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钻孔减压基础上自体松质骨植入结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塌陷前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本组共19例(19髋)诊断为ONFH(FicatⅡ期)患者接受股骨头钻孔减压、经减压通道清除股骨头坏死骨并取转子间区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经通道植入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腓骨治疗。患者年龄26~47岁,平均36.4岁,男17例,女2例。15例为酒精性ONFH,4例为激素性ONFH。其中15例为双侧ONFH,7例一侧因股骨头塌陷同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8例因另外一侧无症状或已塌陷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接受观察、保守治疗。术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患髋评分。术后予以对症治疗,定期随访、拍片复查。结果本组16例(16髋)获得随访,失访3例,其中末次电话随访3例(3髋),平均随访14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7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5分(78~96分)。酒精性ONFH患者和激素性ONFH患者之间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别。影像学检查显示,移植同种异体腓骨位置良好,顶端位于股骨头关节面软骨下骨5~8mm,平均6.6mm,腓骨顶端于股骨头外上方负重区;无1例发生腓骨脱出。1例1髋病情进展股骨头发生塌陷,无1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无感染(包括浅表感染和深部移植之腓骨周围感染),无术中、术后股骨转子间或股骨颈骨折发生。结论髓芯减压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基础上,植入同种异体腓骨对早期ONFH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同种异体 腓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钉内固定术加椎间融合术术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且有明确手术指征的80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钉内固定术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手术室术程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程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后,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QOL(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钉内固定术加椎间融合术患者的术程护理中,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扩张通道 腰椎钉棒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术 综合护理
  • 简介:背景:目前,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BF)DenisB型存在椎体稳定性差、Cobb角易丢失等缺点,新型板复合固定系统(PRCFS)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比较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和新型PRCFS前路单节段固定(ASF)治疗TBFDenisB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FDenisB型患者78例,根据前路和后路手术适应证,其中43例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纳入对照组,35例行PRCFSASF纳入PRCF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1年椎体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分级等情况。结果:PRCFS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PRCFS组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分级分布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分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PRCFSASF治疗TBFDenisB型可有效提高椎体稳定性,避免Cobb角丢失,快速恢复胸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板棒复合固定系统 前路单节段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入路与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技术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创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本院7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技术内固定,35例)与观察组(经皮入路椎弓根钉技术内固定,35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血清肌红蛋白(Myo)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经椎旁肌入路 经皮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消化内科禁食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低频超声导药仪与口护联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与整理我院消化内科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共计120例,时间范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共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使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模式给予对照组进行干预,采用低频超声导药仪与口护联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模式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舒适度以及睡眠情况方面比较。结果在舒适度方面比较,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情况方面比较,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禁食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低频超声导药仪与口护联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医适宜技术后效果明显,对患者的舒适度以及睡眠质量有着比较大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低频超声导药仪 口护棒 中医适宜技术
  • 简介:背景: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多采取外科手术矫形治疗,后路楔形截骨稳定性比较差,容易损伤脊髓,效果不佳。目的:分析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与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56例,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取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前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obb角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断钉断松动、不融合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矫形效果可靠,防止术后畸形再发生。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钉-棒系统 后路截骨内固定 Cobb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