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肠透析是将患者自身的结肠,直肠作为透析膜,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和毒素。另外,借助结肠各段具有结肠袋的生理构造,还使得透析液可随着肠道曲折在肠腔内构成许多小的透析池,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提高了肠腔与血液间水及溶质的交换效率,达到排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排除体内过剩的水分等治疗目的。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由于毒素储存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现代医学证明,在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尿素氮分泌到肠内的含量明显增高,而结肠透析,就是加强肠道排毒的重要方法。所以结肠透析尤其适合于早期肾衰竭患者。

  • 标签: 结肠透析 治疗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肠穿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对12例新生儿结肠穿孔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9例,死亡3例。结论新生儿结肠穿孔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应重视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避免手术扩大化。

  • 标签: 新生儿 穿孔 结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我科于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里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造瘘14例,I期切除吻合26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无造瘘口肠管坏死,均经相应处理痊愈,患者护理满意率92.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术后勤于病房,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顺利早日康复。

  • 标签: 结肠癌 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结肠粪性溃疡穿孔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文献报道较少,早期诊断较困难,常伴发结肠癌,预后差,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手术。本院自1990至2004年共收治结肠粪性溃疡穿孔15例。行病变段结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和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端结肠造口术。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溃疡穿孔 结肠癌 治疗 早期诊断 结肠切除 结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肠息肉腹部超声声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接治的肠息肉患者作为试验研究样本,对患儿病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00例进行入组试验,将结肠镜对患儿的诊断结果作为试验参考金标,探究超声在肠息肉检测中的准确率。结果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率高达92.0%(92/100),按照息肉类别进行统计,其中幼年性息肉占比高达91.3%(84/92),腺瘤1例,占比1.1%(1/92),黑斑息肉综合征(PJS)8例,占比8.7%(8/92)。息肉的部位分布较为集中,多集中于乙状结肠部位;对检出的息肉按照直径大小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息肉直径越小,检出率越低;超声误诊率6.0%(6/100)。结论在儿童肠息肉诊断中采用超声声像技术可操作性强,准确率有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超声检查 儿童肠息肉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结肠损伤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1988~1998年24例腹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24例结肠损伤中有9例发生误诊(占37-5%);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致使结肠损伤后早期症状不典型。结论 提高对结肠损伤的认识,了解结肠损伤的特点,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结肠损伤的误诊率。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结肠损伤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手术时机、处理方法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梗阻性结肠癌作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作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Ⅰ期切除;先行造瘘、后行Ⅱ期切除或单纯造瘘结合术后化疗.结果Ⅰ期切除吻合38例中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2.6%),Ⅱ期吻合术11例中没有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有效肠道减压,清洁肠腔,正确的吻合技术及作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才能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梗阻性结肠癌 手术时机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便秘患者日益增多,为了查找便秘的原因,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对于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50例便秘患者经结肠传输试验检查,通过口服20粒3种不同形态的钡标志物72h观察其排出情况,确定有无结肠传输异常;并计算运输指数。结果结肠慢传输34例,其中运输指数接近0是14例,接近0.5是12例,接近1是8例;结肠传输试验正常16例。结论结肠传输试验是判断全结肠传输功能的一项重要方法,是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依据,给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结肠传输试验 便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蒂而采取恰当的结肠镜息肉切除方法。结果治疗结肠息肉80例切除603颗息肉,均全部切除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各种息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摘除,内镜下治疗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是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治疗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消化内科医治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诊疗的慢性结肠炎病患200例,并且均分到两小组。针对参照组,提供普通治疗方案;针对实验组,基于参照组的疗法,再另行西瓜霜喷剂并保留灌肠。然后,就这两小组的疗效展开比较分析。结果:在总的疗效上,实验组(98.0%)要比参照组(86.0%)高得多;这两小组都有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2例,而参照组13例,所以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0%)要比参照组(13.0%)低得多。以上对比结果均存在统计学上的不同(P均小于0.05)。结论:在临床消化内科,针对慢性结肠炎病患,通过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普通疗法,再另行西瓜霜喷剂并保留灌肠,可以大幅改善病情,获得明显疗效,值得予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消化内科 慢性结肠炎 疗效情况
  • 简介:以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为中心的D3淋巴结清扫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关键操作。手术径路采用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内侧入路,首先以回结肠血管解剖投影为起点,游离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沿其左侧向上至胰腺颈部下缘,以确定淋巴清扫的平面,并离断处理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血管,再进入并由内向外拓展天然外科平面-右侧Toldt间隙,轻松显露十二指肠、胰腺头部、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同时沿上静脉右侧壁处理可能的属支及胃结肠干,最后由外侧分离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这种内侧入路可以清楚地判断血管的变异,彻底完成D3淋巴结的清扫,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并达到根治目的。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结肠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