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中表达VEGFR-1的造血前体干细胞在肝细胞癌肺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2例肝细胞癌肺转移组织(研究组)、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VEGFR-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VEGFR-1的阴性表达3例,阴性率为13.6%,阳性表达19例,阳性率为86.4%;对照组VEGFR-1的阴性表达15例,阴性率为75.0%,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细胞癌肺转移中VEGFR-1呈高表达,分析VEGFR-1表达可谓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VEGFR-1 造血前体干细胞 肝细胞癌肺转移 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MDR1、Bcl-2的表达情况及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l-2和MDR1基因编码的P-gP的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65%;化疗后Bcl-2表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P-g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组,P<0.05;化疗前P-gP、Bcl-2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均低于无效组,但P-gP降低的更明显,P<0.05;Bcl-2阳性组中P-gP表达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化疗能诱导P-gP的表达,P-gP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Bcl-2的过量表达也可能是宫颈癌产生耐药的原因;在宫颈癌组织中P-gP与Bcl-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宫颈癌 MDR1 Bcl-2 卡铂 紫杉醇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智护训练新模式对早教依从性及0~1岁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7年2月在我院儿保科出生的的14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智护训练,观察组按照“医院-社区-家庭”联合进行智护训练,对比两组智护训练效果。结果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进行智护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早教依从性,促进幼儿正常智能发育。

  • 标签: 幼儿 智护训练 早教依从性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护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FN-g、IL-2、IL-4、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g、IL-2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Th1/Th2型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血液透析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较差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对照组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3m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测定两组IL-1β、IL-6及TNF-a水平;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不同预后血尿素氮、尿酸及肌酐水平;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IL-1β、IL-6及TNF-a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慢性肾衰竭患者IL-1β、IL-6及TN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43例预后良好,7例预后相对较差。预后良好组IL-1β、IL-6及TNF-a、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水平,均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预后与IL-1β、IL-6、TNF-a、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IL-1β、IL-6及TNF-a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将血液透析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能降低IL-1β、IL-6及TNF-a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beta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血清C1q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分组,包含TIA组(例)和脑梗死组(例)。然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设置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血清C1q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TIA组;血清C1q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血清C1q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有利于在临床中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和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C1q 相关性 病情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ICMI-1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来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法(n=33),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n=33),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治愈率97.0%(32/33),对照组有效治愈率87.9%(29/33),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宫颈糜烂患者在治疗后ICMI-1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下降较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从两组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当中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治愈率更加理想,且ICMI-1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改善,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糜烂 红外线凝结治疗 中药治疗 红外线照射 ICMI-1及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黑热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两性霉素B联合小剂量依托泊苷治疗,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两性霉素B+小剂量依托泊苷治疗黑热病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症。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症,继发 黑热病 两性霉素B,小剂量依托泊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清 IL-1、 IL-6、 TNF-α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现选取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入住我院的慢阻肺患者 118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 59 例。对照组仅使用特布他林治疗,研究组使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血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治疗慢阻肺患者的过程当中,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特布他林 多索茶碱 慢阻肺 肺功能 血清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HybriMax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00例HPV感染的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中的异常表达率较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组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亦较CIN-L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均〈0.05);而CIN-L组与正常组间比较,CSCC组与CIN-H组间比较,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在CIN和CSCC组织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β-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结伦: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异常与HPV感染的子宫颈病变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Β-连环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T1~3N0~2M0近端胃癌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裸区清扫 D2根治术 T1~3N0~2M0近端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有效率及对其FEV1、FVC指标影响。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时间在2013年12月直至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值得研究。

  • 标签: 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 无创通气 有效率 FEV1 FVC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外初诊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对伴有NPM1及FLT3-ITD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评估预后影响。方法以“NPM1”或“FLT3”和“acutemyeloidleukemia”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以“NPM1”或“FLT3”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检索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所有收录关于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始,截止到2018年01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总纳入患者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PM1+/FLT3-ITD+组与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2,95%CI=(3.28-13.16),p=0.001。结论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水平高于NPM1-/FLT3-ITD-组。

  • 标签: 骨髓原始细胞(%) NPM1突变 FLT3-ITD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及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breathcondensate,EBC)中的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onmyeloidcells1,sTREM-1)含量,以及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3所教学医院中疑似VAP的患者127例,于疑诊VAP当日及诊断VAP当日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并检测BALF及EBC中sTREM-1的含量,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选取最佳临界值,评估其诊断效价。结果:127例疑似VAP的患者中72例(56.69%)被诊断为VAP。于诊断当日检测VAP及非VAP患者BALF中的sTREM-1含量为58.06pg/mL[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range,IOR)为40.45~70.71pg/mL]和16.69pg/mL(IOR为13.24~33.07pg/mL),而两者EBC中的sTREM-1含量分别为1.97pg/mL(IOR为1.54~2.61pg/mL)和0.56pg/mL(IOR为0.26~1.59pg/mL),比较发现,VAP患者BALF及EBC中的sTREM-1含量均高于非VAP患者(P〈0.05)。诊断当日检测BALF中sTREM-1含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且具有良好的诊断灵敏度(87.51%)和特异度(81.82%),最佳临界值为37.11pg/mL(P〈0.001)。结论:BALF及EBC中的sTREM-1含量对于VAP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呼出气冷凝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及IgM与IgG抗体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实验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取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Th1、Th2检测结果均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h1、Th2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gM、IgG检测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gM、IgG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可采取阿德福韦酯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德福韦酯片 聚乙二醇干扰素术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