调制,分为研究组,同期抽取使用本院自行调制的药物的1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患者使用药物采用常规药物调剂方法调制,比较两组药品调剂合理性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医院药学的意义及作用。结果组间比较药物调剂合理率,研究组合理率为95.00%,参照组为84.00%;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发生率为9.00%,参照组为23.00%,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在药物调剂应用医院药学进行干预指导能够使药物调剂合理率有效提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药学 药物调剂 合理给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血管药物在产科麻醉的研究进展。方法针对孕产妇低血压的出现原因与缩血管药物的应用方式展开论述。结果蛛网膜下腔麻醉很容易让产妇出现低血压,而缩血管药物是缓解低血压的可靠方法。结论将缩血管药物应用于产科麻醉,应将循证证据作为应用基础,保证合理、安全用药,为母婴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缩血管药物 产科 麻醉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阴道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接诊的66例阴道炎患者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率(93.94%)高于对照组(78.79%),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进一步强化阴道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减少复发现象,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妇科阴道炎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冲洗在颌骨骨折术护理后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口腔护理组30例和棉球擦洗护理组30例,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棉球擦洗护理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常规口腔护理组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并且棉球擦洗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口腔护理组(P<0.05)。结论采用棉球擦洗护理措施对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颌骨骨折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拥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口腔冲洗 颌骨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行微生物检验控制,观察组患者运用微生物检验控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重度感染率为18.3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P<0.05;对照组患者中度感染率为3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3.33%,P<0.05;对照组患者轻度感染率为4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3.33%,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并且针对病原菌的监测和预测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早日获得健康的身体,因此,此方法值得更深一步的应用和研究。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循证护理在颅脑外伤急诊急救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急诊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和试验组颅脑外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试验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路脑外伤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外伤 急诊急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产妇展开助产护理时在心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对其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了200例产妇,需要对其展开助产护理,将其依照随机平分的方式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参照组的产妇得到常规的助产护理,而观察组的产妇在常规助产护理的基础上展开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剖宫产的例数以及出现抑郁的例数,分析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分娩时需要进行剖宫产的例数以及分娩后出现抑郁的例数明显比参照组少,具有明显差别,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时可以在心理方面也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的几率,并且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手术的患者9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基础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综合的术前访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都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55.56%,满意28.89%,一般满意11.11%,不满意4.44%,总满意率95.56%;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2%,满意40%,一般满意20%,不满意18%,总满意率8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分层在小儿骨折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小儿骨折患儿,在抽签法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分层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患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33±1.08)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5.89±1.21)分,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活动度(90.84±15.82)和关节功能评分(75.94±13.72)高于对照组(78.54±15.46)、(75.94±13.72),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骨折患儿采用疼痛护理分层,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治疗,降低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快速恢复。

  • 标签: 疼痛护理分层 小儿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病理操作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一时间段,强化对我院病理科工作人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展开质量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回顾分析2014年06月~2015年09月,病理科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对比在质量管理前后,操作技术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一年的严格管理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管理后制片失败、制片错漏等现象发生率,同管理前相比,得到极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病理操作技术 常见问题 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路径在小儿输液患儿护理的建立以及优势。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7年9月我院接收的输液患儿80例纳为参研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家属满意度的优劣。结果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液体残留量与参照组对比明显较少,P<0.05,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小儿输液患儿的效果确切,可减少液体残留量,提高患儿的舒适感与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 输液 患儿 临床护理
  • 简介:社会的进步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事业也在大踏步前进,需高素质接班人,需要大量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护生主动发现问题、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学生创造力、想像力。临床带教必须更新带教理念,采用启发式学习方法。以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体,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护理事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人员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妊高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妊高症患者62例,分成两组行临床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9.0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妊高症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妊高症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150例选择剖宫产产妇。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疼痛程度0级与1级比参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100%比参照组的88%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实施舒适护理,可以降低其切口疼痛程度,利于机体各项功能恢复,可以让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适,降低由于各种因素对机体产生的刺激和创伤,让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与医院的人性化的关怀与舒适,从而获得产妇的高度认可。

  • 标签: 剖宫产 舒适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生命力、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躯体角色与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7.5%,显著少于对照组22.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老年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是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微创治疗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疗效确切。继以全身水平的生物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抑制或消除肿瘤,减少了肿瘤的复发,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微创的介入治疗技术因为其微创、影像引导等优势,具有创伤小、效果好、费用低的特点,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甚至解决了以往药物和手术不能解决的出血、血栓危急病症及肿瘤并发症等疑难杂症,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 标签: 微创介入 老年肿瘤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关节患者采取健康管理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关节患者,选取100例予以研究,并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管理模式,将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节相关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管理模式护理骨关节病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相关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骨关节病 健康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