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类型,将其分为注射组(注射用阿奇霉素)和口服组(口服阿奇霉素片)。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过程中,患儿不良反应涉及胃肠道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等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上腹不适、皮疹、嗜睡、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其中口服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注射组低(p<0.05)。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广,表现多样,临床药师应当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监护中发挥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药学作用。方法:选取68例我院2019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12%)相比常规组(76.47%)要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LVEF(53.67±3.24)%相比常规组要高,LVDD(47.32±3.26)mm相比常规组(52.69±6.41)mm要低(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参麦注射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疾病使用常规药物和奥美拉唑的疗效和药学原理。方法: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8月到2022年9月,研究对象例数共60,结合病例信息分组,单组患者30例,对照组用常规消化治疗药物,研究组用奥美拉唑,比对组间疗效和药学原理。结果:综合比较研究组消化疾病患者有效率更高,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P值<0.05。结论:奥美拉唑的实际效果更佳,用药安全性更高,可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大范围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常规药物 内科消化疾病 疗效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药学。 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选取高脂血症患者分析病例,共80例,分为实施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与实施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2组均为n=4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进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片 辛伐他汀片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及药学作用。方法:选取74例我院儿科2019.3—2021.8收治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用完全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7例)以口服路径给药,对照组(37例)以注射路径给药,均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81%)相比对照组(32.43%)要低(P0.05)。结论:以口服路径予以患儿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比照注射路径给药的安全性相对要高,但临床上在予以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时还应加强药学监护。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的药学分。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参照组(28名)和研究组(29名)。参照组行替普瑞酮治疗,研究组行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参照组中9名显效(32.1%),11名有效(39.3%),8名无效(28.6%);研究组中14名显效(48.2%),13名有效(44.8%),2名无效(68.9%)。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1%(27/29)显著提高参照组71.4%(20/2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慢性胃炎 雷贝拉唑 替普瑞酮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药学分。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住院顺序进行了组别划分,其中甲组27例采用的是卡托普利药物治疗方案,乙组27例采用的是硝苯地平与卡托普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成效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比。结果  甲组与乙组患者血压指标在治疗之前并无显著变化(P>0.05),在经过治疗以后甲乙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且乙组要比甲组更优一些(P

  • 标签: 硝苯地平 卡托普利 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药学
  • 简介: 摘要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的探索。方法:计算机检索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通过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纳入文献483篇,中文文献66篇,英文文献417篇。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132篇),哈佛大学研究最活跃;我国的发文量位居第 2 位(66篇)。在中文文献中,最活跃的机构是山东省安康医院。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群未形成。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大致相同,均是预防及治疗。结论: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相关研究具有前瞻性,我国研究者应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从而提高我国关于抒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相关研究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述情障碍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CiteSpace
  • 简介:摘要: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发生机制多样且复杂。法医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身体损伤的学科,对于肩袖损伤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肩袖损伤的机制及鉴定要点,以促进对此类损伤的准确诊断和鉴定。

  • 标签: 肩袖损伤成伤机制 鉴定要点 法医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使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100例来自我院近一年内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目标,每组按照50例为基数,根据所用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的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两组不同用药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于治疗后的各项糖代谢指标指数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的使用能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马来酸罗格列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培哚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药学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于我院2023.01-2023.12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中排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DT组、PD组,40例/组,DT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PD组采用培哚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如下指标: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后PD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水平低于DT组,一氧化氮(NO)高于DT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疾病治疗中采取培哚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培哚普利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药学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总结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 2 例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特征、治疗方法等等,了解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相关特征。结果: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中检测到的成分有 嗜铬素粒 A、突触素和 CD56等, 应用多层螺旋 CT扫描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病灶组织形态,可以采取化疗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肿瘤细胞成分具有一定特征,并且可以通过 CT 等影像学方式来观察病灶组织形态,化疗在治疗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预防毒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品结合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及药学分。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06月-2023年0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用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后者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炎患者,采用阿托品结合奥美拉唑予以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托品 奥美拉唑 急性胃炎 临床效果 药学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分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 45例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 根据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进行病原学分, 给予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联合全身及鞘内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统计治疗效果和患者治愈时间。结果 本次回顾研究共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 106次, 阳性率为 45.3%;经治疗 45例患者中, 有 42例治愈, 治愈率为 93.3%, 平均治愈时间为( 14.65±1.69) d;有 1例因脑干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例因颅内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开颅夹闭术后出现颅内感染选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做为指导, 并辅以持续腰大池引流及鞘内注射等治疗手段, 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颅动脉瘤夹闭 颅内感染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化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80例为对象(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随机将其分组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西药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清热化痰合剂治疗,观察两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改善率、症状缓解时间、血气分析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实施清热化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热化痰合剂 西药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痰热壅肺型
  • 简介:摘要:热分析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方法,在化学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热分析化学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了TG、DSC等热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与分析中的原理和应用,阐述了热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的多种应用场景,总结了热分析技术在药品质量检验中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热分析化学药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热分析 药品检测 TG DSC 物理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及泌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并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尿液分析虽然提高了尿液分析的检测速度但是部分实验室已不再对尿液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笔者就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进行对比关键词干化学分析;尿沉渣镜检;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5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分析化学的学科特点及具有的问题入手,对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 标签: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
  • 简介:摘要:化学原料的制备对化学生产及正常生活影响重大,且对后续药品生产有诸多影响。原料药的生产是医药产业的根源,在医药产业中地位重要。对原料药的生产采取审批制度支持,原料药物须有批文才可生产。虽然我国化学原料药制备工艺较为成熟,但是和国际发达国家还不能相提并论。故以下对化学原料药制备生产工艺分析,以此为推动国家化学原料生产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 标签: 化学 原料 制备 生产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